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针的自动化更换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4899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毛细针自动化更换装置和方法,所述自动化更换装置包括:夹持单元包括基座、第一夹爪、第二夹爪、导轨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夹爪和/或第二夹爪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导轨上夹爪正向和反向移动;所述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上具有相对设置的允许所述毛细针进入的凹槽,自下而上地,位置相对的凹槽底壁间的距离变大;接口单元固定在所述基座上,且处于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之间;所述接口单元具有气体通道,导电体连接弹性件,并设置在所述气体通道内,第一密封件设置在所述导电体上,随着所述导电体的移动实现所述气体通道的开口端的开启和封闭。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更换准确等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毛细针的自动化更换装置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细胞分析,特别涉及毛细针的自动化更换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细胞是人类研究生命奥秘、阐释疾病机理的重要研究对象。传统的细胞生物学研究常常以群体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已经为人类探索出了许多疾病的致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但基于群体细胞的平均研究结果,忽略了细胞“异质性”,存在明显缺陷。单细胞分析能够弥补过去由于群体细胞采样而导致的被掩盖和遗漏掉的重要信息,使人类对疾病的研究更准确和全面。单细胞质谱分析技术能够实现对多组分样品同时检测,获得大量样品中未知成分的结构信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为单细胞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研究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0003]目前的单细胞质谱分析技术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
[0004]1.毛细针贯穿全流程使用,存在较大的交叉污染隐患,基于毛细针的方案存在单细胞之间的交叉污染问题;
[0005]部分方案引入了毛细针清洗技术,但使得系统工作流程变得更加复杂,可靠性降低。
[0006]2.双侧毛细针协同操作,甚至可能要求旋转电机介入,控制复杂、易出错。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毛细针的自动化更换装置。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9]毛细针的自动化更换装置,所述自动化更换装置包括:
[0010]夹持单元,所述夹持单元包括基座、第一夹爪、第二夹爪、导轨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夹爪和/或第二夹爪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导轨上夹爪正向和反向移动;所述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上具有相对设置的允许所述毛细针进入的凹槽,自下而上地,位置相对的凹槽底壁间的距离变大;
[0011]接口单元,所述接口单元固定在所述基座上,且处于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之间;所述接口单元具有气体通道,导电体连接弹性件,并设置在所述气体通道内,第一密封件设置在所述导电体上,随着所述导电体的移动实现所述气体通道的开口端的开启和封闭。
[001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与自动化更换装置结合的毛细针,该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13]毛细针,所述毛细针包括毛细管;所述毛细针还包括:
[0014]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具有允许所述毛细管穿过的通道,所述固定件包括外径变小段;
[0015]放电针,所述放电针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上,穿过所述通道并插入所述毛细管内;所
述通道和所述放电针间具有缝隙。
[001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毛细针的自动化更换方法,该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17]毛细针的自动化更换方法,所述毛细针的自动化更换方法为:
[0018]夹持单元移动到毛细针处;
[0019]驱动单元驱动导轨上的第一夹爪和/或第二夹爪移动,毛细针被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上的位置相对的凹槽夹持,并在凹槽内朝着接口单元正向移动;
[0020]所述毛细针的放电针顶着处于接口单元气体通道内的导电体正向移动,与所述导电体连接的弹性件发生形变,所述气体通道的开口端开启,所述气体通道和毛细针的内部连通;
[0021]毛细针使用结束后,驱动单元驱动导轨上的第一夹爪和/或第二夹爪移动,位置相对的凹槽分离,弹性件驱动所述导电体反向移动,所述开口端封闭,毛细针反向移动,并脱离凹槽。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0023]1.避免了交叉污染;
[0024]在毛细针承载单元设置多个毛细针,如呈矩阵式分布,在每次单细胞检测中,首先夹取新的毛细针,之后用于其它工作,如单细胞萃取和检测,毛细针作为耗材使用,避免了毛细针间的交叉污染;
[0025]2.结构简单;
[0026]在同一时间,仅有一个毛细针工作,也即仅需一台三维移动单元实现了毛细针的三维移动,进而实现后续操作,如单细胞萃取、检测,无需其他控制部件,降低了系统复杂度,提升了可靠性;
[0027]接口单元的设计,实现了气路和电路的同时连通和断开,降低了结构复杂度;
[0028]3.更换效率高;
[0029]毛细针的加载和回收均是自动化实现,显著地提高了更换效率;
[0030]毛细针的各段外径变化设计,以及与此匹配的凹槽的设计,使得毛细针快速、准确地被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夹持,且同时实现了气路和电路的导通,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31]参照附图,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0032]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毛细针的自动化更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毛细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图1

2和以下说明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可选实施方式以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和再现本专利技术。为了解释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已简化或省略了一些常规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源自这些实施方式的变型或替换将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
下述特征能够以各种方式组合以形成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变型。由此,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下述可选实施方式,而仅由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0035]实施例1:
[0036]图1示意性地给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毛细针的自动化更换装置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所述的毛细针的自动化更换装置包括:
[0037]夹持单元1,所述夹持单元包括基座11、第一夹爪12、第二夹爪13、导轨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夹爪12和/或第二夹爪13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基座11上,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导轨上夹爪正向和反向移动;所述第一夹爪12和第二夹爪13上具有相对设置的允许所述毛细针2进入的凹槽14

15,自下而上地,位置相对的凹槽14

15底壁间的距离变大;
[0038]接口单元3,所述接口单元3固定在所述基座11上,且处于第一夹爪12和第二夹爪13之间;所述接口单元3具有气体通道,导电体31连接弹性件,并设置在所述气体通道内,第一密封件设置在所述导电体31上,随着所述导电体31的移动实现所述气体通道的开口端的开启和封闭。
[0039]为了实现接口单元3和毛细针2间的密封,进一步地,所述接口单元3还包括:
[0040]第二密封件32,所述第二密封件32环绕所述开口端。
[0041]为了提高毛细针2夹持效率,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爪12和第二夹爪13分别设置在所述导轨上,在所述驱动单元驱动下朝着相反方向移动,如夹持毛细针2时相向移动,丢弃毛细针2时背向移动。
[0042]为了储备毛细针2,进一步地,所述毛细针2的自动化更换装置还包括:
[0043]承载单元,所述承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毛细针的自动化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化更换装置包括:夹持单元,所述夹持单元包括基座、第一夹爪、第二夹爪、导轨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夹爪和/或第二夹爪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导轨上夹爪正向和反向移动;所述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上具有相对设置的允许所述毛细针进入的凹槽,自下而上地,位置相对的凹槽底壁间的距离变大;接口单元,所述接口单元固定在所述基座上,且处于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之间;所述接口单元具有气体通道,导电体连接弹性件,并设置在所述气体通道内,第一密封件设置在所述导电体上,随着所述导电体的移动实现所述气体通道的开口端的开启和封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针的自动化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单元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环绕所述开口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针的自动化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分别设置在所述导轨上,在所述驱动单元驱动下朝着相反方向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针的自动化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针的自动化更换装置还包括:承载单元,所述承载单元具有多个呈矩阵式分布的毛细针承载位;移动单元,所述移动单元用于实现所述承载单元和夹持单元间的相对的三维移动;多个第二磁吸部件,所述第二磁吸部件设置在所述承载位。5.毛细针,所述毛细针包括毛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针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具有允许所述毛细管穿过的通道,所述固定件包括外径变小段;放电针,所述放电针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闻路红甘剑勤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华仪宁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