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装置的热循环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7906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打印装置的热循环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有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底座,壳体用于形成密闭的加热腔;壳体内设置有腔体加热板,底座上设置有打印加热板,底座内设置有风循环装置,壳体内设置有打印模块,该热循环结构能够提高设备热效应,结构紧凑。构紧凑。构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装置的热循环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3D打印装置结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3D打印装置的热循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3D打印(3DP)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又称增材制造,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0003]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该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枪支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
[0004]目前,市场上的3D打印机都是用打印平台发热板的温度来保持腔体温度,加热速度慢,温度只能达到40℃左右,以至于不能打印高熔点的工业塑料产品,或者打印出的高熔点的工业塑料产品不能正常使用只能作为样品观看不能正常使用,还有体积大,结构繁琐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打印装置的热循环结构,该热循环结构能够提高设备热效应,结构紧凑。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3D打印装置的热循环结构,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底座,所述壳体用于形成密闭的加热腔;
[0007]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腔体加热板,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打印加热板,所述底座内设置有风循环装置,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打印模块。
[0008]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腔体加热板加热壳体内空气温度,通过打印加热板加热打印过程中的接触温度,从而有效提高打印效果,并且通过风循环装置的设计,能够在壳体内形成热循环,提高设备稳定性。
[0009]其次通过打印模块的设计,使得底座无需移动,保证打印加热板和腔体加热板的稳定供热。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3D打印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第一驱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第二驱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1、底座;2、腔体加热板;3、打印加热板;4、风循环装置;41、风扇;42、进风口;43、出风口;5、打印模块;51、支架;52、第一驱动装置;53、第二驱动装置;54、打印头;
6、龙门座;61、传输带一;62、安装杆;63、驱动电机;64、传动轮一;65、传动轮二;66、传动轮三;67、传动轮四;68、传输带二;7、移动杆;71、传输带三;72、传输带四;73、移动座;74、传动电机一;75、传动电机二;76、传动轮组一;77、传动轮组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16]参照图1至图4所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3D打印装置的热循环结构,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底座,壳体用于形成密闭的加热腔;
[0017]壳体内设置有腔体加热板,底座上设置有打印加热板,底座内设置有风循环装置,壳体内设置有打印模块。图中壳体均被隐藏。
[0018]本技术的设计,通过腔体加热板2加热壳体内空气温度,通过打印加热板3加热打印过程中的接触温度,从而有效提高打印效果,并且通过风循环装置4的设计,能够在壳体内形成热循环,提高设备稳定性。
[0019]其次通过打印模块5的设计,使得底座1无需移动,保证打印加热板3和腔体加热板2的稳定供热。
[0020]壳体包括有壳体门(也为操作口,用于拿去3D打印物品)和围绕壳体门设置的侧围板和后围板,腔体加热板至少设置有一块,后壳板正对壳体门设置。
[0021]腔体加热板设置于后围板上。
[0022]腔体加热板设置于侧围板上。
[0023]腔体加热板设置有两块,分别设置于打印加热板的两侧。
[0024]风循环装置至少设置有一组,并且设置于腔体加热板与打印加热板之间,形成有热风上升、冷风下降的循环效果。
[0025]以图1为例(以方形壳体为例,且不排除其他结构形状),正对面为操作口,远离正对面的为后围板位置,两侧为侧围板位置。
[0026]使用者根据壳体大小、使用环境等情况,配备腔体加热板的数量,以及配置腔体加热板的位置,形成最佳的腔体加热效果。
[0027]风循环装置4包括有若干组风扇41、进风口42、出风口43,进风口42设置于腔体加热板2和打印加热板3之间。该位置设置于左右两侧加热处之间,形成热循环走向,加强循环效果,采用热风上升、冷风下降的原理,使得内部腔体内气体得到有效循环,并且能够带走腔体内的有害其他以及部分漂浮物。
[0028]风循环装置4还包括有用于存放净化物质的存放盒。该存放盒用于放置活性炭,具有净化腔内空气的作用。
[0029]打印模块5包括有支架51、第一驱动装置52、第二驱动装置53以及打印头54。
[0030]以下为能够实现,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带动打印头进行X轴、Y轴以及Z轴方向移动的实施例,第一驱动装置52设置有两组,分别位于底座1的两侧,两组第一驱动装置52均包括有龙门座6、传输带、安装杆62、传动轮以及驱动电机63;
[0031]每组传动轮均包括有传动轮一64、传动轮二65、传动轮三66、传动轮四67并且分别安装于支架51同一侧的四角;
[0032]安装杆62的两端连接于龙门座6上;
[0033]传输带均包括有传输带一61、传输带二68,传输带一61的一端与安装杆62的一端连接,传输带一61的另一端穿过传动轮一64、传动轮二65、传动轮三66与安装杆62的另一端;
[0034]传输带二68的一端与安装杆62的一端连接,传输带二68的另一端穿过传动四、传动轮三66、传动轮二65与安装杆62的另一端连接。
[0035]传输带一6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安装杆62的两侧,传输带二68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安装杆62的两侧。
[0036]该第一驱动装置52的设计,驱动电机63与传动轮一64连接设置,用于驱动传动轮一64进行转动。
[0037]以附图3为例,当驱动电机63转动时,传输带一61的下端牵扯安装杆62下端的内侧向内移动(附图3中靠近驱动电机63方向为内,靠近传动轮四67的方向为外),传输带一61的下端连接着安装杆62上端的外侧。
[0038]当驱动电机63转动时,在传输带一61的带动下,传动轮二65、传动三随之转动,由于传输带二68与传输带一61共用传动轮二65、传动三,所以在传动轮二65、传动三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装置的热循环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底座(1),所述壳体用于形成密闭的加热腔;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腔体加热板(2),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打印加热板(3),所述底座(1)内设置有风循环装置(4),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打印模块(5);所述风循环装置(4)至少设置有一组,并且设置于腔体加热板(2)与打印加热板(3)之间,形成有热风上升、冷风下降的循环效果;所述风循环装置(4)均包括有若干组风扇(41)、进风口(42)、出风口(43),所述进风口(42)设置于腔体加热板(2)和打印加热板(3)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装置的热循环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壳体包括有壳体门和围绕壳体门设置的侧围板和后围板,所述腔体加热板(2)至少设置有一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装置的热循环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腔体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征宇
申请(专利权)人:涂征宇工业设计温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