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气管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0786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气管总成,涉及机动车部件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并排设置的催化器、消音器及排气尾管;消音器的首端与催化器的尾端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消音器的尾端与排气尾管的首端之间同轴设置有支撑筒;支撑筒的一端与消音器的尾端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组件相连接;支撑筒的另一端与排气尾管的首端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组件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消音器的尾端与排气尾管的首端之间同轴设置支撑筒,并利用第一连接组件将支撑筒的一端与消音器的尾端之间之间相连接以及第二连接组件支撑筒的另一端与排气尾管的首端相连接,从而有效提高了消音器与排气尾管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具有较高的市场应用价值。市场应用价值。市场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气管总成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动车部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排气管总成。

技术介绍

[0002]授权公告号为CN 213775503 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排气管总成,其通过设置消音器、固定座、合页、卡扣和挂钩,当消音器因长时间使用造成内部堵塞时,需要进行清理,可通过将卡扣从挂钩下端取下,再通过卡扣末端的合页转动卡扣,再通过螺纹和螺孔进行分离,再对消音器进行检修。上述装置存在以下弊端:其通过合页、卡扣和挂钩等零部件对消音器与排气管进行连接,结构稳定性较差,容易在汽车经过颠簸路段时造成排气管脱落等问题。因此,亟待研究一种排气管总成,以便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排气管总成,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排气管总成,包括并排设置的催化器、消音器及排气尾管;所述消音器的首端与催化器的尾端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消音器的尾端与排气尾管的首端之间同轴设置有支撑筒;所述支撑筒的一端与消音器的尾端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组件相连接;所述支撑筒的另一端与排气尾管的首端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组件相连接。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筒的一端部圆周外壁同轴设置有与第一连接组件相对应的第一环形限位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同轴套设于第一环形限位部外周的第一驱动环;所述第一驱动环与第一环形限位部转动配合;所述第一驱动环的内侧同轴固定有导向环;所述导向环设置于第一环形限位部与消音器之间;所述导向环的内侧面具有多个呈V型结构的推动面;所述导向环的内侧径向设置有多个与推动面相对应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滑动穿插于支撑筒的一端部圆周侧壁上;所述定位柱上套设有张紧弹簧;所述张紧弹簧的一端连接于定位柱上;所述张紧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筒上;所述定位柱的一端与推动面相抵触;所述消音器的尾端圆周侧壁径向开设有多个与定位柱相对应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柱的另一端滑动插接于定位孔内。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驱动环的一边缘与第一环形限位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环的另一边缘与消音器的一端面相抵触;所述第一驱动环的圆周外壁轴向开设有多个第一防滑槽。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环形限位部的一端面沿环形方向开设有多个与导向环相对应的弧形槽;所述导向环的一端面沿环形方向插接有多个与弧形槽相对应的锁位螺柱;所述锁位螺柱滑动穿插于弧形槽内;所述锁位螺柱远离导向环的一端设置有螺帽。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筒的内侧具有同轴设置的定位台阶
面;所述定位台阶面与消音器的尾端相抵触。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筒的另一端同轴设置有与第二连接组件相对应的第二环形限位部;所述第二环形限位部的圆周外壁均布设置有多个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过盈配合于排气尾管首端外周上的承载筒以及螺纹配合于支撑筒外周上的第二驱动环;所述承载筒的圆周外壁同轴设置有第三环形限位部;所述第二驱动环设置于第一环形限位部与第二环形限位部之间;所述第二驱动环靠近承载筒的一端同轴设置有第四环形限位部;所述第二驱动环的外周转动套设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设置于第四环形限位部与第一环形限位部之间;所述安装环的圆周外壁沿环形方向设置有多个与第一凸出部相对应的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上沿安装环的轴向穿插有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螺纹配合有止位螺母;所述拉杆的另一端贯穿第一凸出部并固定有与第三环形限位部相对应的挡片;所述挡片的一表面与第三环形限位部远离第二驱动环的一端面相抵触。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环形限位部靠近第二驱动环的一端面与第二环形限位部远离第一环形限位部的一端面相抵触;所述第三环形限位部与第二环形限位部之间同轴设置有橡胶圈。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环形限位部远离第二驱动环的一端面边缘均布开设有多个与挡片相对应的容纳槽;所述挡片滑动配合于容纳槽内。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驱动环远离承载筒的一端部圆周外壁轴向开设有多个第二防滑槽。
[0014]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消音器的尾端与排气尾管的首端之间同轴设置支撑筒,并利用第一连接组件将支撑筒的一端与消音器的尾端之间之间相连接以及第二连接组件支撑筒的另一端与排气尾管的首端相连接,从而有效提高了消音器与排气尾管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避免了在汽车经过颠簸路段时造成消音器与排气尾管分离等问题,实用性较强,具有较高的市场应用价值。
[0016]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排气管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图。
[0020]图3为图2的结构主视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筒、第一连接组件及第二连接组件之间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图4的结构侧视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承载筒装设于排气尾管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8]1‑
催化器,2

消音器,3

排气尾管,4

支撑筒,5

第一连接组件,6

第二连接组件,7

橡胶圈,401

第一环形限位部,402

定位台阶面,403

第二环形限位部,501

第一驱动环,502

导向环,503

定位柱,504

张紧弹簧,505

锁位螺柱,601

承载筒,602

第二驱动环,603

安装环,604

拉杆,605

挡片,4011

弧形槽,4031

第一凸出部,5011

第一防滑槽,6011

第三环形限位部,601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气管总成,包括并排设置的催化器(1)、消音器(2)及排气尾管(3);所述消音器(2)的首端与催化器(1)的尾端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器(2)的尾端与排气尾管(3)的首端之间同轴设置有支撑筒(4);所述支撑筒(4)的一端与消音器(2)的尾端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组件(5)相连接;所述支撑筒(4)的另一端与排气尾管(3)的首端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组件(6)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气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筒(4)的一端部圆周外壁同轴设置有与第一连接组件(5)相对应的第一环形限位部(401);所述第一连接组件(5)包括同轴套设于第一环形限位部(401)外周的第一驱动环(501);所述第一驱动环(501)与第一环形限位部(401)转动配合;所述第一驱动环(501)的内侧同轴固定有导向环(502);所述导向环(502)设置于第一环形限位部(401)与消音器(2)之间;所述导向环(502)的内侧面具有多个呈V型结构的推动面;所述导向环(502)的内侧径向设置有多个与推动面相对应的定位柱(503);所述定位柱(503)的滑动穿插于支撑筒(4)的一端部圆周侧壁上;所述定位柱(503)上套设有张紧弹簧(504);所述张紧弹簧(504)的一端连接于定位柱(503)上;所述张紧弹簧(504)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筒(4)上;所述定位柱(503)的一端与推动面相抵触;所述消音器(2)的尾端圆周侧壁径向开设有多个与定位柱(503)相对应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柱(503)的另一端滑动插接于定位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排气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环(501)的一边缘与第一环形限位部(40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环(501)的另一边缘与消音器(2)的一端面相抵触;所述第一驱动环(501)的圆周外壁轴向开设有多个第一防滑槽(5011)。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排气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限位部(401)的一端面沿环形方向开设有多个与导向环(502)相对应的弧形槽(4011);所述导向环(502)的一端面沿环形方向插接有多个与弧形槽(4011)相对应的锁位螺柱(505);所述锁位螺柱(505)滑动穿插于弧形槽(4011)内;所述锁位螺柱(505)远离导向环(502)的一端设置有螺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排气管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勇杨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润杨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