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集装箱锻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2695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船舶集装箱锻件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集装箱使用的锻件胚料放置在加热炉内部进行熔化,当加热炉对锻件熔化后再进行锻件的浇铸钢锭,当浇铸钢锭钢完成后,再将锭转入锻造加热炉内进行加热锻造,得到锻件,将锻件放入模具的模腔中,通过模具对锻件进行多次锻压,成型为带加强筋的碗形锻件,当锻件挤压成集装箱的凸凹形状后,再将锻件进行正火处理,当锻件进行正火完成后,再进行扩氢处理,当扩氢处理后的锻件进行升温奥氏体化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船舶集装箱锻件制备工艺,在加工的过程中利用的加热炉便于锻件胚料进行多次加工后形成指定的锻件形状,利用模具便于对锻件进行凹凸形状的加工。模具便于对锻件进行凹凸形状的加工。模具便于对锻件进行凹凸形状的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集装箱锻件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集装箱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集装箱锻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集装箱,是能装载包装或无包装货进行运输,并便于用机械设备进行装卸搬运的一种成组工具。
[0003]现有的锻件在进行加工时在锻件胚料加工结束后,只通过模具对制造出的锻件胚料进行集装箱形状的压制,而现有的锻件加工方式,容易造成现有的锻件硬度低,在后期使用时容易出现变形。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船舶集装箱锻件制备工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船舶集装箱锻件制备工艺,解决了现有的锻件加工方式容易使锻件的硬度降低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船舶集装箱锻件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胚料的处理,首先将集装箱使用的锻件胚料放置在加热炉内部进行熔化,当加热炉对锻件熔化后再进行锻件的浇铸钢锭;
[0008]S2、当浇铸钢锭钢完成后,再将锭转入锻造加热炉内进行加热锻造,得到锻件;
[0009]S3、将锻件放入模具的模腔中,通过模具对锻件进行多次锻压,成型为带加强筋的碗形锻件;
[0010]S4、当锻件挤压成集装箱的凸凹形状后,再将锻件进行正火处理,当锻件进行正火完成后,再进行扩氢处理;
[0011]S6、当扩氢处理后的锻件进行升温奥氏体化处理;
[0012]S7、当奥氏体化处理后的锻件转移至淬火池中进行分级淬火处理,分级淬火处理后的钢锭再进行回火处理;
[0013]S8、最后回火炉在200

300℃的温度下缓慢升温,升温至350

400℃后,保温20

30min,然后冷却到室温即可得到锻件。
[0014]优选的,所述S1中的加热炉的热量加热至1200℃

1250℃。
[0015]优选的,所述S2中将浇铸完的钢锭在600

900C下转入调至600C的退火炉中,并升温至700C均温。
[0016]优选的,所述S3中的模具进行预热,预热温度为200℃~250℃;将饼坯加热至相变点以下20℃~50℃,保温时间90~120min形成所述坯料。
[0017]优选的,所述S7中一次退火:将所述锻件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945C~955℃,保温1~1.5小时,空冷,二次退火:将所述锻件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525℃~535℃,保温6~6.5小时,空冷。
[0018]优选的,所述S2中进行浇铸时需要使用退火装置,所述退火装置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内部设置有移动架,所述移动架的一侧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支撑架。
[0019]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工字架,所述工字架的一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多个放置架。
[0020]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活动组件,所述活动组件包括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部设置有活动块,所述放置架的一侧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移动槽,所述移动槽的内部设置有移动块,所述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栓。
[0021]优选的,所述放置架的表面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表面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表面设置有连接栓,所述放置架的内部开设有放置槽。
[0022]优选的,所述工字架的一侧设置有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工字架表面的一侧设置有卡栓,所述移动架的内部设置有降温组件,所述降温组件包括放置腔,所述放置腔的内部设置有降温件,所述移动架的表面开设有多个出气孔。
[002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船舶集装箱锻件制备工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船舶集装箱锻件制备工艺,在加工的过程中利用的加热炉便于锻件胚料进行多次加工后形成指定的锻件形状,利用模具便于对锻件进行凹凸形状的加工,使用扩氢处理、升温奥氏体化处理和分级淬火处理有利于提高锻件后期使用时的硬度,减少后期锻件使用时容易出现变形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船舶集装箱锻件制备工艺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0027]图3为图1所示的装置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图3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
[0029]图5为图3所示的C部放大示意图;
[0030]图6为图1所示的装置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图6所示的D部放大示意图。
[0032]图中标号:1、炉体,2、移动架,
[0033]3、支撑组件,31、滑槽,32、滑块,33、支撑架,
[0034]4、工字架,5、放置架,
[0035]6、固定组件,61、活动杆,62、固定架,63、连接栓,
[0036]7、调节组件,71、移动槽,72、移动块,
[0037]8、固定栓,9、放置槽,
[0038]10、活动组件,101、活动槽,102、活动块,
[0039]11、降温组件,111、放置腔,112、降温件,
[0040]12、出气孔,
[0041]13、滑动组件,131、滑动槽,132、滑动块,133、卡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43]第一实施例
[0044]一种船舶集装箱锻件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45]S1、胚料的处理,首先将集装箱使用的锻件胚料放置在加热炉内部进行熔化,当加热炉对锻件熔化后再进行锻件的浇铸钢锭;
[0046]S2、当浇铸钢锭钢完成后,再将锭转入锻造加热炉内进行加热锻造,得到锻件;
[0047]S3、将锻件放入模具的模腔中,通过模具对锻件进行多次锻压,成型为带加强筋的碗形锻件;
[0048]S4、当锻件挤压成集装箱的凸凹形状后,再将锻件进行正火处理,当锻件进行正火完成后,再进行扩氢处理;
[0049]S6、当扩氢处理后的锻件进行升温奥氏体化处理;
[0050]S7、当奥氏体化处理后的锻件转移至淬火池中进行分级淬火处理,分级淬火处理后的钢锭再进行回火处理;
[0051]S8、最后回火炉在200

300℃的温度下缓慢升温,升温至350

400℃后,保温20

30min,然后冷却到室温即可得到锻件。
[0052]所述S1中的加热炉的热量加热至1200℃

1250℃。
[0053]所述S2中将浇铸完的钢锭在600

900C下转入调至600C的退火炉中,并升温至700C均温。
[0054]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集装箱锻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胚料的处理,首先将集装箱使用的锻件胚料放置在加热炉内部进行熔化,当加热炉对锻件熔化后再进行锻件的浇铸钢锭;S2、当浇铸钢锭钢完成后,再将锭转入锻造加热炉内进行加热锻造,得到锻件;S3、将锻件放入模具的模腔中,通过模具对锻件进行多次锻压,成型为带加强筋的碗形锻件;S4、当锻件挤压成集装箱的凸凹形状后,再将锻件进行正火处理,当锻件进行正火完成后,再进行扩氢处理;S6、当扩氢处理后的锻件进行升温奥氏体化处理;S7、当奥氏体化处理后的锻件转移至淬火池中进行分级淬火处理,分级淬火处理后的钢锭再进行回火处理;S8、最后回火炉在200

300℃的温度下缓慢升温,升温至350

400℃后,保温20

30min,然后冷却到室温即可得到锻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集装箱锻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的加热炉的热量加热至1200℃

125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集装箱锻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将浇铸完的钢锭在600

900C下转入调至600C的退火炉中,并升温至700C均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集装箱锻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的模具进行预热,预热温度为200℃~250℃;将饼坯加热至相变点以下20℃~50℃,保温时间90~120min形成所述坯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集装箱锻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7中一次退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玲玲姜爱军何衍荣姜启恒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一重锻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