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动压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6158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浮动压头机构,涉及机械装配技术领域,具体包括与冲压机构输出端固定连接的冲压连接端头,冲压连接端头的底部固定有自调节组件,自调节组件包括外限位壳;外限位壳底部的内侧固定有下托板;外限位壳顶部的中央开设有压装孔,外限位壳内侧开设有第一插孔,第一插孔内插接有上滑移限位件,下托板顶部开设有第二插孔,第二插孔的内插接有下滑移限位件,上滑移限位件和下滑移限位件之间设有浮动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ABS阀、泵的铆压压装时的水平错位自动补偿校正,能够在垂直方向上实施一次性校正,压装输出稳定且不晃动,无倾斜角度偏差,铆压头在压装时无倾斜角度补偿所产生的额外负荷,能够延长浮动压头的使用寿命。使用寿命。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浮动压头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装配
,具体为一种浮动压头机构。

技术介绍

[0002]ABS阀、泵的铆压压装工艺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装配操作,其中ABS阀的阀体与本体的压装中,将阀体与本体之间通过压装工艺使得二者相互配合并铆接固定,然而目前下压的铆压头与阀体之间为了保证操作人员的操作安全,都必须保留足够的安全距离,这也就导致铆压头与阀体之间轴向存在着较大的间距,再结合铆压装置日常维护和检修,以及日常的机械磨损,很难保证铆压头与阀体(工件)之间的同轴度,一旦出现些许错位偏差,就使得压装用的铆压头在下压时无法顺利套在本体上,进而无法完成铆压加工,甚至会损坏铆压头和工件,造成财产损失,应此铆压设备需要经常进行铆压校准操作,校准起来及其耗时费力,而目前所使用的浮动压头中,大部分采用的都是钢珠结构结合水平角度实施角度调整,但这种浮动压头,往往角度偏移个水平偏移是同步的,这就导致压头单元在下压过程中自动校正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是产生横向角度上产生倾斜,产生些许角度偏转,这也导致该类浮动压头在后续的水平校正中还需要重新克服上述的倾斜角度偏差,这不仅对浮动压头内部的压头组件部分将产生较大的斜向压力负荷,同时偏转角度的校正过程中,铆压头对工件本身中部也会产生侧向的压力,这对工件本身也容易产生一定的损伤,同时这种压头单元结构的移动角度及范围过大,导致浮动压头的压头单元稳定性不足,无法在垂直方向上的实现稳定的同向压力输出,不利于工件的铆压加工。
[0003]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浮动压头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浮动压头机构。
[0005]本技术的一种浮动压头机构,包括与冲压机构输出端固定连接的冲压连接端头,所述冲压连接端头的底部固定有用于对铆压头进行水平方向实施平移校正的自调节组件,所述自调节组件包括与冲压连接端头底部固定连接的外限位壳;所述外限位壳底部的内侧固定有下托板;所述外限位壳顶部的中央开设有压装孔,以便于下述的冲轴组件中的冲轴本体能够在垂直方向进入到外限位壳内部并与下述的浮动盘抵触,已达到垂直角度的压力传递,所述外限位壳内侧围绕压装孔圆周等距离开设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孔的内部固定插接有上滑移限位件,所述下托板的顶部对应上滑移限位件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二插孔的内部固定插接有下滑移限位件,所述上滑移限位件和下滑移限位件之间设有一块呈水平的浮动盘,上、下滑移限位件的结构配合,对浮动盘进行垂直方向限位的同时,使得浮动盘在水平方向具备灵活的平移效果,所述浮动盘的底部设有铆压头;所述铆压头底端为中空状用来将工件铆压在阀芯本体上的铆压腔,所述冲压连接端头内部竖直固定有冲轴组件,所述冲轴组件包括冲轴本体和固定在冲轴本体底部的定位环,所述定位环的内部固定插接有冲压滑移组件。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对浮动盘在垂直方位实现限位的同时,保留其水平方位的平移功能,同时保证浮动盘在任何水平方位的平移中都能有效与冲轴本体以同向方位进行压力传递,不会出现冲压角度倾斜偏差,其中上滑移限位件、下滑移限位件和冲压滑移组件采用相同结构设计,且均包括有一个圆柱形金属柱,金属柱一端的中心位置呈半包裹状镶嵌有一个可自由转动的钢球,所述上滑移限位件、下滑移限位件和冲压滑移组件上的钢球均与浮动盘表面相抵触,用以浮动盘在水平滑移同时仍然能够保持铆压头的垂直角度不变,使得铆压头下压的方向能够与冲轴本体下压的方向一致。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使得浮动盘能够顺利进行水平移动,保证浮动盘在垂直方向的移动受限时,其受力点能够上、下相互抵消,避免浮动盘上、下受力点错位导致浮动盘无法正常水平移动,将上滑移限位件和下滑移限位件之间以相对形式进行设置。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保证冲轴组件中冲轴本体与浮动盘之间的角度稳定,将定位环固定插接在压装孔内,用于对冲轴组件实施定位。