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蚊虫微胶囊、驱蚊虫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06338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功能纤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驱蚊虫微胶囊、驱蚊虫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驱蚊虫微胶囊,包括囊芯和包裹所述囊芯的囊壁;所述囊芯为储能调温材料和分散在所述储能调温材料中的驱蚊虫剂;所述驱蚊虫剂包括桉叶油、除虫菊酯类、广藿香油、肉桂油和艾蒿油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储能调温材料包括正十七烷、正十八烷和正十九烷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囊壁为明胶和阿拉伯胶形成的复凝聚体系。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储能调温材料对驱蚊虫剂的包覆可以增加避免驱蚊虫剂的破坏,保证驱蚊虫剂的含量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明胶和阿拉伯胶形成囊壁,提高驱蚊虫微胶囊的结构稳定性,提高了驱蚊虫微胶囊驱蚊虫效果的持久性。蚊虫微胶囊驱蚊虫效果的持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驱蚊虫微胶囊、驱蚊虫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功能纤维
,具体涉及一种驱蚊虫微胶囊、驱蚊虫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许多疾病的传播是由蚊虫的叮咬引起的,由于大多数使用的纺织品与人体皮肤密切接触,因此具有驱蚊功能的纺织品有大量的市场需求。作为纺织纤维的重要品种,纤维素纤维制品具有吸湿、透气性好和穿着舒适的优点,开发具有驱蚊功能的纤维素纤维对扩宽纤维素纤维制品的应用和提高人们穿着体感具有重要意义。
[0003]中国专利申请CN201510999227.6公开了一种抗菌驱蚊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制备方法,但该技术方案中微胶囊制备方法并不会对功能性组份起到保护作用,后续在粘胶中添加时会受到破坏,功能性差。中国专利申请CN201610675095.6公开了一种含艾草提取物的驱蚊粘胶纤维的制备方法,该技术方案中由于粘胶纤维的制备工艺流程较长,且所用化学物质和后续烘干、精炼处理温度较高,使得艾草提取物流失严重,功能性差。中国专利申请CN201710182879.X公开了一种含艾草成分的驱蚊抗菌纤维素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但该方法中驱蚊成分不会成粒,而且功能性组份含量很少,由于粘胶纤维的制备工艺流程较长,且所用化学物质和后续烘干、精炼处理温度较高,使其流失更加严重。中国专利申请CN201810359818.0公开了一种驱蚊粘胶纤维的制备方法及驱蚊粘胶纤维,该技术方案中,由于环糊精的结构导致其包合不会太充分;同时,将制备的驱蚊剂/环糊精包合物在溶解过程添加和通过研磨,会破坏驱蚊剂/环糊精包合物的结构,而且在粘胶中的时间更长,进一步破坏功能性助剂结构,使得最终纤维中的功能性组份含量降低严重。
[0004]现有制备的具有驱蚊功能的用于纤维素纤维的微胶囊驱蚊成分含量少且存在不稳定,驱蚊效果和持久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蚊虫微胶囊,具有驱蚊虫成分含量高、结构稳定的特点。
[0006]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驱蚊虫微胶囊,包括囊芯和包裹所述囊芯的囊壁;
[0008]所述囊芯为储能调温材料和分散在所述储能调温材料中的驱蚊虫剂;所述驱蚊虫剂包括桉叶油、除虫菊酯类、广藿香油、肉桂油和艾蒿油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储能调温材料包括正十七烷、正十八烷和正十九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9]所述囊壁为明胶和阿拉伯胶形成的复凝聚体系。
[0010]优选的,所述驱蚊虫剂和储能调温材料的质量比为1:(3~5);
[0011]所述囊芯和囊壁中的明胶的质量比为(1~4):1。
[0012]优选的,所述明胶和阿拉伯胶的质量比为(5~8):(5~8)。
[0013]优选的,所述驱蚊虫微胶囊的粒径D90≤1.875μm。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驱蚊虫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将驱蚊虫剂和储能调温材料混合,储能调温材料自组装包覆驱蚊虫剂得到油性混合液;
[0016]将所述油性混合液、明胶、阿拉伯胶和水混合,形成水包油乳液;
[0017]将所述水包油乳液进行复凝聚反应,得到所述驱蚊虫微胶囊。
[0018]优选的,所述复凝聚反应的pH值为3.5~6,温度为35~50℃,时间为40~70min。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驱蚊虫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0]利用甲种纤维素和氢氧化钠,通过粘胶工艺制备得到纤维素纤维纺丝原液;
[0021]将所述纤维素纤维纺丝原液与变性剂、氧化锌粉和水混合,得到变性纤维素纤维纺丝原液;
[0022]将所述变性纤维素纤维纺丝原液、驱蚊虫微胶囊和成孔剂混合,得到驱蚊虫纺丝液;所述驱蚊虫微胶囊为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驱蚊虫微胶囊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驱蚊虫微胶囊;
[0023]将所述驱蚊虫纺丝液进行凝固浴纺丝和精炼处理,得到所述驱蚊虫纤维。
