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轮增压器自适应离心泵式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9766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涡轮增压器自适应离心泵式密封结构,包括轴承体、转轴、离心套,所述转轴转动安装于轴承体内侧,所述离心套安装于转轴外侧,所述轴承体内侧设有与离心套对应的封油盖,所述封油盖与离心套之间设有密封环;所述离心套临近封油盖的一端开有储油槽一,所述离心套的侧壁上开有与储油槽一对应的离心孔,所述封油盖上设有与离心孔对应的倾斜面。本发明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储油槽一内的润滑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流经离心孔流动至封油盖的倾斜面上,形成向外侧流动的离心油流,离心油流起到了阻挡润滑油流入储油槽一内的作用,且随着泄漏量的增加,离心油流起到了阻挡润滑油流入储油槽一内的作用也会同步增强,进而减少润滑油从密封环处的泄漏量。从密封环处的泄漏量。从密封环处的泄漏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涡轮增压器自适应离心泵式密封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涡轮增压器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涡轮增压器自适应离心泵式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轮增压器是利用发动机排出废气的能量来提高发动机进气密度,目前在发动机上应用相当广泛。涡轮增压器在工作时需要润滑,润滑油经轴承体流经轴系各个部件,由于压气机和涡轮端工作时有高压气体,需要将润滑油和气体进行隔离,这就需要在涡轮端和压气机端进行有效的密封,最常见的密封方式是活塞环式密封,由于是非接触密封,当增压器运行时会存在少量漏油、漏气现象,但是由于涡轮增压器工作环境复杂,在某些特殊工况下,过量的漏油、漏气将妨碍发动机和增压器的正常运转。漏油常发生在压气机端,目前的密封结构密封效果恒定,当润滑油的泄露量增加时,无法提升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涡轮增压器自适应离心泵式密封结构,以期解决上述部分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涡轮增压器自适应离心泵式密封结构,包括轴承体、转轴、离心套,所述转轴转动安装于轴承体内侧,所述离心套安装于转轴外侧,所述轴承体内侧设有与离心套对应的封油盖,所述封油盖与离心套之间设有密封环;
[0006]所述离心套临近封油盖的一端开有储油槽一,所述离心套的侧壁上开有与储油槽一对应的离心孔,所述封油盖上设有与离心孔对应的倾斜面。
[0007]进一步的,所述离心套上设有与储油槽一对应的储油凸台,所述储油凸台的侧壁上开有与离心孔对应的储油槽二。
[0008]进一步的,所述离心孔倾斜设置,离心孔轴线与转轴轴线的倾斜角度为3
°‑
15
°

