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细漆包线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2157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细漆包线生产工艺,包含以下步骤:放线,退火、除湿、辊筒上漆、采用专用泄压模具涂漆、烘烤、冷却、表面涂覆润滑油、收入线轴。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高固含涂料,涂料粘度大,涂漆时带入模具的漆形成压力,容易导致铜线拉小或断线,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专用泄压模具涂漆,通过在模具定径区前端单侧增加泄压缺口来排出多余的涂料,避免铜线拉小或断线的发生,可以实现涂料耗用减少8%,中细线漆包线断线率降低,产品质量大大提升。产品质量大大提升。产品质量大大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细漆包线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漆包线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中细漆包线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中细线(线径大小为0.15

0.4mm)的生产工艺的涂漆工序一般采用毛毡涂漆方式进行涂漆,且涂料一般采用固含量低于32%的涂料,涂料中含有的有机溶剂易蒸发,造成环境污染。
[0003]众所周知,应用高固体含量漆包线漆,降低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提高某些性能,但真正实现高固体含量漆包线工业化应用还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漆包线涂漆一般以200

350米/分钟高速运行,由于固含量高的涂料粘度大,自流平性差, 阻力大,容易导致中细线断裂,影响生产效率。
[0004]为解决以上问题,急需要开发一种中细线漆包线的生产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细漆包线生产工艺,通过开发高固含涂料,改进涂漆工艺,采用专用泄压模具涂漆,可以实现涂料耗用减少8%,中细线漆包线的断线率降低,产品质量大大提升,环境污染减少。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中细漆包线生产工艺,包含以下步骤:S1、放线:将待加工的线材卷放在放线盘上;S2、退火:对步骤S1中的线材在退火炉中进行退火处理,通过退火炉烧炖除去拉伸应力,将线材软化,同时除去拉伸过程中导线表面残留的润滑剂、油污;S3、除湿:将步骤S2退火处理的线材使用加热热风的除湿管道,将线材表面的水分去除;S4、辊筒上漆:通过旋转在漆槽中的辊筒沟槽,将线材涂料匀速带入专用泄压模具;S5、采用专用泄压模具涂漆:线材涂料进入模具后将多余的涂料从尾部的泄压缺口排出,避免线材在泄压模具中因涂料粘度过大而引发卡模断线;S6、烘烤:对步骤S5中涂漆后的线材在烘烤炉中进行蒸发和固化,使线材外层形成漆膜;S7、冷却:线材从烧付炉出来后自然冷却;S8、表面涂覆润滑油:再通过油盒对烘焙后的线材表面进行润滑;S9、收入线轴:对上一步处理后的线材,采用收线机进行收卷处理,收卷后的线材运输至储存仓库储存;所述步骤S4

S7重复5

9次;所述步骤S4

S5中的线材涂料为固体含量为40

45%的高固含涂料;所述步骤S4

S5中的专用泄压模具结构包括模具本体、贯穿于模具本体内部的模
腔以及模芯,所述模具本体为圆柱体,由三段不同直径的圆柱体及过渡段组成,三段不同直径的圆柱体分别为上段圆柱体、中段圆柱体、下段圆柱体,所述下段圆柱体直径大于上段圆柱体直径,所述上段圆柱体直径大于所述中段圆柱体直径,所述中段圆柱体通过过渡段与所述下段圆柱体连接,所述模芯设置于上段圆柱体内部上端,所述模芯中间为定径区,所述模芯底部与模腔连接位置设置为圆弧角,所述上段圆柱体中间一侧设置有泄压缺口,所述泄压缺口与模腔连接;所述步骤S5中的专用泄压模具设置为五个,所述模腔的内径从小到大依次排列。
[0007]进一步地,所述高固含涂料为聚酯涂料、聚氨酯涂料、聚酰亚胺涂料中的一种,所述聚酯涂料、聚氨酯涂料、聚酯亚胺涂料按重量百分比的组成成分如下:聚酯、聚氨酯、聚酯亚胺树脂占比均为38~45%, 溶剂占比均为55~62%,其中所述溶剂按重量百分比的组成及占比如下:甲酚20~25%、酚20~25%、二甲苯5.5~28%。
[0008]进一步地,所述高固含涂料为聚酰胺酰亚胺,所述聚酰胺酰亚胺涂料按重量百分比的组成成分如下: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占比28~33%,溶剂67~72%,其中所述溶剂按重量百分比的组成及占比如下:N甲基吡咯烷酮60~65%、二甲苯5~7%。
[0009]进一步地,所述泄压缺口与模具本体之间的夹角为75
°
,所述过渡段与所述下段圆柱体之间的夹角为135
°

