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2632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备小型且耐压性能较高的转向块的换热器。在空气与产生液相和气相的相变的制冷剂之间进行换热的换热器具备:芯部,其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重叠地设有多个,具有:换热器贮水箱,其相对地设有一对;和多个管,该多个管将换热器贮水箱彼此连接并在于内部流通的制冷剂与于周围流动的空气之间进行换热;以及转向块,其由单一的构件形成,将一个芯部的换热器贮水箱的端部和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与该换热器贮水箱重叠的、另一芯部的换热器贮水箱的端部之间连接,使制冷剂连续地流通,转向块具有自与各个换热器贮水箱之间的各个连接部朝向内部形成为倾斜的直线状的内部通路的前端彼此连通而成为V字状的V字通路。通路的前端彼此连通而成为V字状的V字通路。通路的前端彼此连通而成为V字状的V字通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在该换热器中,上下的箱之间设有供制冷剂流动的管的换热单元在气流方向上设置为前后两层。该换热器是将自一端部供给的制冷剂从相同的端部排出的构造。在该换热器的另一端部设有使制冷剂在前后两层的箱之间流通的连通部形成构件(转向块)。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7754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7]然而,在供制冷剂流通的换热器中,制冷剂在内部产生液相和气相的相变而成为高压。因此,要求换热器整体具有相对于内部压的较高的耐压性能。
[0008]另外,在换热器配置于车辆内的情况下,要求小型化,另一方面,为了在配置空间的有限的空间内提高换热效率,需要尽可能较大地确保换热部的有效面积。使制冷剂在箱之间流通的转向块对于换热没有直接帮助,因此期望在减小制冷剂的流通中的压损并且确保所需的耐压性能的基础上,尽可能小型。
[0009]本技术即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制冷剂的流通中的压损较小、小型且耐压性能较高的转向块的换热器。
[0010]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技术方案,在空气与产生液相和气相的相变的制冷剂之间进行换热的换热器具备:芯部,其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重叠地设有多个,具有:换热器贮水箱,其相对地设有一对;以及多个管,该多个管将所述换热器贮水箱彼此连接并在制冷剂与空气之间进行换热,该制冷剂在内部流通,该空气在周围流动;以及转向块,其由单一的构件形成,将一个所述芯部的所述换热器贮水箱的端部和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与该换热器贮水箱重叠的、另一所述芯部的所述换热器贮水箱的端部之间连接,使制冷剂连续地流通,所述转向块具有自与各个所述换热器贮水箱之间的各个连接部朝向内部形成为倾斜的直线状的内部通路的前端彼此连通而成为V字状的V字通路。
[0012]优选的是,所述V字通路中的最窄部的有效通路面积为所述换热器贮水箱内的最低通路面积以上。
[0013]优选的是,所述内部通路相对于所述换热器贮水箱的中心线的角度为30度至45度。
[0014]技术的效果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自与各个换热器贮水箱之间的连接部朝向内部形成为倾斜的直线状的内部通路的前端彼此连通而形成V字通路。因此,能够确保制冷剂的流通所需的通路面积,减小制冷剂的流通中的压损。另外,由于转向块由单一的构件形成,因此能够使转向块小型,能够提高耐压性能。因而,能够提供具备制冷剂的流通中的压损较小、小型且耐压性能较高的转向块的换热器。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换热器的分解立体图。
[0017]图2是转向块的立体图。
[0018]图3是图2中的III-III剖视图。
[0019]图4是说明内部通路相对于换热器贮水箱的中心线的角度的图表。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00、换热器;1、管;2、换热器贮水箱;10、芯部;30、转向块;30a、连接部;31、V字通路;32、内部通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换热器100。
