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面船舶艉部动力舱段低噪声布局方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3849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面船舶艉部动力舱段低噪声布局方案,将水面船舶壳体分为外壳与内壳,两壳体通过环肋与艏部减振限位器连接固定;对水面船舶螺旋桨及艉部动力舱内主机等强振动噪声源设备进行多级减隔振处理,动力舱设备安装在设备减振基座上,并在左右设置设备减振限位器,艉部动力舱与水面船舶内壳通过减振舱壁弹性连接;水面船舶上层建筑与水面船舶内壳通过支柱刚性连接,并在支柱与水面船舶外壳连接处设置减振装置。水面船舶正常航行时,动力舱设备工作产生的振动能量难以通过内部结构传递至水面船舶内壳体及上层建筑,从而达到减小水面船舶内部舱室振动噪声的目的。本方案能较好地控制水面船舶内部舱室振动噪声,达到提高舒适性的要求。提高舒适性的要求。提高舒适性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面船舶艉部动力舱段低噪声布局方案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面船舶减振降噪的结构设计,具体涉及一种水面船舶艉部动力舱段低噪声布局方案。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在水面船舶交通运输行业,无论是客运船舶或是货运船舶对于水面船舶的舒适性都在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水面船舶工作时所产生的强振动噪声会引起船上人员的极度不适,尤其是随船工作人员长期处于较高的振动噪声环境中,会对其生理及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减振降噪技术需求与日俱增,尤其是如何降低水面船舶内部舱室振动噪声的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
[0003]专利技术人对现有文献及专利检索,相关公开现有技术主要包括:文献1:CN214875393U 一种用于船舶舱室降噪减振复合结构件;文献2:CN203332351U一种船舶住舱内的减振降噪结构;文献3:CN1275513A一种具有减振降噪装置的船舶。
[0004]专利文献1设计了一种用于船舶舱室降噪减振复合结构件,包括舱室墙体,舱室墙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降噪层,第一降噪层的内壁上端和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减振箱,且相邻减振箱相对的表面固定连接,八个减振箱的内底壁均开设有呈对称分布的滑槽;专利文献2设计了一种船舶住舱内的减振降噪结构,包括通过吊挂件悬挂在上层甲板的天花板,设置在下层甲板上的浮动地板,浮动地板上安装有底槽,与底槽相对的顶槽固定在天花板的一端,壁板的两端分别插入顶槽和底槽中,文献1和2的结构局限于局部舱室的应用;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具有减振降噪装置的船舶,其特征是在船舶的主要振源之前使船舶前体、后体分离,并在前体、后体分离处设置减振降噪隔离层,然后将船舶前体、后体与船舶隔离层作永久性或半永久性非刚性连接,文献3的硬性隔离忽视了船舶对整体结构强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目的:根据水面船舶高舒适性要求,对水面船舶整体布局合理规划,降低水面船舶艉部激励振动能量传递,以减小水面船舶内部舱室振动噪声。
[0006]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水面船舶艉部动力舱段低噪声布局方案,将水面船舶主船体内部通过减振舱壁结构分割为功能区域与艉部动力舱,所述功能区域作为水面船舶的主要功能舱室,所述艉部动力舱内布置强振动噪声源设备,所述强振动噪声源设备包括主机和发电机。
[0007]具体地,所述功能区域的水面船舶壳体分为外壳与内壳,两壳体通过环肋与艏部减振限位器连接固定,保证两壳体的相对位置不发生较大的变化,其中环肋配置阻振质量以进一步隔离结构声的传递 。
[0008]具体地,所述艉部动力舱内强振动噪声源设备进行多级减隔振处理,动力舱设备不与水面船舶壳体结构直接接触,其下部安装在设备减振基座上,并在左部与右部设置设
备减振限位器,通过控制振动噪声来源降低水面船舶艉部激励,减小水面船舶内部舱室振动噪声。
[0009]具体地,水面船舶上层建筑涵括首楼、尾楼、桥楼等各种形式,水面船舶上层建筑与水面船舶内壳通过支柱刚性连接,并在支柱与水面船舶外壳连接处设置减振装置。
[0010]具体地,水面船舶螺旋桨及艉部动力舱与水面船舶内壳通过减振舱壁弹性连接,减振舱壁在周向方向采用多点减振处理,以减少水面船舶推进系统工作所产生的振动能量通过舱壁结构传递至水面船舶内壳。
