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圈自动装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7127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自动化装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密封圈自动装配装置。该密封圈自动装配装置包括密封圈上料组件、工件上料组件、机架、第一工件夹取机构、密封圈抓取机构、转运台和对工件形成夹持的装配台。利用密封圈上料组件和工件上料组件在机架的两侧分别自动供应待装配的密封圈和工件。第一工件夹取机构将第二定位台处的工件转送至转运台。转运台上的第二工件夹取机构夹持工件,并将工件放置在装配台上,密封圈抓取机构将第一定位台处的密封圈转送至装配台的上方,通过气动卡爪撑开密封圈,并将密封圈套设在工件上,实现了密封圈的自动化装配,提高了密封圈的装配效率,保证了装配后成品的密封效果。保证了装配后成品的密封效果。保证了装配后成品的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密封圈自动装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自动化装配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密封圈自动装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零部件装配行业中大多数的密封圈的装配方式都是采用人工组装,重复单一的组装过程需要占用很多的劳动力,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并且人工组装效率难以匹配汽车零部件自动化装配生产线的生产节拍。为了提升密封圈的装配效率,降低用人成本,现有技术中设计了机械装配机构对密封圈实施自动机械化组装。
[0003]然而,目前针对密封圈使用的机械自动装配机构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例如,一种机械自动化装配机构利用机械手将密封圈放置在产品上,随后升降装置驱动轴套下降,轴套内部的凹槽卡住密封圈,带动密封圈一起沿着产品的轴向下降。密封圈利用自身弹性变形,使得内径变大进入产品上供密封圈装配的安装槽内。如此一来,该机械自动化装配机构只能适用于O型密封圈,对于截面是矩形的密封圈或者其他样式的密封圈,密封圈随轴套在下降过程中会出现翻卷的情况,零部件的装配效果差,成品的密封效果不佳。除此之外,当产品外侧壁具有棱角时,密封圈在自动装配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别卡的情况,大大影响了密封圈的装配效率。
[0004]综上所述,在密封圈装配的过程中,如何设计一种自动装配装置,用以实现密封圈的自动化装配,提高密封圈的装配效率,保证装配后成品的密封效果,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密封圈装配的过程中,提供一种自动装配装置,用以实现密封圈的自动化装配,提高密封圈的装配效率,保证装配后成品的密封效果。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方案:提出一种密封圈自动装配装置,包括密封圈上料组件、工件上料组件、位于密封圈上料组件与工件上料组件之间的机架、第一工件夹取机构、密封圈抓取机构、转运台和对工件形成夹持的装配台;
[0007]所述密封圈上料组件的出口处设置有供密封圈上料缓冲的第一定位台,所述工件上料组件的出口处设置有供工件上料缓冲的第二定位台,所述装配台与第一定位台位于机架的同一侧;
[0008]所述第一工件夹取机构用于将第二定位台处的工件转送至转运台,所述第一工件夹取机构通过第一导轨与机架相连,所述第一工件夹取机构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第一工件夹取机构沿第一导轨滑动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端与第一工件夹取机构相连;
[0009]所述密封圈抓取机构用于获取第一定位台处的密封圈,并将密封圈转送至装配台的上方,所述密封圈抓取机构通过第二导轨与机架相连,所述密封圈抓取机构的一侧设置有驱动密封圈抓取机构沿第二导轨滑动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端与密封圈抓取
机构相连;
[0010]所述转运台用于承接第一工件夹取机构夹取的工件,并将工件转送至装配台上,所述转运台通过第一直线模组与机架相连,所述第一直线模组的轴线垂直于第一导轨的延伸方向,所述转运台上设置有夹取工件的第二工件夹取机构;
[0011]所述密封圈抓取机构包括底座、第二直线模组、支架、撑开密封圈的气动卡爪、推板和第三气缸,所述第二直线模组通过底座与第二导轨相连,所述第二直线模组的轴线垂直于装配台的顶部端面,所述气动卡爪通过支架与第二直线模组的滑台相连,所述推板通过导杆与第三气缸的缸体相连,所述第三气缸的伸缩端与支架相连,所述推板上设置有供气动卡爪穿过的通孔。
[0012]作为优选,密封圈上料组件包括第一基座、第一上料圆振、密封圈料仓和第一螺旋轨道,密封圈料仓的底部通过第一上料圆振与第一基座相连,第一螺旋轨道的首端位于密封圈料仓的底部,第一螺旋轨道的尾端位于密封圈料仓的顶部。如此设置,有利于密封圈在第一上料圆振的激励下,沿着第一螺旋轨道从密封圈料仓的底部向密封圈料仓的顶部呈螺旋排列,便于密封圈的均匀上料,提高了密封圈上料的平稳性。
[0013]作为优选,第一螺旋轨道的尾端连接有第一直线轨道,第一直线轨道的出口与第一定位台相连,第一直线轨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上料直振,第一直线轨道通过第一上料直振与第一基座相连。如此设置,便于密封圈在第一直线轨道中调整姿态,有利于密封圈在第一定位台上呈水平放置的姿态,进而便于密封圈抓取机构获取密封圈,进一步提高了密封圈的上料成功率。
