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摘穗辊切刀及摘穗辊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8633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摘穗辊切刀,包括位于前半部的拉茎部和位于后半部的切柄部,所述拉茎部的宽度从与切柄部相接处向着远离切柄部的一端逐渐减小,拉茎部和切柄部的边缘设置有工作面刃口,一对摘穗辊的工作面刃口相互交错设置;所述工作面刃口的倾斜角度a为35~45度;工作面刃口的刃尖处为平面,且平面的宽度W为0.25~0.35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工作面刃口的刃尖处保留一定宽度的平面,并且优化上述参数a和W,使得茎秆在拉茎部范围内时,摘穗辊刀片不至于直接将茎秆切断,从而避免断茎杆导致的增大后续工作负荷;并且茎秆在切柄部范围内时,工作面刃口与茎秆的摩擦力相应小一些,更好的保护工作面刃口。更好的保护工作面刃口。更好的保护工作面刃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摘穗辊切刀及摘穗辊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玉米收获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摘穗辊切刀及摘穗辊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摘穗机构是玉米收获机的核心部件,摘穗机构优劣决定玉米收获机收获玉米的质量和效率。
[0003]现有技术中摘穗机构主要包括拉茎辊和摘穗板,摘穗时,玉米株在拉茎辊的作用下向下运动,玉米果穗位于摘穗板上方,且摘穗板之间的间隙大于玉米秸秆小于果穗,由于玉米株向下运动且果穗保持在摘穗板之上,果穗即被“拽”下来。
[0004]在收获鲜食玉米或制种玉米时,由于鲜食玉米或制种玉米果穗较软,且茎秆较脆,现有技术提出了一种滑切式拉茎辊,例如中国专利CN215011698U提供了一种鲜食玉米拉茎辊组件,在一对拉茎辊轴05外缘分别沿圆周方向均布固定有拉茎刀片01,每个拉茎刀片01沿对应的拉茎辊轴05的切向布置,一对拉茎辊轴05上的拉茎刀片01错位布置且方向相反,能够实现在收获鲜食玉米时对果柄进行剪切收割,使果穗损伤小,并保留长果柄,尤其适合收获鲜食玉米。
[0005]然而,上述现有技术拉茎辊组件中的拉茎刀片,其对果柄进行剪切收割的工作方式,容易导致拉茎刀片的刀尖处产生损伤,需要定期更换拉茎刀片,费时费力,也导致使用成本增加。
[0006]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适合滑切式拉茎辊的摘穗辊切刀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第一方面:采用一种高强摘穗辊切刀,其周向均匀地设于摘穗辊的中间轴管上,且垂直于中间轴管的法线;
[0009]包括位于前半部的拉茎部和位于后半部的切柄部,所述拉茎部的宽度从与切柄部相接处向着远离切柄部的一端逐渐减小,拉茎部和切柄部的边缘设置有工作面刃口,一对摘穗辊的工作面刃口相互交错设置;
[0010]其中,所述工作面刃口的倾斜角度a为35~45度;工作面刃口的刃尖处为平面,且平面的宽度W为0.25~0.35mm。
[0011]进一步的,a为35、36、37、38、39、40、41、42、43、44或45度;
[0012]和/或,W为0.25、0.26、0.27、0.28、0.29、0.3、0.31、0.32、0.33、0.34或0.35mm。
[0013]进一步的,所述工作面刃口的直面上设置有耐磨层,且耐磨层的宽度d为1~15mm,耐磨层的厚度为0.1~1.2mm。
[0014]进一步的,耐磨层的宽度d为1、3、5、7、9、11、13或15mm;
[0015]和/或,耐磨层的厚度为0.1、0.2、0.4、0.6、0.8、1或1.2mm。
[0016]进一步的,耐磨层的材质为铁基碳化钨或镍基碳化钨。
[0017]进一步的,所述摘穗辊刀片的整体长度L1为510~620mm,所述拉茎部的长度L2为250~330mm。
[0018]进一步的,所述摘穗辊刀片的整体长度L1为518、528、538、548、558、568、578、588、598、608或618mm;
[0019]和/或,所述拉茎部的长度L2为250、250.7、260、260.7、270、270.7、280、280.7、290、290.7、300、300.7、310、310.7、320、320.7或330mm。
[0020]进一步的,所述摘穗辊刀片后端的宽度D1为35~47mm,所述摘穗辊刀片前端的宽度D2为29

