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还原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4562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臭氧还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在臭氧容器的臭氧容置腔内安装加热件;步骤B:往臭氧容置腔内通入臭氧,加热件把臭氧加热还原成氧气;步骤A中:具体采用臭氧容置腔为条状的臭氧容器;具体采用多个条状的加热件,加热件沿条状的臭氧容置腔摆放,多个加热件靠近臭氧容置腔的腔壁分布,绕臭氧容置腔的中心轴线环周排列。臭氧离加热件越近,温度升高得越快,被还原成氧气的速度也越快。本臭氧还原方法在臭氧容器内安装多个加热件,多个加热件靠近臭氧容置腔的腔壁分布,那么臭氧靠近容置腔腔壁便很快就被还原成氧气,不容易腐蚀臭氧容器,自然不会缩短臭氧容器的使用寿命,工人无需频繁更换臭氧容器。无需频繁更换臭氧容器。无需频繁更换臭氧容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臭氧还原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臭氧还原
,具体涉及臭氧还原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臭氧还原方法,一般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在排气管状的臭氧容器的臭氧容置腔内安装加热件;第二步,往臭氧容置腔内通入臭氧,加热件把臭氧加热还原成氧气。由于臭氧在此过程中会腐蚀臭氧容器的内壁,会缩短臭氧容器的使用寿命,导致工人需频繁更换臭氧容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臭氧还原方法,工人使用这种臭氧还原方法去还原臭氧,无需频繁更换臭氧容器。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臭氧还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5]步骤A:在臭氧容器的臭氧容置腔内安装加热件;
[0006]步骤B:往臭氧容置腔内通入臭氧,加热件把臭氧加热还原成氧气;
[0007]步骤A中:具体采用臭氧容置腔为条状的臭氧容器;具体采用多个条状的加热件,加热件沿条状的臭氧容置腔摆放,多个加热件靠近臭氧容置腔的腔壁分布,绕臭氧容置腔的中心轴线环周排列。
[0008]更进一步地,步骤A中,具体采用臭氧容置腔为圆柱状的臭氧容器。
[0009]更进一步地,步骤A具体地,在臭氧容置腔内安装藕型加热器,藕型加热器与臭氧容置腔两者中心轴线重合,藕型加热器的各个藕孔分别安装有加热丝,加热丝作为上述的加热件。
[0010]更进一步地,步骤A中,具体采用后端开口的臭氧容器,采用条状外壳保护臭氧容器和藕型加热器,藕型加热器和臭氧容器具体经开在外壳前端的取出口放入条状外壳内,具体地,先把藕型加热器放入外壳内,让藕型加热器与外壳两者中心轴线重合,然后把臭氧容器放入外壳内套住藕型加热器,让臭氧容器与外壳两者中心轴线重合。
[0011]更进一步地,包括在步骤A之后,步骤B之前执行的步骤C:往藕型加热器的中心轴线处放置温度传感器。
[0012]更进一步地,步骤C中,先把藕型加热器的电连接部和温度传感器的电连接部装到绝缘座上,然后在绝缘座的周侧套上法兰套,使绝缘座安装到法兰套内侧,绝缘座和法兰套组成端盖,再把端盖装到取出口处使法兰套与外壳两者中心轴线重合,此过程中,经外壳的取出口把温度传感器伸入藕型加热器的中心轴线处,安装后,藕型加热器的电连接部和温度传感器的电连接部外露。
[0013]更进一步地,步骤A中,采用石英管作为臭氧容器。
[0014]更进一步地,包括在步骤B之前执行的步骤D:把臭氧容器装入金属外壳内,在金属外壳与臭氧容器之间填入硅胶垫。
[0015]更进一步地,在步骤A之后,步骤B之前,先把臭氧容器装入箱体中,并在箱体中安装抽气装置和控制器,在步骤B中,往臭氧容置腔内通入臭氧,具体为用控制器控制抽气装置把臭氧抽入臭氧容置腔中。
[0016]更进一步地,步骤C中,在安装温度传感器之后,用控制器电连接藕型加热器的电连接部和温度传感器的电连接部;步骤B中,在往臭氧容置腔内通入臭氧之前,先用温度传感器检测臭氧容置腔的温度,温度传感器在检测臭氧容置腔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之后,向控制器发送温度达标信号,控制器具体在接收到温度达标信号后控制抽气装置把臭氧抽入臭氧容置腔中。
[0017]臭氧离加热件越近,温度升高得越快,被还原成氧气的速度也越快。本臭氧还原方法在臭氧容器内安装多个加热件,多个加热件靠近臭氧容置腔的腔壁分布,绕臭氧容置腔的中心轴线环周排列,那么臭氧靠近容置腔腔壁便很快就被还原成氧气,不容易腐蚀臭氧容器,自然不会缩短臭氧容器的使用寿命,工人无需频繁更换臭氧容器。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臭氧试验箱的示意图。
[0019]图2是臭氧还原器沿图1中D

D竖向切开后的剖视图,图中的加热丝未被切开。
[0020]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放大了图2的A部位。
[0021]图4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放大了图2的B部位。
[0022]图5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放大了图2的C部位。
[0023]图6是臭氧还原器的爆炸图。
