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抗病毒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2695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防护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抗病毒口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菌抗病毒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设置在口罩本体左右两侧的耳挂,所述口罩本体由内到外包括依次层叠的导湿层1、抗菌抗病毒层2、熔喷布层3和防紫外线层4;所述抗菌抗病毒层2为抗菌抗病毒水刺非织造布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抗菌抗病毒口罩含有由抗菌抗病毒水刺非织造布构成的抗菌抗病毒层,使口罩具有抗菌抗病毒性能,提高了口罩的防护性能,使口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抗病毒口罩


[0001]本技术属于防护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抗菌抗病毒口罩。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曾经出现的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ARS病毒、H7N9 病毒以及最近大规模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等细菌病毒都引起了社会恐慌,不断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0003]细菌和病毒在相对密闭或通风不好的地方会大量存在,佩戴口罩是常规的有效预防细菌、病毒感染的途径。然而,现有的口罩只能起到普通的过滤功能,佩戴口罩时呼吸或说话产生的大量水气易沾染在口罩上,这就为细菌和病毒提供了良好的繁殖场所,导致口罩污染,在遇到病毒扩散或者其他容易接触到病毒的情况下,无法采取其他措施进行防护,功能效果单一,实际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菌抗病毒口罩,本技术提供的抗菌抗病毒口罩在具有良好过滤作用的同时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性,提高了口罩的防护功能。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菌抗病毒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设置在口罩本体左右两侧的耳挂,所述口罩本体由内到外包括依次层叠的导湿层1、抗菌抗病毒层2、熔喷布层3和防紫外线层4;
[0006]所述抗菌抗病毒层2为抗菌水刺非织造布层。
[0007]优选的,所述抗菌水刺非织造布的克重为15~30g/m2。
[0008]优选的,所述抗菌水刺非织造布包括抗菌抗病毒纤维和聚乳酸纤维,所述抗菌抗病毒纤维和聚乳酸纤维的细度独立的为6~10μm。
[0009]优选的,所述导湿层1为聚丙烯,聚乳酸非织造布层,所述熔喷布层3 为聚丙烯熔喷布层,所述防紫外线层4为聚乳酸纤维非织造布层。
[0010]优选的,所述聚丙烯,聚乳酸非织造布的克重为35~55g/m2。
[0011]优选的,所述聚丙烯,聚乳酸非织造布包括聚丙烯纤维和聚乳酸纤维,所述聚丙烯纤维和聚乳酸纤维的细度独立的为9~15μm,聚丙烯纤维和聚乳酸纤维的质量比为40~70:30~60。
[0012]优选的,所述聚丙烯熔喷布的克重为15~30g/m2,所述聚丙烯熔喷布用聚丙烯纤维的细度为3~6μm。
[0013]优选的,所述聚乳酸纤维非织造布的克重为20~30g/m2,所述聚乳酸纤维非织造布包括聚乳酸纤维,所述聚乳酸纤维的细度为6~10μm。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菌抗病毒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设置在口罩本体左右两侧的耳挂,所述口罩本体由内到外包括依次层叠的导湿层1、抗菌抗病毒层2、熔喷布层3和防紫外线层4;所述抗菌抗病毒层2为抗菌水刺非织造布层。在本专利技术中,最内层的导湿层1主要起导湿和初步抑菌的作用,从而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次内层由于与最内层直接接触
具有较高的湿度,为细菌病毒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将次内层设置为抗菌抗病毒层2利于抑制细菌病毒的生长。次外层主要起截留颗粒物的作用,同时将附着在颗粒表面的细菌病毒也截留下来减少颗粒物对抗菌抗病毒层2的影响,以保证抗菌抗病毒层2的抗菌抗病毒效果。最外层起到紫外防护作用和初步的颗粒物过滤作用。本技术提供的抗菌抗病毒口罩含有由抗菌水刺非织造布构成的抗菌抗病毒层,使口罩具有抗菌抗病毒性能,提高了口罩的防护性能,使口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抗菌抗病毒口罩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 为导湿层,2为抗菌抗病毒层,3为熔喷布层,4为防紫外线层,5为高温轧点或连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菌抗病毒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设置在口罩本体左右两侧的耳挂,所述口罩本体由内到外包括依次层叠的导湿层1、抗菌抗病毒层2、熔喷布层3和防紫外线层4;
