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试验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3839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4:0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爆试验箱,具有供试验品置入进行试验的试验腔,具有与试验腔进行空气循环的循环腔,在循环腔内设有对腔内空气进行变温的变温装置,在循环腔腔壁上开有连通外界的第一泄压口,在第一泄压口处设有常态下封闭第一泄压口的第一泄压装置。由于在循环腔腔壁上开有泄压口,而且在泄压口处设有泄压装置,当试验品在试验腔内爆炸导致循环腔气压变大时,泄压装置打开泄压口进行泄压,循环腔的腔壁就不容易被炸坏。易被炸坏。易被炸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爆试验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爆试验设备,具体涉及防爆试验箱。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文献CN210187199U公开了一种防爆试验箱,这种防爆试验箱开有用于对试验品进行试验的试验腔,在试验腔后腔壁后方开有循环腔,在试验腔后腔壁开有居上的进气孔和居下的出气孔连通该循环腔,在循环腔内设有居下的加热器和居上的吹气机,加热器作为变温装置,位于出气孔与进气孔之间的气体通道上。空气经出气孔离开试验腔进入循环腔内,被加热器加热再被吹气机抽取,然后往前吹出,从而经进气孔重新进入试验腔内,对放置在试验腔内的试验品进行加热。在试验腔顶壁上开有连通外界的泄压口,在泄压口处安装有常态下封闭泄压口的泄压阀。当试验品发生爆炸时,试验腔气压变大,泄压阀便打开泄压口进行泄压,以免试验腔的腔壁被炸坏,但是由于试验腔与循环腔是相通的,当试验品在试验腔内爆炸时,试验腔内的部分气体会往后穿过进气孔和出气孔进入循环腔内,导致循环腔气压变大,容易把循环腔的腔壁炸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爆试验箱,这种防爆试验箱的循环腔的腔壁不容易被炸坏。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防爆试验箱,具有供试验品置入进行试验的试验腔,具有与试验腔进行空气循环的循环腔,在循环腔内设有对腔内空气进行变温的变温装置,在循环腔腔壁上开有连通外界的第一泄压口,在第一泄压口处设有常态下封闭第一泄压口的第一泄压装置。
[0005]更进一步地,设有把试验腔和循环腔隔开的隔板;隔板上开有多个循环通气孔,其中,至少一个为出气孔,至少一个为进气孔;在循环腔内设有吹气机,吹气机进气端连通出气孔,出气端连通进气孔;变温装置位于出气孔与进气孔之间的气体通道上;进气孔居上而出气孔居下,吹气机居上而变温装置居下,变温装置对准出气孔,吹气机进气端朝下对准变温装置,出气端朝前对准进气口;变温装置具体为加热器。
[0006]更进一步地,第一泄压口具体开在循环腔的位于隔板对面的腔壁上。
[0007]更进一步地,第一泄压口有多个,第一泄压装置有相应的多个。
[0008]更进一步地,在循环腔腔壁与本试验箱外箱壁之间留有气体通道,在外箱壁上开有连通气体通道的进气口供冷气进入吸热升温成热气,在外箱壁上开有连通气体通道的出气口供热气排出。
[0009]更进一步地,试验腔居前而循环腔居后,第一泄压口具体开在循环腔后腔壁上,气体通道具体开在循环腔后腔壁与本试验箱后箱壁之间,本试验箱后箱壁开有对准第一泄压口的泄气口供第一泄压口连通外界;第一泄压装置设有横跨气体通道的密封管,第一泄压口具体经此密封管连通外界,具体地,密封管前端连接第一泄压口,后端穿过第一泄气口后
连通外界;第一泄压装置在密封管后端固定安装有支撑件,在支撑件上活动安装有活动轴,活动轴前端伸入密封管中,后端往后伸出到密封管外,并可沿自身轴线前后运动;第一泄压装置在活动轴后端固定安装有常态下封闭密封管后端的盖板,以此方式封闭第一泄压口;第一泄压装置在活动轴前端固定安装有压簧块,在压簧块与支撑件之间夹有复位弹簧,盖板往后运动打开密封管后端从而打开第一泄压口则经活动轴带动压簧块往后压缩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复位则经压簧块带动活动轴和盖板往前运动复位。
[0010]更进一步地,试验腔具体是用于对电池进行试验的电池试验腔,在试验腔腔壁上开有充电口供充电线伸入为电池充电。
[0011]更进一步地,在试验箱前部设有箱门,在箱门上设有观察窗供人对试验品进行观察,在箱门侧方设有供人操作的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具体铰接侧壁的前边沿,可往后转动收起;控制面板前板面平行于箱门,转动收起后,控制面板后板面平行于侧壁。
[0012]更进一步地,在试验腔腔壁上开有第二泄压口,在第二泄压口处设有常态下封闭第二泄压口的第二泄压装置。
[0013]更进一步地,第二泄压口有多个,第二泄压装置相应地有多个,多个第二泄压装置在常态下分别封闭多个第二泄压口;多个第二泄压口当中,至少一个位于试验腔顶壁,至少一个位于试验腔侧壁。
[0014]由于在循环腔腔壁上开有泄压口,而且在泄压口处设有泄压装置,当试验品在试验腔内爆炸导致循环腔气压变大时,泄压装置打开泄压口进行泄压,循环腔的腔壁就不容易被炸坏。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试验箱的轴测图,图中视角为从试验箱斜上方望向试验箱,图中拆去了位于前上方的过滤罩,图中控制面板已展开。
[0016]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放大了图1的A部位。
[0017]图3是试验箱的轴测图,图中控制面板已收起。
[0018]图4是试验箱的轴测图,图中视角为从试验箱斜下方望向试验箱,图中拆去了箱门。
[0019]图5是试验箱沿图1中F

