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易烫伤人的防爆试验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0539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不易烫伤人的防爆试验箱,设有供试验品置入进行试验的加热腔和对试验品进行加热的加热器,在加热腔腔壁与本试验箱外箱壁之间留有气体通道,在外箱壁上开有连通气体通道的进气口供冷气进入吸热升温成热气,在外箱壁上开有连通气体通道的出气口供热气排出。冷气经进气口进入气体通道,在气体通道内吸走箱壁的热量从而为箱壁降温使其不容易烫伤人,冷气吸热升温成热气后从出气口离开气体通道,这样就把热量带出气体通道了。这样就把热量带出气体通道了。这样就把热量带出气体通道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不易烫伤人的防爆试验箱


[0001]本技术涉及防爆试验装置
,具体涉及防爆试验箱。

技术介绍

[0002]防爆试验箱具有试验腔,并设有加热器,操作者把试验品放入试验腔内,然后开启加热器把试验品加热到一定温度,在该温度下对试验品进行试验,直至试验品发生爆炸,此过程中,试验腔内的热量会传递到箱壁上导致箱壁升温,容易把人烫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爆试验箱,这种防爆试验箱的箱壁不容易烫伤人。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不易烫伤人的防爆试验箱,设有供试验品置入进行试验的加热腔和对试验品进行加热的加热器,在加热腔腔壁与本试验箱外箱壁之间留有气体通道,在外箱壁上开有连通气体通道的进气口供冷气进入吸热升温成热气,在外箱壁上开有连通气体通道的出气口供热气排出。
[0005]更进一步地,进气口居下而出气口居上。
[0006]更进一步地,气体通道有至少三条,三条气体通道并列且相互连通,其中,第一条开在加热腔左腔壁与左箱壁之间,第二条开在加热腔右腔壁与右箱壁之间,第三条开在加热腔后腔壁与后箱壁之间;进气口有至少两个,第一个开在左箱壁下端,连通第一条气体通道下端,第二个开在右箱壁下端,连通第二条气体通道下端;出气口有至少两个,第一个开在上箱壁左部,连通第一条气体通道上端,第二个开在上箱壁右部,连通第二条气体通道上端。
[0007]更进一步地,在加热腔后腔壁上开有第一泄压口,在后箱壁上开有对准第一泄压口的第一泄气口供第一泄压口连通外界,在第一泄压口处安装有常态下封闭第一泄压口的第一泄压装置。
[0008]更进一步地,第一泄压装置设有横跨第三条气体通道的密封管,第一泄压口具体经此密封管连通外界,具体地,密封管前端连接第一泄压口,后端穿过第一泄气口后连通外界;第一泄压装置在密封管后端固定安装有支撑件,在支撑件上活动安装有活动轴,活动轴前端伸入密封管中,后端往后伸出到密封管外,并可沿自身轴线前后运动;第一泄压装置在活动轴后端固定安装有常态下封闭密封管后端的盖板,以此方式封闭第一泄压口;第一泄压装置在活动轴前端固定安装有压簧块,在压簧块与支撑件之间夹有复位弹簧,盖板往后运动打开密封管后端从而打开第一泄压口则经活动轴带动压簧块往后压缩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复位则经压簧块带动活动轴和盖板往前运动复位。
[0009]更进一步地,热腔内设有隔板,隔板把加热腔分隔为供试验品置入进行试验的试验腔和与试验腔进行空气循环的循环腔,试验腔居前而循环腔居后,加热器具体设在循环腔内。
[0010]更进一步地,在试验腔腔壁上开有第二泄压口,在本试验箱外箱壁上开有对准第二泄压口的第二泄气口供第二泄压口连通外界,在第二泄压口处设有常态下封闭第二泄压口的第二泄压装置。
[0011]更进一步地,试验腔具体是用于对电池进行试验的电池试验腔,在试验腔腔壁上开有充电口供充电线伸入为电池充电,本试验箱外箱壁上开有穿线口供充电线从外界伸入充电口,穿线口对准充电口。
[0012]更进一步地,气体通道有第四、第五条,第四条开在加热腔下腔壁与下箱壁之间,分别连通第一条下端、第二条下端和第三条下端,第五条开在加热腔上腔壁与上箱壁之间,分别连通第一条上端、第二条上端和第三条上端;第一个进气口具体连通第一条气体通道下端和第四条气体通道左端,第二个进气口具体连通第二条气体通道下端和第四条气体通道右端,第一个出气口具体连通第一条气体通道上端和第五条气体通道左端,第二个出气口具体连通第二条气体通道上端和第五条气体通道右端。
[0013]更进一步地,在试验箱前部设有箱门,在箱门上设有观察窗供人对试验品进行观察,在箱门侧方设有供人操作的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具体铰接侧壁的前边沿,可往后转动收起;控制面板前板面平行于箱门,转动收起后,后板面平行于侧壁。
[0014]冷气经进气口进入气体通道,在气体通道内吸走箱壁的热量从而为箱壁降温使其不容易烫伤人,冷气吸热升温成热气后从出气口离开气体通道,这样就把热量带出气体通道了。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试验箱的轴测图,图中视角为从试验箱斜上方望向试验箱,图中拆去了位于前上方的过滤罩,图中控制面板已展开。
[0016]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放大了图1的A部位。
[0017]图3是试验箱的轴测图,图中控制面板已收起。
[0018]图4是试验箱的轴测图,图中视角为从试验箱斜下方望向试验箱,图中拆去了箱门。
[0019]图5是试验箱沿图1中F