[0024]图7是石英管、藕型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的示意图,图中视角为从斜前方望向这三者。
[0025]图8是石英管、藕型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的示意图,图中视角为从正前方望向这三者。
[0026]图9是臭氧还原器的示意图,图中端盖被拆开。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创造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臭氧试验箱见图1,设有臭氧发生器92、风扇93、气管94、臭氧还原器95和氧气暂存装置96,臭氧发生器92在需试验时把氧气转化成试验用臭氧,臭氧进入试验腔(图中未示出)进行试验,试验结束后,剩余的臭氧被风扇93抽出试验腔。风扇93对准气管94,气管94通往臭氧还原器95的入口,臭氧还原器95的出口通往氧气暂存装置96的入口。风扇93作为抽气装置,把试验后的臭氧抽入气管94内,臭氧沿气管94进入臭氧还原器95中,在臭氧还原器95中被加热还原成氧气后排出,氧气排出后进入氧气暂存装置96中暂时存储起来。氧气暂存装置96的出口通往臭氧发生器92,在氧气暂存装置96中设有真空泵(图中未示出),真空泵在需试验时把氧气泵入臭氧发生器92供其循环利用。
[0029]见图6,臭氧还原器95包括石英管2,石英管2作为臭氧容器,开有可容置臭氧的圆柱状臭氧容置腔23。见图7,在臭氧容置腔23内设有藕型加热器3,藕型加热器3为现有技术,藕型加热器3与臭氧容置腔23两者中心轴线重合。藕型加热器3设有陶瓷支撑件32,陶瓷支
撑件32开有八个前后贯通的藕孔33,八个藕孔33绕臭氧容置腔23的中心轴线环周排列,每个藕孔33中都设有一段条状加热丝31,每段加热丝31如图2所示,沿臭氧容置腔23摆放,八段加热丝31如图8所示,靠近臭氧容置腔23的腔壁分布,绕臭氧容置腔23的中心轴线环周排列。入口21位于石英管2前端,出口22位于石英管2后端,即石英管2前端为入口端,后端为出口端。臭氧经石英管2前端进入臭氧容置腔23内藕型加热器3的八个藕孔33中,藕型加热器3的八段加热丝31在电路上串联,作为八个加热件,分别把八个藕孔33中的臭氧加热到420
°
使其还原成氧气,氧气经石英管2后端的出口22(见图2)离开臭氧容置腔23。由于八段加热丝31靠近臭氧容置腔23的腔壁分布,绕臭氧容置腔23的中心轴线环周排列,臭氧靠近臭氧容置腔23的腔壁便很快被还原成氧气,不容易腐蚀石英管2,石英管2使用寿命长,无需频繁更换。
[0030]见图2,在石英管2外侧套有圆柱状不锈钢外壳1,在外壳1与石英管2之间夹有硅胶软垫4,软垫4前端见图3,被夹在石英管2前端与外壳1之间,后端见图4,被夹在石英管2后端与外壳1之间。由于在外壳1与石英管2之间夹有软垫4,臭氧即使泄漏到石英管2外侧,也不会直接腐蚀外壳1,而是会先腐蚀软垫4,外壳1不容易因被臭氧腐蚀而压爆石英管2。硅胶软垫4比石英管2软,即使被腐蚀了,也不会压爆石英管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臭氧还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在臭氧容器的臭氧容置腔内安装加热件;步骤B:往臭氧容置腔内通入臭氧,加热件把臭氧加热还原成氧气;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具体采用臭氧容置腔为条状的臭氧容器;具体采用多个条状的加热件,加热件沿条状的臭氧容置腔摆放,多个加热件靠近臭氧容置腔的腔壁分布,绕臭氧容置腔的中心轴线环周排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还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具体采用臭氧容置腔为圆柱状的臭氧容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臭氧还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具体地,在臭氧容置腔内安装藕型加热器,藕型加热器与臭氧容置腔两者中心轴线重合,藕型加热器的各个藕孔分别安装有加热丝,加热丝作为上述的加热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臭氧还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具体采用后端开口的臭氧容器,采用条状外壳保护臭氧容器和藕型加热器,藕型加热器和臭氧容器具体经开在外壳前端的取出口放入条状外壳内,具体地,先把藕型加热器放入外壳内,让藕型加热器与外壳两者中心轴线重合,然后把臭氧容器放入外壳内套住藕型加热器,让臭氧容器与外壳两者中心轴线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臭氧还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步骤A之后,步骤B之前执行的步骤C:往藕型加热器的中心轴线处放置温度传感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臭氧还原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先把藕型加热器的电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思俊峰罗明邹文龙谭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启亚检测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