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3622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属于汽车充电桩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是:包括支座,支座的一侧设置有底座,底座固定连接支座的一端,支座的一侧设置有充电枪,还包括:充电控制面板,充电控制面板连接支座的另一端,充电控制面板的一侧设置有遮挡板;以及移动机构,移动机构设置在支座内,移动机构包括安装框、动力组件、调节组件、移动组件以及电动旋转轮,安装框固定连接底座内壁,底座连接动力组件,动力组件的输出端连接调节组件,调节组件活动连接安装框,调节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电动旋转轮,电动旋转轮带动调节组件旋转,移动组件贯穿安装框,移动组件通过安装框带动底座移动,具有操作性较强的优点。具有操作性较强的优点。具有操作性较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充电桩
,具体是涉及一种可移动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

技术介绍

[0002]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的充电插头。
[0003]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
[0004]但是,当下仍是传统燃油车占比更大,燃油车往往会占用带有充电桩的停车位,而充电桩往往又难以移动,致使需要充电的电动车难以充到电。引起新能源汽车用户的不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可移动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包括支座,所述支座的一侧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支座的一端,所述支座的一侧设置有充电枪,还包括:
[0008]充电控制面板,所述充电控制面板连接所述支座的另一端,所述充电控制面板的一侧设置有遮挡板,所述遮挡板用于保护所述充电控制面板;以及<br/>[0009]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支座内,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安装框、动力组件、调节组件、移动组件以及电动旋转轮,所述安装框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内壁,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贯穿所述安装框,所述调节组件活动连接所述安装框,所述调节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电动旋转轮,所述电动旋转轮带动所述调节组件旋转,所述调节组件活动连接所述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贯穿所述安装框,所述移动组件通过安装框带动所述底座移动;
[0010]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手拨件、安装件以及拨杆,所述安装件固定连接所述底座,所述安装件的一侧设置有手拨件,所述手拨件连接所述拨杆,所述拨杆连接所述调节组件,所述手拨件通过所述拨杆带动调节组件移动;
[0011]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件、调节杆、第一调节件、第二调节件、第三调节件以及升降件,所述调节件连接所述调节杆,所述调节件活动连接所述拨杆,所述拨杆活动连接所述调节杆,所述拨杆通过调节件带动所述调节杆运动,所述调节杆带动第一调节件、第二调节件以及第三调节件运动,所述第一调节件、第二调节件以及第三调节件活动连接所述升降
件,所述调节杆连接所述电动旋转轮,所述电动旋转轮通过调节杆带动所述第一调节件、第二调节件以及第三调节件旋转;
[0012]所述移动组件包括连接件、移动轮、限位杆以及限位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升降件,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移动轮,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框一侧;
[0013]需要移动支座时,手拨件带动拨杆运动,拨杆通过调节件带动调节杆运动,调节杆带动第一调节件、第二调节件以及第三调节件运动,第一调节件、第二调节件以及第三调节件的侧面设置有螺纹,第二调节件两个侧面螺纹方向相反,第一调节件侧面与相邻的第二调节件侧面螺纹方向相反,第三调节件侧面与相邻的第二调节件侧面螺纹方向相反,调节杆带动第一调节件侧面以及第二调节件侧面接触升降件,电动旋转轮通过带动调节杆旋转的方式带动第一调节件以及第二调节件旋转,第一调节件以及第二调节件通过螺纹带动升降件下移,升降件带动移动轮下移并超出底座;
[0014]需要固定支座时,调节杆带动第三调节件侧面以及第二调节件侧面接触升降件,电动旋转轮通过带动调节杆旋转的方式带动第三调节件以及第二调节件旋转,第一调节件以及第二调节件通过螺纹带动升降件上移,升降件带动移动轮上移到底座内。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遮挡板上设置有采光机构,所述采光机构用于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可以供充电控制面板自身使用。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采光机构包括:
[0017]动力件,所述动力件设置在固定环的一侧,所述固定环内设置有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通过固定销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
[0018]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环,所述旋转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设置在所述遮挡板内;以及
[0019]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环内,所述传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太阳能板进行折叠。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组件包括:
