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温控温多功能针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4702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纺织面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调温控温多功能针织面料,包括面料主体,所述面料主体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相变调温面料层、抗菌抗病毒面料层和导湿面料层,所述相变调温面料层为相变调温纤维素纤维和相变调温锦纶纤维组成的混纺纱线纬编针织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调温控温多功能针织面料,结构简单,通过该种抗菌抗病毒多功能针织面料由相变调温面料层、导湿面料层、以及抗菌抗病毒面料层组成的,相变调温面料层利用相变调温纤维素纤维和相变调温锦纶纤维,提高了面料的相变调温性能,缓冲了外界温度变化对人体体温的影响,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具有良好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温控温多功能针织面料


[0001]本技术属于纺织面料
,尤其涉及一种调温控温多功能针织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消费者对纺织品,特别是对新型针织面料的质量、功能性等的消费要求越来越高,现代针织面料已经进入多功能化和高档化的发展阶段,各种功能性的新型针织面料开发出来。
[0003]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人们意识到抵抗细菌病毒、提高免疫力的重要性,预防病毒和细菌会成为未来生活中的常态,同时也对纺织品的抗菌抗病毒性能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
[0004]在人体出汗时,传统的针织面料会将汗液吸附,人体在潮湿的环境下,舒适性大大降低,同时细菌也会滋生繁殖,现有的针织面料一般仅采用普通的纱线钩织而成,抑菌抗菌能力较差,不能满足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调温控温多功能针织面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针织面料一般仅采用普通的纱线钩织而成,抑菌抗菌能力较差,不能满足使用的需要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调温控温多功能针织面料,包括面料主体,所述面料主体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相变调温面料层、抗菌抗病毒面料层和导湿面料层。
[0007]优选的,所述相变调温面料层的密度为80~110g/m2,所述抗菌抗病毒面料层的密度为80~105g/m2,所述导湿面料层的密度为65~85g/m2。
[0008]优选的,所述相变调温面料层、抗菌抗病毒面料层与导湿面料层均设有针织线圈,所述相变调温面料层、抗菌抗病毒面料层与导湿面料层依次通过针织线圈相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相变调温面料层、抗菌抗病毒面料层与导湿面料层通过高温熔融粘结。
[0010]本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1](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调温控温多功能针织面料,结构简单,通过该种抗菌抗病毒多功能针织面料由相变调温面料层、导湿面料层、以及抗菌抗病毒面料层组成的,相变调温面料层利用相变调温纤维素纤维和相变调温锦纶纤维,提高了面料的相变调温性能,缓冲了外界温度变化对人体体温的影响,具有良好的舒适性;
[0012](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调温控温多功能针织面料,利用锦纶纤维来提高面料耐磨性;利用抗菌抗病毒面料层可以提高吸湿透气和抗菌抗病毒效果,提高了该种面料使用的安全性;导湿面料层利用抗菌抗病毒纤维、相变调温纤维素纤维和三叶型皮芯结构聚酯纤维,不仅提高与皮肤接触的导湿能力,而且通过借助抗菌抗病毒纤维和相变调温纤维素纤维进一步增强了面料的抗菌抗病毒和相变调温性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此外,面料的
主体为纤维素纤维,面料的舒适性较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中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中:1、面料主体;11、相变调温面料层;12、抗菌抗病毒面料层;13、导湿面料层;2、针织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实施例1
[0017]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调温控温多功能针织面料,包括面料主体1,面料主体1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相变调温面料层11、抗菌抗病毒面料层12和导湿面料层13,具体的,导湿面料层13是与人体皮肤接触的一面,相变调温面料层11为相变调温纤维素纤维和相变调温锦纶纤维组成的混纺纱线纬编针织而成,抗菌抗病毒面料层12为抗菌抗病毒纤维和仿棉聚酯纤维组成的混纺纱线经编针织而成,导湿面料层13为抗菌抗病毒纤维、相变调温纤维素纤维和三叶型皮芯结构的聚酯纤维组成的混纺纱线纬编针织而成。
[0018]其中,相变调温纤维素纤维的线密度是1.2dtex~1.67dtex的棉型纤维,相变调温锦纶纤维是由1.2dtex~1.67dtex的纤维组成,相变调温面料层11中相变调温纤维素纤维的含量为20%~40%。
[0019]其中,抗菌抗病毒面料层12中抗菌抗病毒纤维纱含量为40%~70%。
[0020]其中,导湿面料层13中抗菌抗病毒纤维纱含量为10%~20%,相变调温纤维素纤维纱10%~20%。
[0021]其中,相变调温面料层11的密度为80~110g/m2,抗菌抗病毒面料层12 的密度为80~105g/m2,导湿面料层13的密度为65~85g/m2。
[0022]其中,相变调温面料层11、抗菌抗病毒面料层12与导湿面料层13均设有针织线圈2,相变调温面料层11、抗菌抗病毒面料层12与导湿面料层13 依次通过针织线圈2相连接。
[0023]实施例2
[002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调温控温多功能针织面料,包括面料主体1,面料主体1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相变调温面料层11、抗菌抗病毒面料层12和导湿面料层13,具体的,导湿面料层13是与人体皮肤接触的一面,相变调温面料层11为相变调温纤维素纤维和相变调温锦纶纤维组成的混纺纱线纬编针织而成,抗菌抗病毒面料层12为抗菌抗病毒纤维和仿棉聚酯纤维组成的混纺纱线经编针织而成,导湿面料层13为抗菌抗病毒纤维、相变调温纤维素纤维和三叶型皮芯结构的聚酯纤维组成的混纺纱线纬编针织而成。
[0025]其中,相变调温纤维素纤维的线密度是1.2dtex~1.67dtex的棉型纤维,相变调温锦纶纤维是由1.2dtex~1.67dtex的纤维组成,相变调温面料层11中相变调温纤维素纤维的含量为20%~40%。
[0026]其中,抗菌抗病毒面料层12中抗菌抗病毒纤维纱含量为40%~70%。
[0027]其中,导湿面料层13中抗菌抗病毒纤维纱含量为10%~20%,相变调温纤维素纤维纱10%~20%。
[0028]其中,相变调温面料层11的密度为80~110g/m2,抗菌抗病毒面料层12 的密度为80~105g/m2,导湿面料层13的密度为65~85g/m2。
[0029]其中,相变调温面料层11、抗菌抗病毒面料层12与导湿面料层13通过高温熔融粘结。
[0030]对以上实施例1~2提供的一种调温控温多功能针织面料所得产品进行了一系列的性能测试,结果如下:
[0031]按照JISL1902: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试验方法抗菌效果》检测功能针织面料的抗菌性能,其抑菌活性值2.2;
[0032]按照ISO 198184:2014《纺织产品的抗病毒性试验方法》检测功能针织面料的抗病毒性能,对甲型流感病毒的抗病毒活性值2.9,对乙型流感病毒的抗病毒活性值3.0;
[0033]根据GB/T 19466.3《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熔融和结晶温度及热焓的测定》对功能针织面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温控温多功能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料主体(1),所述面料主体(1)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相变调温面料层(11)、抗菌抗病毒面料层(12)和导湿面料层(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温控温多功能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调温面料层(11)的密度为80~110g/m2,所述抗菌抗病毒面料层(12)的密度为80~105g/m2,所述导湿面料层(13)的密度为65~85g/m2。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健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尼希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