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接管及其微通道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9977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转接管及其微通道换热器。该转接管安装于微通道换热器中,用于连接扁管;转接管具有与扁管相适配的第一管口,第一管口供扁管插入,转接管的内壁设有限位部,限位部抵接于扁管的一端及/或抵接于扁管的侧壁,用于对扁管限位。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包括上述转接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使得限位部抵接于扁管的一端及/或抵接于扁管的侧壁,用于对扁管限位,从而保证扁管和转接管之间的连接固定性,进而使得扁管与转接管在焊接过程中不会产生移位的现象,增强了扁管和转接管的焊接性能。管和转接管的焊接性能。管和转接管的焊接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接管及其微通道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制冷
,特别是涉及一种转接管及其微通道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微通道换热器是为了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一类结构紧凑、轻巧、高效的换热器。
[0003]现有的微通道换热器中,扁管与转接管的连接通常未设置限位结构,如此不仅使得扁管与转接管之间不便于焊接,而且也使得扁管与转接管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移位的现象,从而影响焊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增强焊接性能的转接管及其微通道换热器。
[0005]一种转接管,安装于微通道换热器中,用于连接扁管;所述转接管具有与所述扁管相适配的第一管口,所述第一管口供所述扁管插入,所述转接管的内壁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抵接于所述扁管的一端及/或抵接于所述扁管的侧壁,用于对所述扁管限位。
[0006]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通过使得限位部抵接于扁管的一端及/或抵接于扁管的侧壁,用于对扁管进行轴向限位及/或径向限位,从而使得扁管与转接管在焊接过程中不会产生移位的现象,方便焊接。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包括第一凸起及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及所述第二凸起沿着所述转接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凸起相对于所述第二凸起远离所述第一管口设置,所述第一凸起凸出于所述转接管的内壁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凸起凸出于所述转接管的内壁的高度,所述第一凸起用于抵接所述扁管的一端,所述第二凸起用于抵接于所述扁管的外侧壁。
[0008]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通过使得限位部包括第一凸起及第二凸起,第一凸起用于抵接扁管的一端,第二凸起用于抵接于扁管的外侧壁,从而对扁管插入转接管的深度,以及扁管在转接管内产生晃动均进行限位,进一步保证了扁管和转接管之间的连接固定性,方便焊接。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起相对于所述转接管的内壁凸出的高度为H4,所述扁管的高度为H1,所述转接管内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内壁及第二内壁,所述第二凸起设于所述第一内壁及/或所述第二内壁上,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第二内壁之间的距离为H2,0mm≤[H4‑
(H2‑
H1)]≤0.2mm。
[0010]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得扁管的高度H1、第二凸起相对于转接管的内壁凸出的高度H4、第一内壁与第二内壁之间的距离H2满足关系式0mm≤[H4‑
(H2‑
H1)]≤0.2mm,从而保证第二凸起和扁管之间过盈配合,进一步增强所述第二凸起对所述扁管径向上的限位。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为半圆形、方形或梯形,及/或,所述第二凸起为半圆形、方形或梯形。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相对于所述转接管的内壁凸出的高度为H3,所述扁管的高度为H1,所述转接管内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内壁及第二内壁,所述第一凸起设于所述第一内壁及/或所述第二内壁上,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第二内壁之间的距离为H2,所述扁管的高度为H1,0.2mm≤[H3‑
(H2‑
H1)]≤3mm。
[0013]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得第一凸起相对于转接管的内壁凸出的高度H3、扁管的高度H1、第一内壁与第二内壁之间的距离H2满足关系式0.2mm≤[H3‑
(H2‑
H1)]≤3mm,从而使得第一凸起相对于转接管的内壁凸出的高度H3处于一个合适的范围内,使其既能够保证对扁管端面的限位,又能够避免H3过高造成介质流动阻力过大。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管口的端面之间的间距为L1,2mm≤L1≤10mm。
[0015]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得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管口的端面之间的间距为L1满足关系式2mm≤L1≤10mm,从而使得扁管插入转接管内的深度处于一个合适的范围值,既能够避免扁管插入过深引起阻流,又能够避免扁管插入过浅而降低焊接强度。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扁管的高度为H1,所述转接管内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内壁及第二内壁,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第二内壁之间的距离为H2,0.02mm≤(H2‑
H1)≤0.4mm。
[0017]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得扁管的高度H1和第一内壁与第二内壁之间的距离H2满足关系式0.02mm≤(H2‑
H1)≤0.4mm,从而使得扁管外壁和转接管内壁之间间隙配合,如此有利于焊料的流动。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接管具有第二管口,所述第二管口位于所述转接管远离所述第一管口的一端,所述第二管口呈圆形;或,所述转接管为弯管,所述转接管的两端均具有所述第一管口。
[0019]本技术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20]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扁管、分配器及转接管,所述转接管为多个,所述分配器上设有多根毛细管,部分所述转接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毛细管,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扁管,部分所述转接管的两端均连接于所述扁管。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通道换热器还包括多片翅片,多片翅片并列设置,所述翅片上开设有接插槽,多根所述扁管平行设置形成多层,所述扁管穿设于接插槽内;所述翅片为多排,每排所述翅片包括多列间隔设置的所述接插槽,沿着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高度方向,同一列所述翅片上的所述接插槽交错设置。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通过使得限位部抵接于扁管的一端及/或抵接于扁管的侧壁,用于对扁管限位,从而保证扁管和转接管之间的连接固定性,进而使得扁管与转接管在焊接过程中不会产生移位的现象,方便焊接。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转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转接管与扁管连接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转接管与扁管连接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0031]100、微通道换热器;10、转接管;11、第一管口;12、限位部;121、第一凸起;122、第二凸起;13、第一内壁;14、第二内壁;15、第二管口;20、扁管;30、分配器;31、毛细管;40、翅片;41、接插槽;50、集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接管,安装于微通道换热器中,用于连接扁管(20);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管具有与所述扁管(20)相适配的第一管口(11),所述第一管口(11)供所述扁管(20)插入,所述转接管的内壁设有限位部(12),所述限位部(12)抵接于所述扁管(20)的一端及/或抵接于所述扁管(20)的侧壁,用于对所述扁管(20)限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12)包括第一凸起(121)及第二凸起(122),所述第一凸起(121)及所述第二凸起(122)沿着所述转接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凸起(121)相对于所述第二凸起(122)远离所述第一管口(11)设置,所述第一凸起(121)凸出于所述转接管的内壁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凸起(122)凸出于所述转接管的内壁的高度,所述第一凸起(121)用于抵接所述扁管(20)的一端,所述第二凸起(122)用于抵接于所述扁管(20)的外侧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122)相对于所述转接管的内壁凸出的高度为H4,所述扁管(20)的高度为H1,所述转接管内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内壁(13)及第二内壁(14),所述第二凸起(122)设于所述第一内壁(13)及/或所述第二内壁(14)上,所述第一内壁(13)与所述第二内壁(14)之间的距离为H2,0mm≤[H4‑
(H2‑
H1)]≤0.2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121)为半圆形、方形或梯形,及/或,所述第二凸起(122)为半圆形、方形或梯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121)相对于所述转接管的内壁凸出的高度为H3,所述扁管(20)的高度为H1,所述转接管内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内壁(13)及第二内壁(14),所述第一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丽星吴振鑫王冠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盾安热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