[0023]首先,参照图1说明换热器100的整体结构。图1是换热器100的分解立体图。
[0024]换热器100搭载于车辆(省略图示)。换热器100在空调装置(省略图示)中进行制冷剂与空调所使用的空气之间进行换热,该制冷剂在冷冻循环(省略图示)中循环而产生液相和气相的相变。
[0025]具体而言,换热器100设于供空调所使用的空气通过的HVAC(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单元(省略图示)内。换热器100是在空调装置进行制热运转时进行与空调所使用的空气之间的换热,使制冷剂冷凝而对空气进行加热的冷凝器。并不限定于此,换热器100也可以是在空调装置进行制冷运转时进行与空调所使用的空气之间的换热,使制冷剂蒸发而对空气进行冷却和除湿的蒸发器。
[0026]换热器100具有多个芯部10、转向块30、加强构件20。芯部10具备多个管1、一对换热器贮水箱2、多个翅片(省略图示)。管1、换热器贮水箱2以及翅片由铝等金属形成,通过钎焊等互相接合而成为一体。
[0027]换热器100利用配管50以制冷剂能够循环的方式与冷冻循环的其他构成部件连接。配管50经由中继构件51和密封环52与换热器贮水箱2连接。配管50分别与一个芯部10的换热器贮水箱2和与该换热器贮水箱2相邻的、另一芯部10的换热器贮水箱2连接。向换热器100供给的制冷剂通过一个配管50a流入一个芯部10,并自另一芯部10通过另一配管50b流出。
[0028]芯部10以与空气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式设置,以使空气在各个管1之间通过。多个芯部10以使空气连续通过的方式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重叠地设置。芯部10在换热器100中排列设置两个而成为前后两层,但并不限定于两个,可以设置多个。
[0029]管1平行地排列设置,并隔开间隔地层叠。管1形成为扁平的形状,在厚度方向上层叠。在相邻的管1彼此的间隔设有翅片。管1在与空气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层叠。在管1
内形成供制冷剂流通的流路。管1在各个芯部10将换热器贮水箱2彼此连接,在制冷剂与空气之间进行换热,制冷剂在内部流通,空气在周围流动。
[0030]换热器贮水箱2以在各个芯部10对置的方式各设有一对。换热器贮水箱2以分别被插入多个管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方式配置。换热器贮水箱2临时储存制冷剂。换热器贮水箱2具有将未设置中继构件51或转向块30的端部封闭的封闭构件2a。
[0031]在冷冻循环中循环而用于空调的制冷剂向芯部10中的一个换热器贮水箱2流入。流入到换热器贮水箱2的制冷剂分别在多个管1内流通。制冷剂在管1中流通时与空气之间进行换热。在管1内流过的制冷剂向芯部10中的另一换热器贮水箱2流入。流入到换热器贮水箱2的制冷剂再次在冷冻循环中循环。
[0032]翅片设于相邻的管1之间,与管1交替地层叠。翅片沿着管1的长度方向形成为波状,与相邻的两个管1接合。由空调装置的鼓风机(省略图示)供给的空气在多个管1和翅片的周围通过。因此,在管1的内部流通的制冷剂能够借助管1的表面和翅片与空气之间进行换热。这样,翅片促进制冷剂与空气之间的换热。
[0033]加强构件20分别设于芯部10的层叠方向的两端部。加强构件20与设于芯部10的层叠方向的两端部的翅片抵接。加强构件20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分别卡定于各个换热器贮水箱2,将一对换热器贮水箱2之间连结而进行加强。在将管1和翅片钎焊而形成芯部10时,加强构件20被钎焊于翅片而与芯部10成为一体。
[0034]转向块30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在空气与产生液相和气相的相变的制冷剂之间进行换热,其特征在于,该换热器具备:芯部,其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重叠地设有多个,具有:换热器贮水箱,其相对地设有一对;以及多个管,该多个管将所述换热器贮水箱彼此连接并在制冷剂与空气之间进行换热,该制冷剂在内部流通,该空气在周围流动;以及转向块,其由单一的构件形成,将一个所述芯部的所述换热器贮水箱的端部和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与该换热器贮水箱重叠的、另一所述芯部的所述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所和生冈田武人丹野良城
申请(专利权)人:海立马瑞利日本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