[0009]进一步的,所述倾斜面与转轴轴线的倾斜角度为45
°‑
75
°

[0010]进一步的,所述倾斜面与离心孔夹角为120
°‑
160
°

[0011]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隔套、卡箍,所述转轴一端设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的直径大于离心套的直径,所述隔套安装于离心套与限位凸台之间,所述转轴另一端设有叶轮,所述叶轮顶紧隔套;
[0012]所述轴承体内侧开有与封油盖对应的限位槽,所述卡箍安装于限位槽内侧,所述卡箍顶紧封油盖临近叶轮的一端,所述封油盖远离叶轮一端与轴承体之间设有轴承套,所述封油盖顶紧轴承套。
[0013]进一步的,所述倾斜面远离转轴轴线一端与轴承套之间的距离大于离心孔远离转轴轴线一端与轴承套之间的距离。
[0014]进一步的,所述封油盖的侧壁上开有密封槽二,所述密封圈安装于密封槽二的内
侧。
[0015]进一步的,所述离心套的侧壁上开有密封槽一,所述密封环安装于密封槽一的内侧。
[0016]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涡轮增压器,包括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为上述一方面所述的密封结构。
[001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涡轮增压器自适应离心泵式密封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涡轮增压器自适应离心泵式密封结构,储油槽一内的润滑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流经离心孔流动至封油盖的倾斜面上,形成向外侧流动的离心油流,离心油流起到了阻挡润滑油流入储油槽一内的作用,且随着泄漏量的增加,离心油流起到了阻挡润滑油流入储油槽一内的作用也会同步增强,进而减少润滑油从密封环处的泄漏量。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密封结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离心套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封油盖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轴承体;2、转轴;3、离心套;4、封油盖;5、隔套;6、轴承套;7、卡箍;8、密封环;9、密封圈;10、叶轮;201、限位凸台;301、储油槽一;302、离心孔;303、密封槽一;401、储油凸台;402、储油槽二;403、密封槽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7]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8]实施例一:
[0029]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涡轮增压器自适应离心泵式密封结构,包括轴承体1、转轴2、离心套3,转轴2转动安装于轴承体1内侧,离心套3固定安装于转轴2外侧,轴承体1内侧设有与离心套3对应的封油盖4,封油盖4与离心套3之间设有密封环8;离心套3临近封油盖4的一端开有储油槽一301,离心套3的侧壁上开有与储油槽一301对应的离心孔302,封油盖4上设有与离心孔302对应的倾斜面,倾斜面远离转轴2轴线的一端向离心孔302方向倾斜,倾斜面与转轴2轴线的倾斜角度为50
°
(图3中b处)。轴承体1内部开有供润滑油流动的流动孔。
[0030]离心套3上设有与储油槽一301对应的储油凸台401,储油凸台401的侧壁上开有与离心孔302对应的储油槽二402。
[0031]离心孔302倾斜设置,离心孔302轴线与转轴2轴线的倾斜角度为10
°
(图2中a处),
离心孔302远离转轴2轴线的一端向倾斜面方向倾斜。倾斜面与离心孔302夹角为130
°
(图1中c处)。
[0032]密封结构还包括隔套5、卡箍7,转轴2一端设有限位凸台201,限位凸台201的直径大于离心套3的直径,隔套5安装于离心套3与限位凸台201之间,转轴2另一端设有叶轮10,叶轮10顶紧隔套5;轴承体1内侧开有与封油盖4对应的限位槽,卡箍7安装于限位槽内侧,卡箍7顶紧封油盖4临近叶轮10的一端,封油盖4远离叶轮10一端与轴承体1之间设有轴承套6,封油盖4顶紧轴承套6,轴承套6顶紧轴承体1。轴承套6上开有供润滑油流动的流动孔(润滑油的流动方向如图4所示),轴承套6与离心套3、隔套5之间存在间隙,润滑油通过间隙流动至储油槽一301。
[0033]倾斜面远离转轴2轴线一端与轴承套6之间的距离大于离心孔302远离转轴2轴线一端与轴承套6之间的距离,能够保证从离心孔302中离心出的润滑油能全部流至倾斜面上。
[0034]封油盖4的侧壁上开有密封槽二403,密封槽二403的内侧设有密封圈9,保证了封油盖4与轴承体1之间的密封效果。离心套3的侧壁上开有密封槽一303,密封环8安装于密封槽一303的内侧,密封环8为耐磨材质的金属环,延长了密封环8的使用寿命。
[0035]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轮增压器自适应离心泵式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体(1)、转轴(2)、离心套(3),所述转轴(2)转动安装于轴承体(1)内侧,所述离心套(3)安装于转轴(2)外侧,所述轴承体(1)内侧设有与离心套(3)对应的封油盖(4),所述封油盖(4)与离心套(3)之间设有密封环(8);所述离心套(3)临近封油盖(4)的一端开有储油槽一(301),所述离心套(3)的侧壁上开有与储油槽一(301)对应的离心孔(302),所述封油盖(4)上设有与离心孔(302)对应的倾斜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涡轮增压器自适应离心泵式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套(3)上设有与储油槽一(301)对应的储油凸台(401),所述储油凸台(401)的侧壁上开有与离心孔(302)对应的储油槽二(4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涡轮增压器自适应离心泵式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孔(302)倾斜设置,离心孔(302)轴线与转轴(2)轴线的倾斜角度为3
°‑
15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涡轮增压器自适应离心泵式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与转轴(2)轴线的倾斜角度为45
°‑
75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涡轮增压器自适应离心泵式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与离心孔(302)夹角为120
°‑
16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江华刘欣源王刚杨磊葛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