F切开后的示意图。
[0020]图6是试验箱沿图3中G

G切开后的示意图。
[0021]图7是试验箱沿图1中E

E切开后的轴测图。
[0022]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放大了图7的D部位,图中第一盖板封闭第一泄压口。
[0023]图9是图7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放大了图7的D部位,图中第一盖板打开第一泄压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创造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电池防爆试验箱见图1和图4,包括箱口101朝前的加热箱10和封闭箱口101的箱门9,箱门9位于试验箱前部。加热箱10具有加热腔3。箱门9上开有观察窗91,加热箱10右外壁即为本试验箱右外壁51,其前边沿铰接有控制面板8;控制面板8位于箱门9右侧,前板面平行于箱门9。在加热腔3内设有加热器21(见图5),控制面板8电连接加热器21(见图5)。操作
者在以电池(图中未示出)作为试验品进行爆炸试验时,先打开箱门9露出箱口101,把电池经箱口101置入加热腔3内,再关闭箱门9;此状态下,观察窗91对准电池,供人对电池进行观察,操作者站在箱门9前方,身体贴住箱门9,眼睛透过观察窗91对电池进行观察,手操作控制面板8控制加热器21(见图5)对电池进行加热,直至电池发生爆炸。控制面板8在平时可往后转动收起靠住加热箱10右外壁,转动收起后,如图3所示,不会在箱门9右侧凸出,其后板面平行于加热箱10右外壁。见图1,为了拍摄电池爆炸的瞬间,操作者可以把高速相机放在箱门9前方,让其透过观察窗91对电池进行拍摄。
[0026]见图4和图5,加热腔3内设有隔板39,隔板39把加热腔3分隔为居前的电池试验腔1和居后的循环腔2,加热箱10箱口101通往试验腔1,电池系经箱口101置入试验腔1内,在试验腔1内进行爆炸试验。隔板39底部开有多个出气孔11,顶部开有多个进气孔12。加热器21位于循环腔2底部,对准多个出气孔11。在循环腔2顶部设有吹气机22。吹气机22进气端朝下对准加热器21,以此方式连通多个出气孔11;出气端朝前对准多个进气孔12,以此方式连通多个进气孔12。出气孔11和进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防爆试验箱,具有供试验品置入进行试验的试验腔,具有与试验腔进行空气循环的循环腔,在循环腔内设有对腔内空气进行变温的变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循环腔腔壁上开有连通外界的第一泄压口,在第一泄压口处设有常态下封闭第一泄压口的第一泄压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试验箱,其特征在于:设有把试验腔和循环腔隔开的隔板;隔板上开有多个循环通气孔,其中,至少一个为出气孔,至少一个为进气孔;在循环腔内设有吹气机,吹气机进气端连通出气孔,出气端连通进气孔;变温装置位于出气孔与进气孔之间的气体通道上;进气孔居上而出气孔居下,吹气机居上而变温装置居下,变温装置对准出气孔,吹气机进气端朝下对准变温装置,出气端朝前对准进气口;变温装置具体为加热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爆试验箱,其特征在于:第一泄压口具体开在循环腔的位于隔板对面的腔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试验箱,其特征在于:第一泄压口有多个,第一泄压装置有相应的多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试验箱,其特征在于:在循环腔腔壁与本试验箱外箱壁之间留有气体通道,在外箱壁上开有连通气体通道的进气口供冷气进入吸热升温成热气,在外箱壁上开有连通气体通道的出气口供热气排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爆试验箱,其特征在于:试验腔居前而循环腔居后,第一泄压口具体开在循环腔后腔壁上,气体通道具体开在循环腔后腔壁与本试验箱后箱壁之间,本试验箱后箱壁开有对准第一泄压口的泄气口供第一泄压口连通外界;第一泄压装置设有横跨气体通道的密封管,第一泄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思俊峰罗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启亚检测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