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挡拉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具体的,涉及一种换挡拉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机械换挡拉线结构包括软管 ,软管内设有换挡拉线,软管后端连接有用于操作换挡拉线的换挡手柄,变速箱上具有变速箱操作阀,变速箱换挡拉线一端直接连接到变速操纵阀一端连接到驾驶室换挡手柄。
[0003]上述技术具有以下缺点:从整机后车架拉伸至前车架处,跨越大,拉线空间布置难,易受整机管路等布置影响,换挡拉线拐角过多,换挡性能差,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换挡拉线结构,提高换挡性能。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换挡拉线结构,该换挡拉线结构包括软管 ,软管内设有换挡拉线,软管后端连接有用于操作换挡拉线的换挡手柄,变速箱上具有变速箱操作阀,变速箱上安装有套筒,套筒内侧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一端连接有第一摆杆,转轴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摆杆,第一摆杆与转轴垂直设置,第二摆杆与转轴垂直设置,第一摆杆与换挡拉线前端相连接,软管前端与套筒相连接,第二摆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挡拉线结构,包括软管(4),软管(4)内设有换挡拉线(12),软管(4)后端连接有用于操作换挡拉线(12)的换挡手柄(16),变速箱(1)上具有变速箱操作阀(6),其特征在于,变速箱(1)上安装有套筒(10),套筒(10)内侧转动连接有转轴(20),转轴(20)一端连接有第一摆杆(11),转轴(20)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摆杆(8),第一摆杆(11)与转轴(20)垂直设置,第二摆杆(8)与转轴(20)垂直设置,第一摆杆(11)与换挡拉线(12)前端相连接,软管(4)前端与套筒(10)相连接,第二摆杆(8)上铰接有连接杆(7),连接杆(7)与变速箱操作阀(6)相铰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拉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套筒(10)上连接有软管固定板(14),软管固定板(14)截面的形状为L形,软管固定板(14)一端与套筒(10)相连接,软管(4)连接在软管固定板(14)另一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拉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套筒(10)与变速箱(1)之间连接有第一安装板(9),第一安装板(9)的形状为L形,第一安装板(9)一侧边与套筒(10)焊接,第一安装板(9)另一侧边与变速箱(1)通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挡拉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套筒(10)与变速箱(1)之间连接有第二安装板(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雪,蒙小行,孙长良,黄兴明,李明国,位本杰,柳春汀,刘虹,
申请(专利权)人:雷沃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