[0014]作为优选,工件上料组件包括第二基座、第二上料圆振、工件料仓和第二螺旋轨道,工件料仓的底部通过第二上料圆振与第二基座相连,第二螺旋轨道的首端位于工件料仓的底部,第二螺旋轨道的尾端位于工件料仓的顶部。如此设置,有利于工件在第二上料圆振的激励下,沿着第二螺旋轨道从工件料仓的底部向工件料仓的顶部呈螺旋排列,便于工件的均匀上料,提高了工件上料的平稳性。
[0015]作为优选,第二螺旋轨道的尾端连接有第二直线轨道,第二直线轨道的出口与第二定位台相连,第二直线轨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上料直振,第二直线轨道通过第二上料直振与第二基座相连。如此设置,便于工件在第二直线轨道中调整姿态,有利于工件在第二定位台上呈水平放置的姿态,进而便于第一工件夹取机构抓取工件,进一步提高了工件的上料成功率。
[0016]作为优选,密封圈料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搅拌杆,第一基座上设置有第一支座,第一搅拌杆的一端通过第一支座与第一基座相连。如此设置,第一搅拌杆用于打散密封圈料仓中的密封圈,避免了多个密封圈重叠在一起同时进入第一螺旋轨道,进而进一步提高了密封圈上料的稳定性。
[0017]作为优选,工件料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搅拌杆,第二基座上设置有第二支座,第二搅拌杆的一端通过第二支座与第二基座相连。如此设置,第二搅拌杆用于打散工件料仓中的工件,使得工件相互分散,且独立有序地从第二螺旋轨道的首端进入,进一步提高了工件上料的稳定性。
[0018]作为优选,第一工件夹取机构和第二工件夹取机构均为气动夹取机械手。
[0019]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密封圈自动装配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实质性特
点和进步:该密封圈自动装配装置利用密封圈上料组件和工件上料组件在机架的两侧分别自动供应待装配的密封圈和工件,第一工件夹取机构将第二定位台处的工件转送至转运台,转运台上的第二工件夹取机构夹持工件,并将工件放置在装配台上,密封圈抓取机构将第一定位台处的密封圈转送至装配台的上方,通过气动卡爪撑开密封圈,并将密封圈套设在工件上,实现了密封圈的自动化装配,避免了密封圈在装配过程中出现翻卷的情况,提高了密封圈的装配效率,保证了装配后成品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密封圈自动装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视图1的主视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密封圈自动装配装置在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图2的左视图;
[0024]图5是图2的右视图;
[0025]图6是图2的俯视图;
[0026]图7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图8是图5中B处的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封圈自动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圈上料组件(2)、工件上料组件(3)、位于密封圈上料组件(2)与工件上料组件(3)之间的机架(1)、第一工件夹取机构(4)、密封圈抓取机构(5)、转运台(6)和对工件形成夹持的装配台(7);所述密封圈上料组件(2)的出口处设置有供密封圈上料缓冲的第一定位台(8),所述工件上料组件(3)的出口处设置有供工件上料缓冲的第二定位台(9),所述装配台(7)与第一定位台(8)位于机架(1)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工件夹取机构(4)用于将第二定位台(9)处的工件转送至转运台(6),所述第一工件夹取机构(4)通过第一导轨(10)与机架(1)相连,所述第一工件夹取机构(4)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第一工件夹取机构(4)沿第一导轨(10)滑动的第一气缸(11),所述第一气缸(11)的伸缩端与第一工件夹取机构(4)相连;所述密封圈抓取机构(5)用于获取第一定位台(8)处的密封圈,并将密封圈转送至装配台(7)的上方,所述密封圈抓取机构(5)通过第二导轨(12)与机架(1)相连,所述密封圈抓取机构(5)的一侧设置有驱动密封圈抓取机构(5)沿第二导轨(12)滑动的第二气缸(13),所述第二气缸(13)的伸缩端与密封圈抓取机构(5)相连;所述转运台(6)用于承接第一工件夹取机构(4)夹取的工件,并将工件转送至装配台(7)上,所述转运台(6)通过第一直线模组(14)与机架(1)相连,所述第一直线模组(14)的轴线垂直于第一导轨(10)的延伸方向,所述转运台(6)上设置有夹取工件的第二工件夹取机构(15);所述密封圈抓取机构(5)包括底座(51)、第二直线模组(52)、支架(53)、撑开密封圈的气动卡爪(54)、推板(55)和第三气缸(56),所述第二直线模组(52)通过底座(51)与第二导轨(12)相连,所述第二直线模组(52)的轴线垂直于装配台(7)的顶部端面,所述气动卡爪(54)通过支架(53)与第二直线模组(52)的滑台相连,所述推板(55)通过导杆(57)与第三气缸(56)的缸体相连,所述第三气缸(56)的伸缩端与支架(53)相连,所述推板(55)上设置有供气动卡爪(54)穿过的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玉亭何欣骆许超杨鹏万海鹏解茂利卢向伟张光远张武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盘古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