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室用涡轮式空气除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0142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验教室用涡轮式空气除雾器,其包括箱体、涡轮过滤组件、液体回收组件、第一抽风机和第二抽风机,箱体的顶部开设有出气口,第一抽风机安装于箱体且位于出气口的下方,涡轮过滤组件安装于箱体且位于第一抽风机的下方,液体回收组件安装于箱体且位于涡轮过滤组件的下方,箱体的一侧开设有与涡轮过滤组件连通的进气口,进气口处设有第二抽风机,涡轮过滤组件在第一抽风机和第二抽风机的抽气驱动下吸入气体,借由涡轮过滤组件的涡轮作用使得吸入气体中的液体掉落在液体回收组件以及过滤后的气体依次上升至第一抽风机并最终通过出气口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验教室用涡轮式空气除雾器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和除雾效果优良的优点。雾效果优良的优点。雾效果优良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实验教室用涡轮式空气除雾器


[0001]本技术涉及除雾设备的
,尤其涉及一种实验教室用涡轮式空气除雾器。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往往会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合实验,针对一些教学楼中的试验教室,往往需要对排放的废气进行处理,针对废气的处理往往需要用到除雾器,目前除雾器用于分离塔中气体夹带的液滴,除雾器主要用于气液分离。在实际的生产情况中,需要过滤的空气不仅有干净的气体,而且往往含有“雾”,该雾中往往含有液态的二氧化硫,如不妥善解决,任何进入烟囱的"雾",实际就是把二氧化硫排放到大气中,同时也造成抽风机、热交换器及烟道的玷污和严重腐蚀。因此,湿法脱硫工艺上对吸收设备提出除雾的要求,被净化的气体在离开吸收塔之前要除雾,即经过除雾器除雾。通常直径大于50μm的液滴,可用重力沉降法分离;除雾器就是利用上述原理实现分离,然而,现有的除雾器整体的结构复杂且成本高,无法满足现有的生产需求。
[0003]因此,亟需要一种实验教室用涡轮式空气除雾器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和除雾效果优良的实验教室用涡轮式空气除雾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实验教室用涡轮式空气除雾器,其包括箱体、涡轮过滤组件、液体回收组件、第一抽风机和第二抽风机,所述箱体的顶部开设有出气口,所述第一抽风机安装于所述箱体且位于所述出气口的下方,所述涡轮过滤组件安装于所述箱体且位于所述第一抽风机的下方,所述液体回收组件安装于所述箱体且位于涡轮过滤组件的下方,所述箱体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涡轮过滤组件连通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处设有第二抽风机,所述涡轮过滤组件在所述第一抽风机和第二抽风机的抽气驱动下吸入气体和夹杂的液体,借由所述涡轮过滤组件的涡轮作用使得吸入气体中的液体掉落在所述液体回收组件以及过滤后的气体依次上升至所述第一抽风机并最终通过所述出气口排出。
[0006]较佳地,所述涡轮过滤组件包括直管、多个分支管和多个涡轮过滤器,所述直管的输入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涡轮过滤器通过所述分支管与所述直管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直管对应各个所述分支管均设有输出端,所述涡轮过滤器的上方具有上出风口,所述涡轮过滤器的下方具有下出液口。
[0007]具体地,所述的实验教室用涡轮式空气除雾器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对应所述涡轮过滤器开设有多个卡孔,所述涡轮过滤器通过所述卡孔安装于所述固定板上。
[0008]较佳地,所述液体回收组件包括液体回收抽屉和移动驱动装置,所述箱体的底部对应所述液体回收抽屉开设有滑移孔,所述移动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液体回收抽屉与所述
箱体之间,借由所述移动驱动装置的驱动使得所述液体回收抽屉相对所述箱体移动以伸出或缩回。
[0009]具体地,所述液体回收组件还包括滑移组件,所述滑移组件包括滑轨和滑块,所述滑轨安装于所述箱体的内壁,所述滑块与所述液体回收抽屉连接,所述滑块滑动地设于所述滑轨。
[0010]具体地,所述滑移组件呈对称地设置。
[0011]具体地,所述液体回收组件与所述滑移孔之间对应地设有密封圈。
[0012]较佳地,所述的实验教室用涡轮式空气除雾器还包括输出管,所述输出管与所述出气口连通。
[0013]较佳地,所述的实验教室用涡轮式空气除雾器还包括输入管,所述输入管与所述进气口连通。
