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5908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点火线圈,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耐高温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其包括点火线圈本体以及安装在点火线圈本体外侧的限位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当车辆处于向上抖动过程中,会提供点火线圈本体向上的动力,而此时限位杆偏移角度不变,各齿块与齿槽保持啮合,克服车辆提供点火线圈本体向上的动力,当车辆处于向下抖动过程中,会提供点火线圈本体向下的动力,带动点火线圈本体向下移动,使得两限位杆受到其安装位置的压力,限位杆以转杆为轴转动,限位杆会挤压限位弹簧,限位杆能够进一步下移,带动整个点火线圈本体重新移动至初始位置,实现点火线圈本体的自动复位功能,防止点火线圈本体出现位置异常无法正常复位,需要通过人工进行及时复位。行及时复位。行及时复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高温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点火线圈,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耐高温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

技术介绍

[0002]点火线圈是发动机点火装置的关键部分之一,为火花塞提供充分的能量促使其生成足够的电火花,提高发动机工作性能,点火线圈主要由初级线圈、次级线固和铁心等构成部分,由于点火线圈用于为火花塞提供充分的能量,温度过高,所以现有的点火线圈连接外壳大多数采用陶瓷材质,具有耐高温的性能。
[0003]现有的点火线圈在安装过程,由于安装时很容易出现点火线圈未插入对应的安装位置,或者车辆受到撞击后,原本处于安装位置的点火线圈出现抖动,与原先安装位置发生脱离,导致点火线圈无法提供正常的供电,车辆动力不足,影响车辆正常驾驶,此时就需要驾驶人员进行手动复位,而复位工作较为繁琐,且需要专业的拆卸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耐高温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包括点火线圈本体,所述点火线圈本体两侧靠近底端位置均设置有侧轴,所述点火线圈本体外侧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一对限位杆,两所述限位杆对称分布在所述点火线圈本体两侧,两所述限位杆底端开设有转孔,所述侧轴内端设置有与所述转孔保持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限位杆一侧靠近中间位置连接有限位弹簧,所述点火线圈本体两侧均设置有套环,所述套环内端与所述限位弹簧一端连接,所述限位杆靠近所述限位弹簧一侧设置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与所述限位弹簧另一端连接,所述限位杆另一侧开设有若干齿块,所述限位杆的安装位置开设有与所述齿块保持啮合的齿槽,在不受外力作用下,所述齿槽与所述齿块保持啮合,维持所述点火线圈本体与其安装位置之间的固定。
[000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杆顶端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呈L型结构。
[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点火线圈本体外侧靠近顶端位置套接有顶环,所述顶环顶端开设有顶槽,所述顶槽与所述点火线圈本体套接。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环两侧均开设有扣槽,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扣槽扣接配合。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块底端开设有若干凹槽,各所述凹槽呈均匀分布在所述连接块底端。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齿块与所述齿槽呈对称设置,所述齿槽与所述齿块均设置呈三角结构,所述齿块朝向与所述齿槽朝向相反。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点火线圈本体中间位置两侧均设置有外部夹
持装置,所述外部夹持装置包括弧板,两所述弧板两端之间分别形成有缺口,所述限位杆与所述缺口滑动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弧板侧面开设有若干滚槽,所述滚槽内端设置有若干滚珠。
[00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滚珠之间连接有弧杆,各所述滚珠串接在所述弧杆上,并与所述弧杆保持转动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1、该耐高温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中,当车辆处于向上抖动过程中,会提供点火线圈本体向上的动力,而此时限位杆偏移角度不变,各齿块与齿槽保持啮合,克服车辆提供点火线圈本体向上的动力,当车辆处于向下抖动过程中,会提供点火线圈本体向下的动力,带动点火线圈本体向下移动,使得两限位杆受到其安装位置的压力,限位杆以转杆为轴转动,限位杆会挤压限位弹簧,限位杆能够进一步下移,带动整个点火线圈本体重新移动至初始位置,实现点火线圈本体的自动复位功能,防止点火线圈本体出现位置异常无法正常复位,需要通过人工进行及时复位。
[0016]2、该耐高温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中,通过设置的连接块提供操作人员一个施力点,操作人员可通过夹持连接块间接对限位杆位置进行调节,使得点火线圈本体能够顺利安装至预定位置,提高安装效率。
[0017]3、该耐高温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中,通过设置的滚槽以及滚珠减少弧板侧面与安装位置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而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向的减少弧板侧面与安装位置内壁之间的摩擦力,降低点火线圈本体下移过程中受到的阻碍。
[0018]4、该耐高温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中,通过设置的弧杆使得滚珠能够实现自由滚动功能,当滚珠处于静止时,滚珠与安装位置内壁之间会产生静摩擦力,当滚珠能够自由滚动时,滚珠与安装位置内壁之间会产生滚动摩擦力,而相同状态下,滚动摩擦力远小于滑动摩擦力,所以通过设置的弧杆改变滚珠的运动状态,间接安装位置内壁对滚珠造成的阻碍,进一步提高点火线圈本体的安装与复位效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平面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点火线圈本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图4的B处局部放大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外部夹持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限位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顶环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限位杆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图9的C处局部放大图。
[0029]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0030]10、点火线圈本体;110、侧轴;120、套环;130、外部夹持装置;131、弧板;132、滚槽;
133、滚珠;134、弧杆;
[0031]20、限位组件;210、顶环;211、顶槽;212、扣槽;220、限位杆;221、连接环;222、转孔;223、齿块;224、连接块;2241、凹槽;230、限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4]请参阅图1

图10所示,提供了一种耐高温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包括点火线圈本体10,点火线圈本体10两侧靠近底端位置均设置有侧轴110,点火线圈本体10外侧设置有限位组件20,限位组件20包括一对限位杆220,两限位杆220对称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温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包括点火线圈本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线圈本体(10)两侧靠近底端位置均设置有侧轴(110),所述点火线圈本体(10)外侧设置有限位组件(20),所述限位组件(20)包括一对限位杆(220),两所述限位杆(220)对称分布在所述点火线圈本体(10)两侧,两所述限位杆(220)底端开设有转孔(222),所述侧轴(110)内端设置有与所述转孔(222)保持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限位杆(220)一侧靠近中间位置连接有限位弹簧(230),所述点火线圈本体(10)两侧均设置有套环(120),所述套环(120)内端与所述限位弹簧(230)一端连接,所述限位杆(220)靠近所述限位弹簧(230)一侧设置有连接环(221),所述连接环(221)与所述限位弹簧(230)另一端连接,所述限位杆(220)另一侧开设有若干齿块(223),所述限位杆(220)的安装位置开设有与所述齿块(223)保持啮合的齿槽,在不受外力作用下,所述齿槽与所述齿块(223)保持啮合,维持所述点火线圈本体(10)与其安装位置之间的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220)顶端设置有连接块(224),所述连接块(224)呈L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高温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线圈本体(10)外侧靠近顶端位置套接有顶环(210),所述顶环(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海燕陈凯焦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炬承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