F切开后的示意图。
[0020]图6是试验箱沿图3中G

G切开后的示意图。
[0021]图7是试验箱沿图1中E

E切开后的轴测图。
[0022]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放大了图7的D部位,图中第一盖板封闭第一泄压口。
[0023]图9是图7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放大了图7的D部位,图中第一盖板打开第一泄压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创造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电池防爆试验箱见图1和图4,包括箱口101朝前的加热箱10和封闭箱口101的箱门9,箱门9位于试验箱前部。加热箱10具有加热腔3。箱门9上开有观察窗91,加热箱10右外壁即为本试验箱右外壁51,其前边沿铰接有控制面板8;控制面板8位于箱门9右侧,前板面平行于箱门9。在加热腔3内设有加热器21(见图5),控制面板8电连接加热器21(见图5)。操作者在以电池(图中未示出)作为试验品进行爆炸试验时,先打开箱门9露出箱口101,把电池
经箱口101置入加热腔3内,再关闭箱门9;此状态下,观察窗91对准电池,供人对电池进行观察,操作者站在箱门9前方,身体贴住箱门9,眼睛透过观察窗91对电池进行观察,手操作控制面板8控制加热器21(见图5)对电池进行加热,直至电池发生爆炸。控制面板8在平时可往后转动收起靠住加热箱10右外壁,转动收起后,如图3所示,不会在箱门9右侧凸出,其后板面平行于加热箱10右外壁。见图1,为了拍摄电池爆炸的瞬间,操作者可以把高速相机放在箱门9前方,让其透过观察窗91对电池进行拍摄。
[0026]见图4和图5,加热腔3内设有隔板39,隔板39把加热腔3分隔为居前的电池试验腔1和居后的循环腔2,加热箱10箱口101通往试验腔1,电池系经箱口101置入试验腔1内,在试验腔1内进行爆炸试验。隔板39底部开有多个出气孔11,顶部开有多个进气孔12。加热器21位于循环腔2底部,对准多个出气孔11。在循环腔2顶部设有吹气机22。吹气机22进气端朝下对准加热器21,以此方式连通多个出气孔11;出气端朝前对准多个进气孔12,以此方式连通多个进气孔12。出气孔11和进气孔12共同作为循环通气孔,供循环腔2与试验腔1进行空气循环:试验腔1内的空气经出气孔11流出试验腔1进入循环腔2内,被加热器21加热升温成热气,热气被吹气机22抽取并往前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不易烫伤人的防爆试验箱,设有供试验品置入进行试验的加热腔和对试验品进行加热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在加热腔腔壁与本试验箱外箱壁之间留有气体通道,在外箱壁上开有连通气体通道的进气口供冷气进入吸热升温成热气,在外箱壁上开有连通气体通道的出气口供热气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易烫伤人的防爆试验箱,其特征在于:进气口居下而出气口居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易烫伤人的防爆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气体通道有至少三条,三条气体通道并列且相互连通,其中,第一条开在加热腔左腔壁与左箱壁之间,第二条开在加热腔右腔壁与右箱壁之间,第三条开在加热腔后腔壁与后箱壁之间;进气口有至少两个,第一个开在左箱壁下端,连通第一条气体通道下端,第二个开在右箱壁下端,连通第二条气体通道下端;出气口有至少两个,第一个开在上箱壁左部,连通第一条气体通道上端,第二个开在上箱壁右部,连通第二条气体通道上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不易烫伤人的防爆试验箱,其特征在于:在加热腔后腔壁上开有第一泄压口,在后箱壁上开有对准第一泄压口的第一泄气口供第一泄压口连通外界,在第一泄压口处安装有常态下封闭第一泄压口的第一泄压装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不易烫伤人的防爆试验箱,其特征在于:第一泄压装置设有横跨第三条气体通道的密封管,第一泄压口具体经此密封管连通外界,具体地,密封管前端连接第一泄压口,后端穿过第一泄气口后连通外界;第一泄压装置在密封管后端固定安装有支撑件,在支撑件上活动安装有活动轴,活动轴前端伸入密封管中,后端往后伸出到密封管外,并可沿自身轴线前后运动;第一泄压装置在活动轴后端固定安装有常态下封闭密封管后端的盖板,以此方式封闭第一泄压口;第一泄压装置在活动轴前端固定安装有压簧块,在压簧块与支撑件之间夹有复位弹簧,盖板往后运动打开密封管后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思俊峰罗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启亚检测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