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浮动盘底部的中央一体成型有用于安装铆压头的安装环,所述铆压头的顶部插接在该安装环内。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方便浮动接头的组装,将下托板与外限位壳之间以及铆压头与浮动盘之间的连接均采用螺栓进行固定,所述下托板的中部开设有方便铆压头与浮动盘进行连接的通孔,该通孔的孔壁与铆压头的冲杆外侧之间留有便于铆压头水平移动的间隙。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浮动压头在每次压装操作完成后,保证铆压头能够第一时间回复原位,在下托板的内部绕通孔圆周等距离开设有呈水平设置的复位孔,每个复位孔内部靠近通孔的一端均滑动插接有一T 字形的顶销,所述顶销的前端穿过下托板中部的孔壁后与浮动盘底部的安装环抵触,且顶销与通孔的孔壁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复位孔的另一端通过螺纹旋拧有限位调节销,所述限位调节销与顶销之间设有一弹簧,该弹簧的两端均设有一块垫片。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本技术主要用于ABS阀的阀体与本体压装时的水平错位自动补偿校正,通过上、下滑移限位件的结构配合,对浮动盘进行垂直方向限位的同时,使得浮动盘在水平方向具备灵活的平移效果,再结合冲轴组件底部的冲压滑移组件,能够确保浮动盘在任何水平方位的平移中都能有效与冲轴本体以同向方位进行压力传递,不会出现冲压角度倾斜偏差以及压装时铆压头与零件之间出现不同心的现象,为后期铆压设备的使用提供便利。
[0014]本技术记载的浮动压头,其铆压头与冲轴组件之间以水平设置的浮动盘为分界线,在下压时浮动盘能只能在冲轴和下托板之间水平滑移,整个水平滑移过程中无需担心铆压头的倾斜角度出现偏差,不会对铆压头造成额外的负荷,并且水平角度的滑移补偿再结合铆压头的固定角度设计,不会出现角度倾斜等偏差。
附图说明
[00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自调节组件分解结构示意图一;
[0018]图3为本技术自调节组件分解结构示意图二;
[0019]图4为本技术下托板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浮动盘和铆压头与上限位组件、下限位组件及复位组件组合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下托板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铆压头压装工件时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冲压连接端头;2、自调节组件;201、外限位壳;211、第一插孔;212、上滑移限位件;213、压装孔;202、下托板;221、浮动盘; 222、第二插孔;223、下滑移限位件;224、铆压头;225、复位孔;226、顶销;227、限位调节销;228、垫片;229、弹簧;3、螺栓;4、冲轴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动压头机构,包括与冲压机构输出端固定连接的冲压连接端头(1),所述冲压连接端头(1)的底部固定有自调节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调节组件(2)包括与冲压连接端头(1)底部固定连接的外限位壳(201);所述外限位壳(201)底部的内侧固定有下托板(202);所述外限位壳(201)顶部的中央开设有压装孔(213),所述外限位壳(201)内侧围绕压装孔(213)圆周等距离开设有第一插孔(211),所述第一插孔(211)的内部固定插接有上滑移限位件(212),所述下托板(202)的顶部对应上滑移限位件(212)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二插孔(222),所述第二插孔(222)的内部固定插接有下滑移限位件(223),所述上滑移限位件(212)和下滑移限位件(223)之间设有一块呈水平的浮动盘(221),所述浮动盘(221)的底部设有铆压头(224);所述冲压连接端头(1)内部竖直固定有冲轴组件(4),所述冲轴组件(4)包括冲轴本体(402)和固定在冲轴本体(402)底部的定位环(403),所述定位环(403)的内部固定插接有冲压滑移组件(4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动压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移限位件(212)、下滑移限位件(223)和冲压滑移组件(401)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有一个圆柱形金属柱,金属柱一端的中心位置呈半包裹状镶嵌有一个可自由转动的钢球,所述上滑移限位件(212)、下滑移限位件(223)和冲压滑移组件(401)上的钢球均与浮动盘(221)表面相抵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浮动压头机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伟童幸源余非王红余兴倬汪建伟周易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元丰汽车电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