[0017]所述抗菌抗病毒层2为抗菌水刺非织造布层。
[0018]下面结合图1,对本技术提供的抗菌抗病毒口罩本体的结构进行介绍,图1中,1为导湿层,2为抗菌抗病毒层,3为熔喷布层,4为防紫外线层,5为高温轧点或连接点。
[0019]在本技术中,所述口罩本体包括导湿层1。作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导湿层直接与皮肤接触;所述导湿层1为聚丙烯,聚乳酸非织造布层,所述聚丙烯,聚乳酸非织造布的克重优选为35~55g/m2,更优选为40~50g/m2。作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聚丙烯,聚乳酸非织造布包括聚丙烯纤维和聚乳酸纤维,所述聚丙烯纤维和聚乳酸纤维的细度独立的优选为9~15μm,更优选为10~13μm;所述聚丙烯纤维和聚乳酸纤维的质量比优选为 40~70:30~60,更优选50~60:40~50。
[0020]在本技术中,所述聚乳酸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亲肤性,所述导湿层直接与皮肤接触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所述聚乳酸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所述聚丙烯纤维具有良好的导湿作用,在聚乳酸纤维和聚丙烯纤维共同作用下能够克服普通口罩在使用时特别是佩戴眼镜时容易起雾的缺陷。同时所述聚乳酸纤维具有抑菌性,能够起到初步抑菌的作用,减少细菌在口罩表面的滋生。本技术在聚乳酸纤维和聚丙烯纤维的共同作用下使导湿层具有较高的强度,保证了口罩的使用寿命。
[0021]在本技术中,所述口罩本体包括抗菌抗病毒层2,所述抗菌抗病毒层2为抗菌水刺非织造布层。在本技术中,所述抗菌水刺非织造布的克重优选为15~30g/m2,更优选为20~25g/m2。作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抗菌水刺非织造布包括抗菌抗病毒纤维和聚乳酸纤维,所述抗菌抗病毒纤维和聚乳酸纤维的细度独立的优选为6~10μm,更优选为7~9μm;所述抗菌抗病毒纤维在抗菌水刺非织造布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优选为50~80%,更优选为60~70%。作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抗菌抗病毒纤维优选为锌抗菌抗病毒纤维,所述锌抗菌抗病毒纤维购自青岛尼希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0022]在本技术中,所述抗菌抗病毒层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性能,提高了口罩的抗菌抗病毒的功能,从而提高了口罩的防护功能和安全性。
[0023]在本技术中,所述口罩本体包括熔喷布层3。作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熔喷布层3为聚丙烯熔喷布层;所述聚丙烯熔喷布的克重优选为 15~30g/m2,更优选为20~25g/m2。作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聚丙烯熔喷布包括聚丙烯纤维,所述聚丙烯纤维的细度优选为3~6μm,更优选为 4~5μm。
[0024]在本技术中,所述熔喷布具有较大的外层比表面积,与环境气流的接触面积大,对颗粒物起到强烈的截留和阻滞作用,从而实现较高的过滤效率,其过滤效果可达99.9%。
[0025]在本技术中,所述口罩本体包括防紫外线层4。作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防紫外线层4优选为聚乳酸纤维非织造布层。在本技术中,所述聚乳酸纤维非织造布的克重优选为20~30g/m2,更优选为23~28g/m2。作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聚乳酸纤维非织造布包括聚乳酸纤维,所述聚乳酸纤维的细度优选为6~10μm,更优选为7~8μm。在本技术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抗病毒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设置在口罩本体左右两侧的耳挂,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由内到外包括依次层叠的导湿层(1)、抗菌抗病毒层(2)、熔喷布层(3)和防紫外线层(4);所述抗菌抗病毒层(2)为抗菌水刺非织造布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菌抗病毒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水刺非织造布的克重为15~30g/m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菌抗病毒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湿层(1)为聚丙烯,聚乳酸非织造布层,所述熔喷布层(3)为聚丙烯熔喷布层,所述防紫外线层(4)为聚乳酸纤维非织造布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健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尼希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