[0014]较佳地,所述第二抽风机设于所述箱体的外壁。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实验教室用涡轮式空气除雾器通过将涡轮过滤组件、液体回收组件、第一抽风机和第二抽风机等结合在一起,第一抽风机安装于箱体且位于出气口的下方,涡轮过滤组件安装于箱体且位于第一抽风机的下方,液体回收组件安装于箱体且位于涡轮过滤组件的下方,箱体的一侧开设有与涡轮过滤组件连通的进气口,进气口处设有第二抽风机,涡轮过滤组件在第一抽风机和第二抽风机的抽气驱动下吸入气体,借由涡轮过滤组件的涡轮作用使得吸入气体中的液体掉落在液体回收组件以及过滤后的气体依次上升至第一抽风机并最终通过出气口排出,由于液体的重量大于气体,气体中夹杂的“雾”,即液体,就在旋风中逐渐下沉,而气体仍然上升,这样就可以利用涡轮过滤组件的涡轮作用实现气体中液体和气体之间的分离,实现过滤,从而实现除雾的目的,不仅结构简单和成本低,而且除雾效果优良。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实验教室用涡轮式空气除雾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实验教室用涡轮式空气除雾器在隐藏输入管和输出管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实验教室用涡轮式空气除雾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实验教室用涡轮式空气除雾器中的涡轮过滤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1]请参阅图1至图3,展示了本技术的实验教室用涡轮式空气除雾器100 的具体结构,本技术的实验教室用涡轮式空气除雾器100包括箱体1、涡轮过滤组件2、液体回收组件24、第一抽风机3和第二抽风机4,箱体1为中空的矩形箱体1结构,箱体1的顶部开设有出气口11,第一抽风机3安装于箱体1 且位于出气口11的下方,较佳地,第一抽风机3与所述出气口11正对,第一抽风机3为通过抽气产生负压,涡轮过滤组件2安装于箱体1且位于第一抽风机3的下方,液体回收组件24安装于箱体1且位于涡轮过滤组件2的下方,箱体1的一
侧开设有与涡轮过滤组件2连通的进气口12,进气口12处设有第二抽风机4,第二抽风机4设于箱体1的外壁,这样使得各部件之间更为紧凑,第二抽风机4为通过抽气产生负压,出气口11、第一抽风机3、涡轮过滤组件2和液体回收组件24沿箱体1的高度方向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涡轮过滤组件2在第一抽风机3和第二抽风机4的抽气驱动下吸入气体和夹杂的液体,借由涡轮过滤组件2的涡轮作用使得吸入气体中的液体掉落在液体回收组件24以及过滤后的气体依次上升至第一抽风机3并最终通过出气口11排出,由于液体的重量大于气体,气体中夹杂的“雾”,即液体,就在旋风中逐渐下沉,而气体仍然上升,这样就可以利用涡轮过滤组件2的涡轮作用实现气体中液体和气体之间的分离,实现过滤,从而实现除雾的目的,不仅结构简单和成本低,而且除雾效果优良。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更优的效果,除了进气口12和出气口11,箱体1 整体呈密封设置。更为具体地,如下:
[0022]请参阅图3至图4,涡轮过滤组件2包括直管21、多个分支管22和多个涡轮过滤器23,直管21的输入端与进气口12连通,涡轮过滤器23通过分支管 22与直管21的输出端连通,直管21对应各个分支管22均设有输出端,涡轮过滤器23的上方具有上出风口231,涡轮过滤器23的下方具有下出液口232,在第一抽风机3和第二抽风机4的抽气驱动下,带有液体的气体从进气口12进入到直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教室用涡轮式空气除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涡轮过滤组件、液体回收组件、第一抽风机和第二抽风机,所述箱体的顶部开设有出气口,所述第一抽风机安装于所述箱体且位于所述出气口的下方,所述涡轮过滤组件安装于所述箱体且位于所述第一抽风机的下方,所述液体回收组件安装于所述箱体且位于涡轮过滤组件的下方,所述箱体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涡轮过滤组件连通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处设有第二抽风机,所述涡轮过滤组件在所述第一抽风机和第二抽风机的抽气驱动下吸入气体和夹杂的液体,借由所述涡轮过滤组件的涡轮作用使得吸入气体中的液体掉落在所述液体回收组件以及过滤后的气体依次上升至所述第一抽风机并最终通过所述出气口排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教室用涡轮式空气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过滤组件包括直管、多个分支管和多个涡轮过滤器,所述直管的输入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涡轮过滤器通过所述分支管与所述直管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直管对应各个所述分支管均设有输出端,所述涡轮过滤器的上方具有上出风口,所述涡轮过滤器的下方具有下出液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验教室用涡轮式空气除雾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对应所述涡轮过滤器开设有多个卡孔,所述涡轮过滤器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杨王平田方权韦文婷王军曾淑雯李东阳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汇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