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乘用车室内顶部照明灯及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96855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1:21
一种乘用车室内顶部照明灯,包括长条状的照明灯主体,所述照明灯主体安装于顶棚饰板上,所述照明灯主体在车身高度方向上设置于前排座位的上方以及后排座位的上方,所述照明灯主体在车身长度方向上设置于中间车身的中部,所述照明灯主体包括间隔排列的复数个LED灯珠和控制单元MCU,所述LED灯珠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MCU的控制下向所述前排座位和/或所述后排座位照射高亮光或中亮光或低亮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乘用车室内顶部照明灯通过集成于PCB板组件上的复数个LED灯珠和控制单元MCU实现了将多种场景的照明需求集成一体,以较低成本实现了多种照明效果,经济效益好,实现了车内饰的智能化和多功能化,整车内饰造型更加简洁清爽,科技感时髦感极强。科技感时髦感极强。科技感时髦感极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乘用车室内顶部照明灯及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内外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乘用车室内顶部照明灯及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乘用车的车内顶部照明能够为乘员提供车内光源,方便乘员上下车、寻找物品、入座离座、阅读或是娱乐。目前大部分车型通过位于车内顶部的车顶灯、阅读灯或类似的灯具实现车内顶部照明,部分车型还区分了前排照明和后排照明。
[0003]此类灯具的结构和控制方式都较为单一,一般通过集成在灯具上的物理开关或触摸开关进行开闭控制。虽然乘员能够对前排和后排的单个灯具进行直观的开闭操作,但科技感、高级感不强。另外,此类灯具往往还受限于产品尺寸和成本投入,只能提供照明光,发光效果也不甚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科技感强,智能化集成化程度高的乘用车室内顶部照明灯。
[0005]本技术的乘用车室内顶部照明灯,包括长条状的照明灯主体,所述照明灯主体安装于顶棚饰板上,所述照明灯主体在车身高度方向上设置于前排座位的上方以及后排座位的上方,所述照明灯主体在车身长度方向上设置于中间车身的中部,所述照明灯主体包括间隔排列的复数个LED灯珠和控制单元MCU,所述LED灯珠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MCU的控制下向所述前排座位和/或所述后排座位照射高亮光或中亮光或低亮光。
[0006]进一步地,所述照明灯主体包括灯具本体和PCB板组件,复数个所述LED灯珠以固定间隔并排设置于所述PCB板组件上,所述灯具本体从上方包覆所述PCB板组件,所述PCB板组件通过螺栓与所述灯具本体紧固,所述照明灯主体通过所述灯具本体固定于所述顶棚饰板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MCU集成于所述PCB板组件上,所述控制单元MCU用于控制任意所述LED灯珠发出高亮光或中亮光或低亮光。
[0008]进一步地,所述照明灯主体还包括前排灯组和后排灯组,所述前排灯组包括复数个在车身高度方向上设置于所述前排座位的上方的所述LED灯珠,所述前排灯组用于向所述前排座位照射高亮光或中亮光或低亮光,所述后排灯组包括复数个在车身高度方向上设置于后排座位的上方的所述LED灯珠,所述后排灯组用于向所述后排座位照射高亮光或中亮光或低亮光。
[0009]进一步地,所述照明灯主体还包括中间灯组,所述中间灯组在车身长度方向上夹设于所述前排灯组和所述后排灯组之间,所述中间灯组用于与所述前排灯组和所述后排灯组同时发光,一同向所述前排座位和所述后排座位照射高亮光。
[0010]进一步地,所述照明灯主体还包括光扩散灯罩,所述光扩散灯罩从下方包覆所述PCB板组件,所述LED灯珠发出的高亮光或中亮光或低亮光经过所述光扩散灯罩照射至所述
前排座位和/或所述后排座位。
[0011]进一步地,所述照明灯主体在车身宽度方向上设置于所述顶棚饰板的左右两侧。
[0012]进一步地,所述照明灯主体在车身宽度方向上设置于所述中间车身的中部。
[0013]本技术还包括一种乘用车室内顶部照明灯控制系统,其包括前述的乘用车室内顶部照明灯,其还包括CAN总线和汽车中控,所述汽车中控和所述控制单元MCU通过所述CAN总线连接,所述汽车中控用于向所述控制单元MCU发送功能触发指令,所述控制单元MCU能够根据所述功能触发指令控制所述照明灯主体向所述前排座位和/或所述后排座位照射高亮光或中亮光或低亮光,所述控制单元MCU还能够根据所述功能触发指令控制所述照明灯主体关闭,功能触发指令包括使任意LED灯珠发出高亮光或中亮光或低亮光。
[0014]进一步地,其还包括语音单元,所述语音单元通过所述CAN总线与所述控制单元MCU连接,所述语音单元包括语音信号输入模块和语音转换模块,所述语音信号输入模块用于接收语音指令,所述语音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语音指令转换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MCU,所述控制单元MCU能够根据所述语音指令控制所述照明灯主体向所述前排座位和/或所述后排座位照射高亮光或中亮光或低亮光。