[0010]进一步地,所述模芯采用钨钢材质制成,钨钢具有硬度高、耐磨、强度和韧性较好、耐热、耐腐蚀等一系列优良性能。
[0011]进一步地,所述模具本体四角均设置有倒角,所述模具本体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
[0012]进一步地,所述模具本体底部设置有陶瓷环。
[0013]工作原理:采用专用泄压模具涂漆时,漆包线先在涂料槽中涂满漆,然后从下段圆柱体底部的模具入口进入模腔,最后从模芯中间为定径区(也为模具出口)出来,因涂料粘度固含量大,涂漆时带入模具的漆形成压力,容易导致铜线拉小或断线,故通过在模具定径区前端单侧增加泄压缺口来排出多余的涂料,避免铜线拉小或断线的发生。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漆包线涂料的固体含量,降低漆包线环境污染。
[0015]本专利技术采用高固含涂料,由于涂料粘度大,涂漆时带入模具的漆形成压力,容易导致铜线拉小或断线,本专利技术设计专用泄压模具涂漆,通过在模具定径区前端单侧增加泄压口来排出多余的涂料,避免铜线拉小或断线的发生,可以实现涂料耗用减少8%,中细线漆包线的断线率降低,产品质量大大提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专用泄压模具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1

模具本体,11

上段圆柱体,12、中段圆柱体,13

下段圆柱体,2

模腔,3

模芯,31

定径区,32

泄压缺口,4、过渡段,5、陶瓷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通过非限制性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理解本专利技术。
[0019]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中细漆包线生产工艺,包含以下步骤:S1、放线:将待加工的线材卷放在放线盘上;S2、退火:对步骤S1中的线材进行在退火炉中进行退火处理,通过退火炉烧炖除去拉伸应力,将线材软化,同时除去拉伸过程中导线表面残留的润滑剂、油污;S3、除湿:将步骤S2退火处理的线材使用加热热风的除湿管道,将线材表面的水分去除;S4、辊筒上漆:通过旋转在漆槽中的辊筒沟槽,将线材涂料匀速带入专用泄压模具;S5、采用专用泄压模具涂漆:涂料进入模具后将多余的涂料从尾部的泄压缺口排出,避免线在泄压模具中因涂料粘度过大而引发卡模断线;S6、烘烤:对步骤S5中涂漆后的线材在烘烤炉中进行蒸发和固化,使线材外层形成漆膜;S7、冷却:线材从烧付炉出来后自然冷却;S8、表面涂覆润滑油:再通过油盒对烘焙后的线材表面进行润滑;S9、收入线轴:对上一步处理后的线材,采用收线机进行收卷处理,收卷后的线材运输至储存仓库储存;所述步骤S4

S7重复8次。
[0020]所述线材涂料为固体含量为42%的高固含涂料;参阅图1,专用泄压模具结构包括模具本体1、贯穿于模具本体1内部的模腔2以及模芯3,模具本体1为圆柱体,由三段不同直径的圆柱体及过渡段4组成,三段不同直径的圆柱体分别为上段圆柱体11、中段圆柱体12、下段圆柱体13,下段圆柱体13直径大于上段圆柱体11直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细漆包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包含以下步骤:S1、放线:将待加工的线材卷放在放线盘上;S2、退火:对步骤S1中的线材在退火炉中进行退火处理,通过退火炉烧炖除去拉伸应力,将线材软化,同时除去拉伸过程中导线表面残留的润滑剂、油污;S3、除湿:将步骤S2退火处理的线材使用加热热风的除湿管道,将线材表面的水分去除;S4、辊筒上漆:通过旋转在漆槽中的辊筒沟槽,将线材涂料匀速带入专用泄压模具;S5、采用专用泄压模具涂漆:线材涂料进入模具后将多余的涂料从尾部的泄压缺口排出,避免线材在泄压模具中因涂料粘度过大而引发卡模断线;S6、烘烤:对步骤S5中涂漆后的线材在烘烤炉中进行蒸发和固化,使线材外层形成漆膜;S7、冷却:线材从烧付炉出来后自然冷却;S8、表面涂覆润滑油:再通过油盒对烘焙后的线材表面进行润滑;S9、收入线轴:对上一步处理后的线材,采用收线机进行收卷处理,收卷后的线材运输至储存仓库储存;所述步骤S4

S7重复5

9次;所述步骤S4

S5中的线材涂料为固体含量为40

45%的高固含涂料;所述步骤S4

S5中的专用泄压模具结构包括模具本体、贯穿于模具本体内部的模腔以及模芯,所述模具本体为圆柱体,由三段不同直径的圆柱体及过渡段组成,三段不同直径的圆柱体分别为上段圆柱体、中段圆柱体、下段圆柱体,所述下段圆柱体直径大于上段圆柱体直径,所述上段圆柱体直径大于所述中段圆柱体直径,所述中段圆柱体通过过渡段与所述下段圆柱体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科城铜业英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