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结构和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0712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定结构和电池模组。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支座,固定支座包括相互连接的插接部和固定部,固定部用于与输出极连接;插接部上沿其周向套设弹性部,端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插接部插入第一安装孔中,弹性部的外表面与第一安装孔的侧壁抵接。只需要将固定部与输出极连接,插接部与端板插接就能完成输出极的固定,操作简单,安装效率高。并且固定支座与端板通过弹性部实现了可拆卸连接,便于拆卸和更换固定支座,在维护固定结构时,只需要更换固定支座而不需要拆卸端板,节约固定结构的更新维护成本。更新维护成本。更新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固定结构和电池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模组
,特别是涉及固定结构和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是一种新型二次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大、工作电压高、重量轻、体积小、循环寿命长、安全性好、绿色环保等优点,在便携式电器、电动工具、大型贮能、电动交通动力电源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满足设备的动力需求,一般将多个锂离子电池的电芯串联形成电池模组。多个电芯的极耳通过汇流排串联并与电池模组的输出极连接,电池模组通过输出极与外部铜排电连接来实现向外部设备供电。
[0003]输出极和外部铜排需要在电池模组的壳体上进行有效固定,避免发生移位、错位或变形等情况,进而导致电连接效果不佳、影响电池模组的有效使用,增加维护、维修成本,甚至影响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但是现有的固定方式加工、装配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输出极和外部铜排的固定问题,提供一种固定结构和电池模组。
[0005]一种固定结构,用于将输出极固定在端板上,包括固定支座,所述固定支座包括相互连接的插接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与所述输出极连接;所述插接部上沿其周向套设弹性部,所述端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第一安装孔中,所述弹性部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侧壁抵接。
[0006]上述的固定结构,通过固定支座将输出极固定在端板上,便于输出极与外部铜排导电连接,提高导电连接效果,保证电池模组向外部设备供电的有效性和稳定性。由于插接部上设有弹性部,弹性部的外表面与第一安装孔的侧壁抵接时,插接部与第一安装孔之间的摩擦力较大,插接部通过摩擦力固定在端板上。因此,只需要将固定部与输出极连接,插接部与端板插接就能完成输出极的固定,操作简单,安装效率高。并且固定支座与端板通过弹性部实现了可拆卸连接,便于拆卸和更换固定支座,在维护固定结构时,只需要更换固定支座而不需要拆卸端板,节约固定结构的更新维护成本。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的内表面设有限位件,所述插接部上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件插入所述限位孔中,用于限制所述弹性部相对于所述插接部的移动。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接部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插接部的周向设置,所述限位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底壁上,所述弹性部套设在所述第一凹槽上。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接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形状相适应,所述弹性部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过盈配合。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用于容纳所述弹性部的部分。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孔为方形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四个侧壁上分别设有所述第二凹槽,四个所述第二凹槽均用于容纳所述弹性部的部分。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部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输出极、外部铜排插入所述第二安装孔中,且与所述固定部连接。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保护盖,所述保护盖用于覆盖所述输出极和所述外部铜排上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部分,所述保护盖与所述固定支座连接。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座为绝缘支座。
[0015]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汇流排、输出极、端板和所述的固定结构,多个所述电芯的极耳分别与所述汇流排连接,所述汇流排与所述输出极的一端电连接,所述输出极的另一端用于与外部铜排电连接,所述固定结构的固定部与所述输出极连接,所述端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固定结构的插接部插入所述第一安装孔中。
[0016]上述的电池模组,通过固定支座将输出极固定在端板上,便于输出极与外部铜排导电连接,提高导电连接效果,保证电池模组向外部设备供电的有效性和稳定性。由于插接部上设有弹性部,弹性部的外表面与第一安装孔的内侧壁抵接时,插接部与第一安装孔之间的摩擦力较大,插接部通过摩擦力固定在端板上。因此,只需要将固定部与输出极连接,插接部与端板插接就能完成输出极的固定,操作简单,安装效率高。并且固定支座与端板通过弹性部实现了可拆卸连接,便于拆卸和更换固定支座,在维护固定结构时,只需要更换固定支座而不需要拆卸端板,节约固定结构的更新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一实施例中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一实施例中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一实施例中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一实施例中固定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一实施例中弹性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号:100、电池模组;10、汇流排;20、输出极;30、固定支座;31、插接部;32、固定部;321、第一凹槽;322、限位孔;33、弹性部;331、限位件;34、第二安装孔;35、卡接部;40、端板;41、第一安装孔;42、第二凹槽;50、侧板;60、电芯;70、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一些实施例中的固定结构和电池模组100进行具体描述。
[0025]如图1至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支座30。
[0026]其中,固定支座30包括相互连接的插接部31和固定部32,固定部32用于与输出极
20连接;插接部31上沿其周向套设弹性部33,端板40上设有第一安装孔41,插接部31插入第一安装孔41中,弹性部33的外表面与第一安装孔41的侧壁抵接。
[0027]上述的固定结构,通过固定支座30将输出极20固定在端板40上,便于输出极20与外部铜排导电连接,提高导电连接效果,保证电池模组100向外部设备供电的有效性和稳定性。由于插接部31上设有弹性部33,弹性部33的外表面与第一安装孔41的内侧壁抵接时,插接部31与第一安装孔41之间的摩擦力较大,插接部31通过摩擦力固定在端板40上。因此,只需要将固定部32与输出极20连接,插接部31与端板40插接就能完成输出极20的固定,操作简单,安装效率高。并且固定支座30与端板40通过弹性部33实现了可拆卸连接,便于拆卸和更换固定支座30,在维护固定结构时,只需要更换固定支座30而不需要拆卸端板40,节约固定结构的更新维护成本。
[0028]具体地,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弹性部33的内表面设有限位件331,插接部31上设有限位孔322,限位件331插入限位孔322中,用于限制弹性部33相对于插接部31的移动。...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结构,用于将输出极固定在端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座,所述固定支座包括相互连接的插接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与所述输出极连接;所述插接部上沿其周向套设弹性部,所述端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第一安装孔中,所述弹性部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侧壁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的内表面设有限位件,所述插接部上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件插入所述限位孔中,用于限制所述弹性部相对于所述插接部的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插接部的周向设置,所述限位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底壁上,所述弹性部套设在所述第一凹槽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形状相适应,所述弹性部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过盈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用于容纳所述弹性部的部分。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