[0015]本技术的乘用车室内顶部照明灯通过集成于PCB板组件上的复数个LED灯珠和控制单元MCU实现了将多种场景的照明需求集成一体,以较低成本实现了多种照明效果,经济效益好,实现了车内饰的智能化和多功能化。同时长条状的照明灯主体外形替代了传统的前排顶部照明灯和后排顶部照明灯,整车内饰造型更加简洁清爽,科技感时髦感极强。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乘用车室内顶部照明灯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中的照明灯本体的剖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的照明灯本体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的乘用车室内顶部照明灯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详细说明如下。
[0021]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0022]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乘用车室内顶部照明灯包括长条状的照明灯主体1,其安装于顶棚饰板2上,照明灯主体1在车身高度方向上设置于前排座位的上方以及后排座位的上方,照明灯主体1在车身长度方向上设置于中间车身的中部。具体地,照明灯主体1的宽度和设置方位能够根据车型的进行灵活调整,在本实施例中,照明灯主体1为细长的灯条,共有两条相同的照明灯主体1分别在车身宽度方向上设置于顶棚饰板2的左右两侧,位于B柱的两侧照明灯主体1能够同时发光,为汽车提供室内照明,细长的照明灯主体1在整车内饰中不显突兀,造型简洁,照明范围更广。而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照明灯主体1为具有一定宽度的灯条,单个照明灯主体1在车身宽度方向上设置于中间车身的中部,即顶棚饰板2的中央,从汽车的中部为乘员提供室内照明,具有一定宽度的照明灯主体1能够在装
配时优先集成于顶棚钣金或顶棚加强支架上,总体成本较低。
[0023]请一并参阅图2,进一步地,照明灯主体1包括灯具本体11、PCB板组件12和光扩散灯罩13,PCB板组件12上设有复数个以固定间隔排列的LED灯珠3,LED灯珠3能够发出高亮光或中亮光或低亮光;灯具本体11为从上方包覆PCB板组件12的结构件,PCB板组件12通过螺栓与灯具本体11紧固,照明灯主体1通过灯具本体11固定于顶棚饰板2上;光扩散灯罩13为从下方包覆PCB板组件12的透光件,LED灯珠3发出的高亮光或中亮光或低亮光经过光扩散灯罩13射出。PCB板组件12上还集成有控制单元MCU,用于控制任意LED灯珠3发出高亮光或中亮光或低亮光。在本实施例中,光扩散灯罩13使用具有光扩散颗粒的PC透光材质制成,透光效果柔和均匀且成本低廉。
[0024]具体地,LED灯珠3能够发出高亮光或中亮光或低亮光,三种亮度分别对应照明灯、白天氛围灯、夜间氛围灯和迎宾灯四种功能模式,照明灯和迎宾灯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乘用车室内顶部照明灯,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条状的照明灯主体(1),所述照明灯主体(1)安装于顶棚饰板(2)上,所述照明灯主体(1)在车身高度方向上设置于前排座位的上方以及后排座位的上方,所述照明灯主体(1)在车身长度方向上设置于中间车身的中部,所述照明灯主体(1)包括间隔排列的复数个LED灯珠(3)和控制单元MCU,所述LED灯珠(3)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MCU的控制下向所述前排座位和/或所述后排座位照射高亮光或中亮光或低亮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室内顶部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灯主体(1)包括灯具本体(11)和PCB板组件(12),复数个所述LED灯珠(3)以固定间隔并排设置于所述PCB板组件(12)上,所述灯具本体(11)从上方包覆所述PCB板组件(12),所述PCB板组件(12)通过螺栓与所述灯具本体(11)紧固,所述照明灯主体(1)通过所述灯具本体(11)固定于所述顶棚饰板(2)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用车室内顶部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MCU集成于所述PCB板组件(12)上,所述控制单元MCU用于控制任意所述LED灯珠(3)发出高亮光或中亮光或低亮光。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用车室内顶部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灯主体(1)还包括前排灯组(1a)和后排灯组(1b),所述前排灯组(1a)包括复数个在车身高度方向上设置于所述前排座位的上方的所述LED灯珠(3),所述前排灯组(1a)用于向所述前排座位照射高亮光或中亮光或低亮光,所述后排灯组(1b)包括复数个在车身高度方向上设置于后排座位的上方的所述LED灯珠(3),所述后排灯组(1b)用于向所述后排座位照射高亮光或中亮光或低亮光。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用车室内顶部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灯主体(1)还包括中间灯组,所述中间灯组在车身长度方向上夹设于所述前排灯组(1a)和所述后排灯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书民张彦明李志柏佘国荣张万象郑仲勋周岩钱志彬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