[0024]优选的,所述甲种纤维素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7.25~8.05):(7.02~7.56);
[0025]所述变性剂与甲种纤维素的质量比为(1.5~3.5):100;
[0026]所述甲种纤维素与氧化锌粉的质量比为100:(0.5~1)。
[0027]优选的,所述甲种纤维素与驱蚊虫微胶囊的质量比为100:(10~15);
[0028]所述甲种纤维素与成孔剂的质量比为100:(5~8)。
[002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驱蚊虫纤维,包括甲种纤维素和驱蚊虫微胶囊,所述驱蚊虫微胶囊为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驱蚊虫微胶囊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驱蚊虫微胶囊。
[003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驱蚊虫微胶囊,包括囊芯和包裹所述囊芯的囊壁;所述囊芯为储能调温材料和分散在所述储能调温材料中的驱蚊虫剂;所述驱蚊虫剂包括桉叶油、除虫菊酯类、广藿香油、肉桂油和艾蒿油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储能调温材料包括正十七烷、正十八烷和正十九烷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囊壁为明胶和阿拉伯胶形成的复凝聚体系。在本专利技术中,驱蚊虫剂提供基础驱蚊虫功能;储能调温材料对驱蚊虫剂的包覆可以避免驱蚊虫剂的破坏,保证驱蚊虫剂的含量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明胶和阿拉伯胶形成囊壁,提高驱蚊虫微胶囊的结构稳定性,提高了驱蚊虫微胶囊驱蚊虫效果的持久性。
[003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驱蚊虫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甲种纤维素和氢氧化钠,通过粘胶工艺制备得到纤维素纤维纺丝原液;将所述纤维素纤维纺丝原液与变性剂、氧化锌粉和水混合,得到变性纤维素纤维纺丝原液;将所述变性纤维素纤维纺丝原液、驱蚊虫微胶囊和成孔剂混合,得到驱蚊虫纺丝液;所述驱蚊虫微胶囊为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驱蚊虫微胶囊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驱蚊虫微胶囊;将所述驱蚊虫纺丝液进行凝固浴纺丝和精炼处理,得到所述驱蚊虫纤维。在本专利技术中,氢氧化钠有利于调整变性纤维素纤维纺丝原液得到适合纺丝的落球粘度和熟成度。氧化锌具有抗菌和延缓成型的作用。交联剂有利于驱蚊虫微胶囊与纤维素交联,降低驱蚊虫组分在驱蚊虫纤维中的结构稳定性和含量稳定性,避免后续纺丝过程中流失。在本专利技术中,成孔剂可以使驱蚊虫纤维表面
和内部含有大量孔洞,增大纤维比表面积,增加各组分在纤维表面的吸附量,并且有利于明胶、阿拉伯胶与纤维之间的交联,提高驱蚊虫纤维的结构稳定性。
[0032]实验结果表明,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驱蚊虫微胶囊制备的驱蚊虫纤维的干断裂强度为2.53~2.83cN/dtex,湿断裂强度为1.41~1.72cN/dtex;相变熔融温度为17.8~40.5℃,熔融相变焓为11.5~25.3J/g,相变结晶温度为12.1~33.8℃,结晶相变焓为11.2~25.6J/g;对蚊虫的趋避率为80~89%,击倒率为86~9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为89.2~94..1%,大肠杆菌的抑制率为89.6~94.3%,白色念珠菌的抑制率为8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蚊虫微胶囊,包括囊芯和包裹所述囊芯的囊壁;所述囊芯为储能调温材料和分散在所述储能调温材料中的驱蚊虫剂;所述驱蚊虫剂包括桉叶油、除虫菊酯类、广藿香油、肉桂油和艾蒿油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储能调温材料包括正十七烷、正十八烷和正十九烷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囊壁为明胶和阿拉伯胶形成的复凝聚体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蚊虫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驱蚊虫剂和储能调温材料的质量比为1:(3~5);所述囊芯和囊壁中的明胶的质量比为(1~4):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蚊虫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明胶和阿拉伯胶的质量比为(5~8):(5~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蚊虫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驱蚊虫微胶囊的粒径D90≤1.875μm。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驱蚊虫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驱蚊虫剂和储能调温材料混合,储能调温材料自组装包覆驱蚊虫剂得到油性混合液;将所述油性混合液、明胶、阿拉伯胶和水混合,形成水包油乳液;将所述水包油乳液进行复凝聚反应,得到所述驱蚊虫微胶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凝聚反应的pH值为3.5~6,温度为35~50℃,时间为40~70min。7.一种驱蚊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健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尼希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