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绕组、电机及电机绕组的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6732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机绕组,其包括多组等角距排列的绕组单元,所述绕组单元包括平行的多层线圈,所述线圈在厚度上叠加形成所述绕组单元的侧部,相邻的绕组单元的相邻的两个侧部平行。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机绕组,可以缩小相邻绕组单元之间的间隙,即等效地增加了电机绕组中的铜材,相邻的绕组单元的相邻的两个侧部平行使得间隙沿铁芯的径向从内向外相等,这样可使电机的槽满率增加,降低了电机绕组的电阻,减少了电机的铜损,从而提升电机的效率。从而提升电机的效率。从而提升电机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绕组、电机及电机绕组的加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机绕组、电机及电机绕组的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轴向电机因其结构紧凑、效率高、功率密度大等优点,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其中轴向电机中的电机绕组作为电能的输入端,对电机的整体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电机绕组即电机内嵌置的铜线组,目前的轴向电机绕组的铜线大多为带有绝缘层的定截面扁铜线线材,然后通过立绕的方式绕出所需的若干个单组铜线绕组单元后,再插入到电机的铁芯内。
[0003]在电机电磁设计后,会发现在电机结构固定,电流达到一定值时,铁芯的磁通量已经饱和,即磁感应强度不再增加,然而,铁芯中的铜线绕组单元之间还有一定的非等距间隙存在,从电机结构和整机的轻量化上来考虑,存在一定的浪费。如图1和图2所示,电机绕组插入铁芯3后,由于扁铜线线材各段的截面相同,所以绕制后插入铁芯3后,会使得相邻的单组铜线绕组单元1

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2

,且间隙2

沿铁芯3的径向从内向外逐渐增大,即相邻的铜线绕组单元1

之间会有一定的非等距间隙。如果可以充分利用该间隙,尽可能缩小铜线绕组单元之间的间隙2

,即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铜材,提高槽满率,提高磁场强度,降低绕组的电阻,进而提高电机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机绕组,旨在缩小电机绕组中相邻的绕组单元之间的间隙,增加铜材,以增加槽满率,从而提高电机效率。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机绕组,其包括多组等角距排列的绕组单元,所述绕组单元包括平行的多层线圈,所述线圈在厚度上叠加形成所述绕组单元的侧部,相邻的绕组单元的相邻的两个侧部平行。
[0007]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机绕组中,相邻的绕组单元的相邻的两个侧部平行使得相邻的两个绕组单元之间的间隙沿铁芯的径向从内向外相等,以缩小相邻绕组单元之间的间隙,即等效地增加了电机绕组中的铜材,这样可使电机的槽满率增加,降低了电机绕组的电阻,减少了电机的铜损,从而提升电机的效率。
[0008]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一种电机绕组、电机和电机绕组的加工工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圈呈梯形,所述梯形的底角处的线圈的宽度为所述线圈的最大宽度。这样,使得梯形的底角部分的线圈较宽,顶角部分的线圈较窄,使得两个相邻的绕组单元之间的间隙处处相等,以增加绕组单元的铜材,提高铁芯的槽满率。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圈包括变截面扁铜线线材。这样,可以缩小相邻的绕组单
元之间的间隙,增加铜材的使用,提高电机效率。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变截面扁铜线线材的横截面呈扁条状,横截面的一侧设有凸出部。设有凸出部使得弯折后的扁铜线线材的宽度不相同,从而提高铁芯的槽满率。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出部为多个,所述变截面扁铜线线材的所述一侧沿所述变截面扁铜线线材的另一侧弯折围成梯形线圈,在所述凸出部形成梯形线圈的底角。由此,可增加线圈的梯形的底角处的铜材,使得相邻的绕组单元之间填充更多的铜材,以缩小相邻的绕组单元之间的间隙。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变截面扁铜线线材的横截面的四个角为圆角。由此,可以降低划破绕组单元的绝缘层的风险。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包括铁芯和电机绕组,所述电机绕组嵌入所述铁芯内。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机绕组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16]S1:来料,来料为矩形定截面的扁铜线线材;
[0017]S2:校直,对S1步骤的扁铜线线材进行调直;
[0018]S3:机加工,将调直完成的扁铜线线材装夹固定,通过立式铣刀将扁铜线线材削扁,扁铜线线材的一侧为加工面,对所述扁铜线线材的加工面加工,制得变截面扁铜线线材;
[0019]S6:绕线成型,通过折弯机对变截面扁铜线线材进行折弯,且连续缠绕从而绕制成具有多层线圈的绕组单元,制成所述电机绕组。
[0020]由此,通过对扁铜线线材的一侧进行加工,另一侧不加工,使得加工工艺变得简单,降低加工成本。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S4:缠绕绝缘膜,缠绕绝缘膜,在加工后S3步骤中的扁铜线线材的表面按照叠包要求均匀包裹一层或多层绝缘膜。由此,可以提高铜线的绝缘性能。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S5:S5:烧结绝缘膜,通过高温烧结,使得S4步骤中的扁铜线线材上缠绕的绝缘膜紧密贴合于铜线表面。由此,可以保证绝缘层的稳定性。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将扁铜线线材由定截面的扁铜线线材加工成变截面扁铜线线材,不仅可以缩小电机绕组的相邻绕组单元之间的间隙,提高铁芯的槽满率,降低了电机绕组的电阻,减少了电机的铜损,从而提升电机的效率,而且通过优化扁铜线线材的加工和成型工艺,可以减少铜线成型过程中的损伤,从而保证线圈良好的绝缘性能。
附图说明
[0024]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参见以下描述,其结合附图基于实施方式更详细地解释了本专利技术。
[0025]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电机绕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机绕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图3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机绕组中的绕组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6是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是线圈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8是变截面扁铜线线材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9是铣刀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4]图10是绕组单元的加工工艺流程图。
[0035]图11是折弯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6]附图说明:
[0037]绕组单元1

;间隙2

;铁芯3;
[0038]电机绕组100;
[0039]绕组单元1,线圈11,上段111,左侧段112,下段113,右侧段114,梯形的底角115;
[0040]间隙2;
[0041]变截面扁铜线线材4,加工面41,凸出部411;
[0042]立式铣刀5,R角加工部51;
[0043]折弯机6,导线柱61,旋转基座62,折弯柱63,折线工装64。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4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绕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组等角距排列的绕组单元,所述绕组单元包括平行的多层线圈,所述线圈在厚度上叠加形成所述绕组单元的侧部,相邻的绕组单元的相邻的两个侧部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呈梯形,所述梯形的底角处的线圈的宽度为所述线圈的最大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机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包括变截面扁铜线线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截面扁铜线线材的横截面呈扁条状,横截面的一侧设有凸出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为多个,所述变截面扁铜线线材的所述一侧沿所述变截面扁铜线线材的另一侧弯折围成梯形线圈,在所述凸出部形成梯形线圈的底角。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截面扁铜线线材的横截面的四个角为圆角。7.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绕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博儒
申请(专利权)人:索恩格汽车电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