[0021]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端连接所述遮挡板;以及
[0022]导向槽,所述安装板内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活动连接所述旋转杆。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0024]第三传动齿轮,所述第三传动齿轮设置在所述固定环内;以及
[0025]第四传动齿轮,所述第四传动齿轮设置在所述固定环内,所述第四传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三传动齿轮。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辅助支撑机构,所述辅助支撑机构用于对固定时的支座进行辅助固定,所述辅助支撑机构通过固定机构固定连接底座。
[002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辅助支撑机构包括:
[0028]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底座;以及
[0029]辅助支撑组件,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所述底座。
[003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接机构包括:
[0031]卡杆,所述卡杆活动连接所述安装块,所述安装块设置在所述底座内;以及
[0032]卡紧组件,所述卡紧组件活动连接所述卡杆,所述卡紧组件连接支撑板。
[003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紧组件包括:
[0034]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安装块内,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块;
[0035]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所述固定杆贯穿所述安装块,所述固定杆用于固定支撑板;以及
[0036]通孔,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固定杆内,所述通孔活动连接所述卡杆。
[0037]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8]需要移动支座时,手拨件带动拨杆运动,拨杆通过调节件带动调节杆运动,调节杆带动第一调节件、第二调节件以及第三调节件运动,第一调节件、第二调节件以及第三调节件的侧面设置有螺纹,第二调节件两个侧面螺纹方向相反,第一调节件侧面与相邻的第二调节件侧面螺纹方向相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包括支座,所述支座的一侧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支座的一端,所述支座的一侧设置有充电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控制面板,所述充电控制面板连接所述支座的另一端,所述充电控制面板的一侧设置有遮挡板,所述遮挡板用于保护所述充电控制面板;以及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支座内,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安装框、动力组件、调节组件、移动组件以及电动旋转轮,所述安装框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内壁,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贯穿所述安装框,所述调节组件活动连接所述安装框,所述调节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电动旋转轮,所述电动旋转轮带动所述调节组件旋转,所述调节组件活动连接所述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贯穿所述安装框,所述移动组件通过安装框带动所述底座移动;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手拨件、安装件以及拨杆,所述安装件固定连接所述底座,所述安装件的一侧设置有手拨件,所述手拨件连接所述拨杆,所述拨杆连接所述调节组件,所述手拨件通过所述拨杆带动调节组件移动;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件、调节杆、第一调节件、第二调节件、第三调节件以及升降件,所述调节件连接所述调节杆,所述调节件活动连接所述拨杆,所述拨杆活动连接所述调节杆,所述拨杆通过调节件带动所述调节杆运动,所述调节杆带动第一调节件、第二调节件以及第三调节件运动,所述第一调节件、第二调节件以及第三调节件活动连接所述升降件,所述调节杆连接所述电动旋转轮,所述电动旋转轮通过调节杆带动所述第一调节件、第二调节件以及第三调节件旋转;所述移动组件包括连接件、移动轮、限位杆以及限位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升降件,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移动轮,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框一侧;需要移动支座时,手拨件带动拨杆运动,拨杆通过调节件带动调节杆运动,调节杆带动第一调节件、第二调节件以及第三调节件运动,第一调节件、第二调节件以及第三调节件的侧面设置有螺纹,第二调节件两个侧面螺纹方向相反,第一调节件侧面与相邻的第二调节件侧面螺纹方向相反,第三调节件侧面与相邻的第二调节件侧面螺纹方向相反,调节杆带动第一调节件侧面以及第二调节件侧面接触升降件,电动旋转轮通过带动调节杆旋转的方式带动第一调节件以及第二调节件旋转,第一调节件以及第二调节件通过螺纹带动升降件下移,升降件带动移动轮下移并超出底座;需要固定支座时,调节杆带动第三调节件侧面以及第二调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正贤王靳
申请(专利权)人:天深达深圳科创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