[0011]具体地,水面船舶推进器作用力直接作用在水面船舶外壳上,由于水面船舶内外壳体在物理上分隔,大幅度减少了水面船舶推进所产生的振动噪声对于水面船舶内部舱室振动噪声的不利影响。
[0012]专利技术原理:将水面船舶主船体内部通过减振舱壁结构分割为功能区域与艉部动力舱两部分,其中功能区域作为水面船舶的主要功能舱室或是随船人员的工作生活区域,在水面船舶艉部动力舱内布置主机、发电机等强振动噪声源设备。
[0013]水面船舶螺旋桨及艉部动力舱内主机等强振动噪声源设备是水面船舶振动噪声的主要激励源,从控制振动噪声来源出发,对其进行多级减隔振处理。艉部动力舱设备不与水面船舶壳体结构直接接触,其下部安装在设备减振基座上,并在设备左部、右部设置设备减振限位器。水面船舶螺旋桨及艉部动力舱不与水面船舶内壳直接相连,而是通过减振舱壁弹性连接。因此水面船舶行进时,艉部动力舱内设备工作所产生的振动能量,经减振舱壁、外壳体等结构的缓冲,难以通过板壳结构传递到水面船舶上层建筑及内壳体,从而降低了水面船舶内部舱室振动噪声,达到提高水面船舶舒适性的目的。
[0014]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过对水面船舶的整体布局合理规划,降低水面船舶艉部激励以减小水面船舶内部舱室振动噪声;将水面船舶壳体结构分为外壳与内壳,两壳体通过环肋与艏部减振限位器连接固定;对艉部动力舱内主机、发电机等强振动噪声源设备进行多级减隔振处理,通过控制主要噪声来源,尽可能降低水面船舶内部舱室振动噪声;水面船舶上层建筑与水面船舶内壳通过支柱刚性连接,并在支柱与水面船舶外壳连接处设置减振装置。本方案合理可行,适用范围广,可有效地降低水面船舶内部舱室振动噪声,提高船舶舒适性。
[0015]除以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优点外。为使本专利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优点做更为清楚、完整的描述。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中一种水面船舶艉部动力舱段低噪声布局方案方案整体示意图;图2 是环肋的局部结构图;图3 是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4 是艉部动力舱结构示意图;图5 是减振舱壁结构示意图;
图6 是上层建筑结构示意图;图7 是支柱结构局部图;图中:水面船舶外壳1、水面船舶内壳2、水面船舶动力舱设备3、螺旋桨4、水面船舶上层建筑 5、艏部减振限位器6、环肋7、减振舱壁8、设备减振基座9、阻振质量10、设备减振限位器11、舱壁平板12、筏架13、阻尼器14、支柱15、软连接结构16、减振装置17。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一种水面船舶艉部动力舱段低噪声布局方案方案,其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水面船舶外壳1、水面船舶内壳2、水面船舶动力舱设备3、螺旋桨4、水面船舶上层建筑 5、艏部减振限位器6、环肋7、减振舱壁8和设备减振基座9。
[0018]水面船舶外壳1与水面船舶内壳2通过环肋7连接固定,并在艏部通过艏部减振限位器6连接固定以减小水面船舶内壳2的纵向位移,保证两壳体相对位置不发生较大的变化。
[0019]结合图2,在环肋7上配置阻振质量10,阻振质量10可有效地隔离水面船舶外壳1结构声传递至水面船舶内壳2,进一步减小水面船舶内壳2内部的振动噪声。
[0020]结合图3,水面船舶外壳1是水面船舶与外界流体介质的直接接触面,艉部动力舱内强振动噪声源设备的工作振动通过水面船舶内部结构件向外壳传递,进而将振动能量散发到水中。
[0021]结合图4,在水面船舶动力舱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面船舶艉部动力舱段低噪声布局方案,其特征在于:将水面船舶主船体内部通过减振舱壁结构分割为功能区域与艉部动力舱;所述功能区域作为水面船舶的主要功能舱室,所述功能区域的壳体结构具有外壳与内壳;所述艉部动力舱内布置强振动噪声源设备,所述强振动噪声源设备包括主机和发电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面船舶艉部动力舱段低噪声布局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与内壳通过环肋与艏部减振限位器连接并限定相对位置,所述环肋配置阻振质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面船舶艉部动力舱段低噪声布局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艉部动力舱内强振动噪声源设备进行多级减隔振处理,动力舱设备底部安装在设备减振基座上,所述设备减振基座安装在壳体结构上,动力舱设备的左右与壳体结构之间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超徐佳伟庞福振秦宇璇汤旸江沛高聪杜圆郑嘉俊张明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