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氨基-1,3,5-三嗪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583731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6

氨基

1,3,5

三嗪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化合物、合成方法及用途,具体为6

氨基

1,3,5

三嗪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淋巴瘤是最常见的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一般原发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目前,淋巴瘤已经成为全球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研发用于治疗淋巴瘤的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B细胞受体(B cell receptor,BCR)信号通路是调控淋巴细胞生长的重要途径,BCR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是多种淋巴瘤发病的主要原因。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ruton

s tyrosine kinase,BTK)主要在B细胞中表达,是BCR信号通路的关键组成部分,它能够调控B细胞正常的增殖、生长以及凋亡,BTK活性失调可导致成熟B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和随后的癌症进展。因此,BTK被认为是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有效靶点。目前已有五种BTK抑制剂成功上市,证明了BTK抑制剂对于多种B细胞淋巴瘤有出色的疗效,但目前上市的BTK小分子抑制剂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普遍存在因药物脱靶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及长期服药导致的获得性耐药等问题。因此,开发新型高效、高选择性的BTK抑制剂具有重要意义。
[0003]BTK作为BCR信号通路和B细胞存活中的关键调控激酶,是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的重要靶点。2013年,首个BTK抑制剂Ibrutinib上市,这使得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获得了突破性进展。Ibrutinib的成功上市,证明了BTK抑制剂作为淋巴瘤治疗药物的可行性。然而,近年来B细胞淋巴瘤发病率不断上升,Ibrutinib长期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和严重副作用不容忽视,已有的BTK抑制剂不能完全满足治疗需求,因此,亟需开发更具有选择性的BTK抑制剂。在目前已报道大量结构新颖的BTK抑制剂中,可逆抑制剂虽在选择性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其药代动力学不佳等种种缺陷导致仍未有相关药物上市;BTK

PROTACs相关化合物虽具有新颖的作用模式,但PROTAC类药物的开发仍处于早期阶段,其成药性和非特异性毒性仍未明朗。因此,开发新型选择性不可逆BTK抑制剂仍是目前BTK抑制剂研究重点关注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6

氨基

1,3,5

三嗪类化合物。本专利技术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6

氨基

1,3,5

三嗪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6

氨基

1,3,5

三嗪类化合物在制备治疗淋巴瘤药物中的应用。
[0005]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6

氨基

1,3,5

三嗪类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的盐,化合物结构如通式(I)所示:
[0006][0007]其中,
[0008]R1选自

(CH2)
m
CH3、

H、卤素、

O(CH2)
n
CH3中的任一种,
[0009]m,n分别选自0、1、2、3中的任一个,
[0010]R2选自以下结构:
[0011][0012]R选自以下结构:
[0013][0014]所述的6

氨基

1,3,5

三嗪类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的盐,所述卤素选自F、Cl、Br、I中的任一种。
[0015]所述的6

氨基

1,3,5

三嗪类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的盐,化合物选自如下:
[0016]N

(4

(4

((3

丙烯酰胺苯基)氨基)
‑6‑
氨基

1,3,5

三嗪
‑2‑
基)
‑2‑
甲基苄基)
‑4‑
叔丁基苯甲酰胺(A1)
[0017]N

(4

(4

((4

甲基
‑3‑
丙烯酰胺基苯基)氨基)
‑6‑
氨基

1,3,5

三嗪
‑2‑
基)
‑2‑
甲基苄基)
‑4‑
叔丁基苯甲酰胺(A2)
[0018]N

(4

(4

((4

甲氧基
‑3‑
丙烯酰胺苯基)氨基)
‑6‑
氨基

1,3,5

三嗪
‑2‑
基)
‑2‑
甲基苄基)
‑4‑
叔丁基苯甲酰胺(A3)
[0019]N

(4

(4

((1

丙烯酰基二氢吲哚
‑6‑
基)氨基)
‑6‑
氨基

1,3,5

三嗪
‑2‑
基)
‑2‑
甲基苄基)
‑4‑
叔丁基苯甲酰胺(A4)
[0020]N

(4

(4

氨基
‑6‑
((3

(N

甲基丙烯酰胺基)苯基)氨基)

1,3,5

三嗪
‑2‑
基)
‑2‑
甲基苄基)
‑4‑
叔丁基苯甲酰胺(A5)
[0021]N

(4

(4

((4


‑3‑
丙烯酰胺苯基)氨基)
‑6‑
氨基

1,3,5

三嗪
‑2‑
基)
‑2‑
甲基苄基)
‑4‑
叔丁基苯甲酰胺(A6)
[0022]N

(4

(4

((3

丙烯酰胺基
‑4‑
(吗啉基
‑4‑
羰基)苯基)氨基)
‑6‑
氨基

1,3,5

三嗪
‑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6

氨基

1,3,5

三嗪类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的盐,其特征在于,化合物结构如通式(I)所示:其中,R1选自

(CH2)
m
CH3、

H、卤素、

O(CH2)
n
CH3中的任一种,m,n分别选自0、1、2、3中的任一个,R2选自以下结构:R选自以下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6

氨基

1,3,5

三嗪类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的盐,其特征在于,所述卤素选自F、Cl、Br、I中的任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6

氨基

1,3,5

三嗪类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的盐,其特征在于,化合物选自如下:
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6

氨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华朱美旗巫双捷肖茂旭马露雨齐麟哈斯熊爽爽骆国顺陈德英陈明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药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