41mm。
[0021]进一步的,所述摘穗辊刀片后端的宽度D1为35、35.6、37、37.6、39、39.6、41、41.6、43、43.6、45、45.6或47mm;
[0022]和/或,所述摘穗辊刀片前端的宽度D2为29、31、33、35、37、39或41mm。
[0023]进一步的,所述摘穗辊刀片的厚度为3.5~4.5mm。
[0024]进一步的,所述摘穗辊刀片的厚度为3.5、3.7、3.9、4、4.1、4.3或4.5mm。
[0025]第二方面:采用一种摘穗辊组件,包括一对摘穗辊,且所述一对摘穗辊通过球形接头传动连接在齿轮箱的前端;
[0026]摘穗辊包括中间轴管和若干个上述的摘穗辊刀片,若干个摘穗辊刀片周向均匀地设于所述中间轴管上,且垂直于中间轴管的法线。
[0027]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28]通过在工作面刃口的刃尖处保留一定宽度的平面,并且优化上述参数a和W,使得茎秆在拉茎部范围内时,摘穗辊刀片不至于直接将茎秆切断,从而避免断茎杆导致的增大后续工作负荷;并且茎秆在切柄部范围内时,工作面刃口与茎秆的摩擦力相应小一些,更好的保护工作面刃口。
[0029]通过在工作面刃口的直面上设置耐磨层,并且优化耐磨层的宽度以及厚度参数,极大地提升了摘穗辊刀片的耐磨程度,提高了摘穗辊刀片的使用寿命。
[0030]通过优化参数L2、D1、D2,能够确定拉茎部相对于切柄部的倾斜角度,通过该角度设置,能够使得玉米株在拉茎部范围内刚好将果穗拉至摘穗板上沿,且能够尽可能避免摘穗板损伤果穗,茎秆也不会在拉茎部内折断,造成杂质过多加大后续负荷。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摘穗辊组件结构图;
[0032]图2为摘穗辊组件剖视图;
[0033]图3为摘穗辊刀片结构图;
[0034]图4为摘穗辊刀片正视图;
[0035]图5为摘穗辊刀片前视图;
[0036]图6为图5中A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
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8]如图1

2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高强摘穗辊切刀,其用于摘穗辊组件中,摘穗辊组件包括一对摘穗辊1,且所述一对摘穗辊1传动连接在齿轮箱2的前端;
[0039]摘穗辊1包括中间轴管11、若干个摘穗辊刀片12、导锥头13和球形接头14,若干个摘穗辊刀片12周向均匀地设于所述中间轴管11上,且垂直于中间轴管11的法线;所述球形接头14设置在所述中间轴管11的后端,使得摘穗辊1通过球形接头14传动连接齿轮箱2,球形接头14的设置可以调节一对摘穗辊1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尺寸玉米的收割。所述导锥头13固定安装在所述中间轴管11的前端,通过设置导锥头13,可以用于引导玉米的茎秆向着摘穗辊刀片12处移动。
[0040]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的摘穗辊组件,对于鲜食玉米或制种玉米的收获而言,能够实现对果柄进行剪切收割,使果穗损伤小。
[0041]本实施方式中,结合附图1

3,所述摘穗辊刀片12包括位于前半部的拉茎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摘穗辊切刀,其周向均匀地设于摘穗辊的中间轴管上,且垂直于中间轴管的法线;包括位于前半部的拉茎部和位于后半部的切柄部,所述拉茎部的宽度从与切柄部相接处向着远离切柄部的一端逐渐减小,拉茎部和切柄部的边缘设置有工作面刃口,一对摘穗辊的工作面刃口相互交错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面刃口的倾斜角度a为35~45度;工作面刃口的刃尖处为平面,且平面的宽度W为0.25~0.35m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摘穗辊切刀,其特征在于:a为35、36、37、38、39、40、41、42、43、44或45度;和/或,W为0.25、0.26、0.27、0.28、0.29、0.3、0.31、0.32、0.33、0.34或0.35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摘穗辊切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面刃口的直面上设置有耐磨层,且耐磨层的宽度d为1~15mm,耐磨层的厚度为0.1~1.2mm。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强摘穗辊切刀,其特征在于:耐磨层的宽度d为1、3、5、7、9、11、13或15mm;和/或,耐磨层的厚度为0.1、0.2、0.4、0.6、0.8、1或1.2mm。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强摘穗辊切刀,其特征在于:耐磨层的材质为铁基碳化钨或镍基碳化钨。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摘穗辊切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摘穗辊刀片的整体长度L1为510~620mm,所述拉茎部的长度L2为250~330mm。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强摘穗辊切刀,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衡李侠杨香林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英虎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