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挡拉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5787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挡拉线结构,该换挡拉线结构包括软管,软管内设有换挡拉线,软管后端连接有用于操作换挡拉线的换挡手柄,变速箱上具有变速箱操作阀,变速箱上安装有套筒,套筒内侧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一端连接有第一摆杆,转轴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摆杆,第一摆杆与转轴垂直设置,第二摆杆与转轴垂直设置,第一摆杆与换挡拉线前端相连接,软管前端与套筒相连接,第二摆杆上铰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与变速箱操作阀相铰接。使用时,操作换挡手柄,拉动换挡拉线,换挡拉线拉动第一摆杆,第一摆杆驱动转轴转动,第一摆杆驱动连接杆及变速箱操作阀,进而操作变速箱,方便传动线路布置,换挡性能高。性能高。性能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挡拉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具体的,涉及一种换挡拉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机械换挡拉线结构包括软管 ,软管内设有换挡拉线,软管后端连接有用于操作换挡拉线的换挡手柄,变速箱上具有变速箱操作阀,变速箱换挡拉线一端直接连接到变速操纵阀一端连接到驾驶室换挡手柄。
[0003]上述技术具有以下缺点:从整机后车架拉伸至前车架处,跨越大,拉线空间布置难,易受整机管路等布置影响,换挡拉线拐角过多,换挡性能差,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换挡拉线结构,提高换挡性能。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换挡拉线结构,该换挡拉线结构包括软管 ,软管内设有换挡拉线,软管后端连接有用于操作换挡拉线的换挡手柄,变速箱上具有变速箱操作阀,变速箱上安装有套筒,套筒内侧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一端连接有第一摆杆,转轴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摆杆,第一摆杆与转轴垂直设置,第二摆杆与转轴垂直设置,第一摆杆与换挡拉线前端相连接,软管前端与套筒相连接,第二摆杆上铰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与变速箱操作阀相铰接。使用时,操作换挡手柄,拉动换挡拉线,换挡拉线拉动第一摆杆,第一摆杆驱动转轴转动,第一摆杆驱动连接杆及变速箱操作阀,进而操作变速箱,方便传动线路布置,换挡性能高。
[0006]优选的,套筒上连接有软管固定板,软管固定板截面的形状为L形,软管固定板一端与套筒相连接,软管连接在软管固定板另一端。使用时,方便,软管的安装,方便使用。
[0007]优选的,套筒与变速箱之间连接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的形状为L形,第一安装板一侧边与套筒焊接,第一安装板另一侧边与变速箱通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使用时,方便套筒的连接。
[0008]优选的,套筒与变速箱之间连接有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的形状为L形,第二安装板一侧边与套筒焊接,第二安装板另一侧边与变速箱通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使用时,方便套筒的连接,套筒连接牢固。
[0009]优选的,软管前端与换挡拉线前端之间套接有防尘套,防尘套采用波纹管。使用时,防止灰尘、水进入内部。
[0010]优选的,软管穿过驾驶室壳体,换挡手柄位于驾驶室内,软管上连接有胶堵,胶堵用于封堵软管与驾驶室壳体之间的空隙。使用时,胶堵封堵软管与驾驶室壳体之间的空隙。
[0011]优选的,还包括位于驾驶室内的控制器安装块,控制器安装块上具有抱箍,换挡手柄位于控制器安装块上,控制器安装块上安装有盒罩,盒罩上开设有容换挡手柄活动的手柄活动窗口。使用时,盒罩防止灰尘、水进入。
[0012]优选的,盒罩由金属制成。方便制造。
[0013]优选的,盒罩开设有手柄活动窗口一侧的形状为弧形。使用时,方便操作换挡手柄。
[0014]优选的,套筒竖直设置,第一摆杆位于转轴上端,第二摆杆位于转轴下端。使用时,方便传动线路布置。
[0015]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时,操作换挡手柄,拉动换挡拉线,换挡拉线拉动第一摆杆,第一摆杆驱动转轴转动,第一摆杆驱动连接杆及变速箱操作阀,进而操作变速箱,方便传动线路布置,换挡性能高。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一种换挡拉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中局部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一种换挡拉线结构中软管、换挡拉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一种换挡拉线结构中盒罩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变速箱;2、车架;3、驾驶室壳体;4、软管;5、胶堵;6、变速箱操作阀;7、连接杆;8、第二摆杆;9、第一安装板;10、套筒;11、第一摆杆;12、换挡拉线;13、防尘套;14、软管固定板;15、第二安装板;16、换挡手柄;17、盒罩;18、控制器安装块;19、手柄活动窗口;20、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3]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24]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5]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7]如图1到5所示,一种换挡拉线结构,包括软管4,软管4内设有换挡拉线12,软管4后端连接有用于操作换挡拉线12的换挡手柄16,变速箱1安装在车架2上,变速箱1上具有变速箱操作阀6,变速箱1上安装有套筒10,套筒10内侧转动连接有转轴20,转轴20一端连接有第
一摆杆11,转轴20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摆杆8,第一摆杆11与转轴20垂直设置,第二摆杆8与转轴20垂直设置,第一摆杆11与换挡拉线12前端相连接,软管4前端与套筒10相连接,第二摆杆8上铰接有连接杆7,连接杆7与变速箱操作阀6相铰接。使用时,操作换挡手柄16,拉动换挡拉线12,换挡拉线12拉动第一摆杆11,第一摆杆11驱动转轴20转动,第一摆杆11驱动连接杆7及变速箱操作阀6,进而操作变速箱1,方便传动线路布置,换挡性能高。
[0028]套筒10上连接有软管固定板14,软管固定板14截面的形状为L形,软管固定板14一端与套筒10相连接,软管4连接在软管固定板14另一端。使用时,方便,软管4的安装,方便使用。
[0029]套筒10与变速箱1之间连接有第一安装板9,第一安装板9的形状为L形,第一安装板9一侧边与套筒10焊接,第一安装板9另一侧边与变速箱1通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使用时,方便套筒10的连接。
[0030]套筒10与变速箱1之间连接有第二安装板15,第二安装板15的形状为L形,第二安装板15一侧边与套筒10焊接,第二安装板15另一侧边与变速箱1通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使用时,方便套筒10的连接,套筒10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挡拉线结构,包括软管(4),软管(4)内设有换挡拉线(12),软管(4)后端连接有用于操作换挡拉线(12)的换挡手柄(16),变速箱(1)上具有变速箱操作阀(6),其特征在于,变速箱(1)上安装有套筒(10),套筒(10)内侧转动连接有转轴(20),转轴(20)一端连接有第一摆杆(11),转轴(20)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摆杆(8),第一摆杆(11)与转轴(20)垂直设置,第二摆杆(8)与转轴(20)垂直设置,第一摆杆(11)与换挡拉线(12)前端相连接,软管(4)前端与套筒(10)相连接,第二摆杆(8)上铰接有连接杆(7),连接杆(7)与变速箱操作阀(6)相铰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拉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套筒(10)上连接有软管固定板(14),软管固定板(14)截面的形状为L形,软管固定板(14)一端与套筒(10)相连接,软管(4)连接在软管固定板(14)另一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拉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套筒(10)与变速箱(1)之间连接有第一安装板(9),第一安装板(9)的形状为L形,第一安装板(9)一侧边与套筒(10)焊接,第一安装板(9)另一侧边与变速箱(1)通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挡拉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套筒(10)与变速箱(1)之间连接有第二安装板(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雪蒙小行孙长良黄兴明李明国位本杰柳春汀刘虹
申请(专利权)人:雷沃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