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沉降器的循环式溶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2224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沉降器的循环式溶镍装置,包括主反应器、沉降器、溢流管、清液回流管、出料管和镍粉回流管,主反应器包括上部缓冲区、中部堆积反应区和底部回流进液区,溢流液入口内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挡流板,挡流板的上端与沉降器的顶端连接,挡流板的下端延伸到沉降器的中部以下的位置。在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装置中,挡流板既可以隔绝溢流液入口和出液口,也可以对从溢流液入口进入沉降器的溢流液起到导流的作用,能有效防止从溢流液入口流入的夹杂着镍粉的溢流液直接从出液口流出;镍粉回流管连接在回流泵的后面,既可以利用回流泵的推力推进镍粉的循环,又可以让镍粉不经过回流泵,从而避免镍粉对回流泵的磨损。从而避免镍粉对回流泵的磨损。从而避免镍粉对回流泵的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沉降器的循环式溶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涉及湿法冶金
,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沉降器的循环式溶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利用镍豆(或镍粉,镍块,镍粒)与硫酸溶液反应生产硫酸镍的装置中,多采用循环式溶解的方法,循环过来的镍溶液中夹杂着镍粉,镍粉由于其密度大,对于循环泵的磨损很大,水泵容易损坏,而在循环式镍豆溶解器中,循环泵是心脏,一旦循环泵损坏或维修,整个反应需被迫暂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沉降器的循环式溶镍装置,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0004]一种带沉降器的循环式溶镍装置,包括主反应器、沉降器、溢流管、清液回流管、出料管和镍粉回流管,所述主反应器包括上部缓冲区、中部堆积反应区和底部回流进液区,所述上部缓冲区的侧壁上设置有溢流液出口;所述中部堆积反应区和底部回流进液区之间设置有多孔的承托板,承托板的四周与主反应器的内壁连接,承托板的作用是承托镍豆,多孔的承托板一方面可以方便溶液的流通,另一方面也能防止镍豆直接置于反应器底部造成的堆积在底部的镍豆反应不充分;所述底部回流区的侧壁上设置有酸进料口、纯水进料口和回流入口;所述沉降器的侧壁上部相对的方向上分别设置有溢流液入口和出液口,溢流液入口内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挡流板,挡流板的上端与沉降器的顶端连接,挡流板的下端延伸到沉降器的中部以下的位置,溢流液入口与出液口设置于沉降器侧壁相对的两侧,并在溢流液入口设置挡流板,可以对从溢流液入口进入沉降器的溢流液起到导流的作用,有效防止从溢流液入口流入的夹杂着镍粉的溢流液直接从出液口流出;沉降器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缓慢搅拌,既可以防止镍粉沉淀,也可以防止因搅拌过快导致的镍粉进入上清液从出料口跑出;沉降器的底端设置有镍粉回流出口;所述主反应器的溢流液出口与沉降器的溢流液入口之间通过溢流管连接;主反应器的回流入口与沉降器的出液口之间通过清液回流管连接;清液回流管上设置有回流泵,清液回流管上回流泵与主反应器回流入口之间设置有镍粉回流入口,沉降器的镍粉回流出口与清液回流管的镍粉回流入口之间通过镍粉回流管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可以采用三通连接,在此镍粉回流管连接在回流泵的后面,既可以利用回流泵的推力推进镍粉的循环,又可以让镍粉不经过回流泵,从而避免镍粉对回流泵的磨损,可以大大提高循环泵的寿命,从而本质上提高了反应系统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产量;沉降器的出液口还与出料管连接,出料管和清液回流管可以通过三通同时与出液口连接,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其他连接方式,在此不做限制。
[0005]具体的,所述主反应器溢流液出口的高度高于沉降器溢流液入口的高度,所述溢流管上设置有溢流阀。溢流液出口的高度高于流液入口的高度,溢流液可以在重力的作用
下从溢流管流入沉降器内。
[0006]具体的,所述沉降器的底部为从上到下逐渐收窄的漏斗状,镍粉回流出口设置于沉降器漏斗状底部的漏斗口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动力装置、与动力装置连接的搅拌杆、以及设置于搅拌杆底部的搅拌桨,搅拌杆设置于沉降器的中心线上;搅拌桨包括至少两片桨叶,桨叶的一端与搅拌杆连接,桨叶与沉降器漏斗状底部平行设置。在工作时,搅拌装置的搅拌速度不宜过快,缓慢搅拌,既可以防止镍粉沉淀,也可以防止因搅拌过快导致的镍粉进入上清液从出料口跑出。
[0007]具体的,所述清液回流管上设置有回流阀;所述镍粉回流管上设置有镍粉回流阀;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出料阀。
[0008]具体的,所述主反应器的底部回流进液区的底部为从上向下逐渐收窄的漏斗状,底部进液区还设置有应急放空口,应急放空口设置于底部回流进液区的侧壁或底部,优选为设置于漏斗状底部的最低处,应急防空口外接应急放空管,便于在需要放空时能排放彻底。
[0009]具体的,还包括氮气密封进料装置,所述主反应器的上部缓冲区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与氮气密封进料装置连接。
[0010]具体的,所述进料口的下方上部缓冲区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双氧水进料口和液碱进料口,双氧水进料口与双氧水进料管连接,双氧水进料管上设置有双氧水进料阀;液碱进料口与液碱进料管连接,液碱进料管上设置有液碱进料阀。
[0011]具体的,所述主反应器的顶部设置有负压抽风装置,负压抽风装置与氢气检测报警仪连接。负压抽风装置可以使反应产生的氢气及时排出,实现安全生产。氢气检测报警仪可以实时监测反应系统内的氢气浓度,及时提供预警。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1)沉溢流液入口与出液口设置于沉降器侧壁相对的两侧,并在溢流液入口设置挡流板,挡流板既可以隔绝溢流液入口和出液口,也可以对从溢流液入口进入沉降器的溢流液起到导流的作用,能有效防止从溢流液入口流入的夹杂着镍粉的溢流液直接从出液口流出;
[0014](2)镍粉回流管连接在回流泵的后面,既可以利用回流泵的推力推进镍粉的循环,又可以让镍粉不经过回流泵,从而避免镍粉对回流泵的磨损,可以大大提高循环泵的寿命,从而本质上提高了反应系统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产量;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
技术实现思路
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0017]一种带沉降器的循环式溶镍装置,包括主反应器、沉降器4、溢流管5、清液回流管6、出料管7和镍粉回流管8,所述主反应器包括上部缓冲区1、中部堆积反应区2和底部回流
进液区3,所述上部缓冲区1的侧壁上设置有溢流液出口;所述中部堆积反应区2和底部回流进液区3之间设置有多孔的承托板9,承托板9的四周与主反应器的内壁连接,承托板9的作用是承托镍豆,多孔的承托板9一方面可以方便溶液的流通,另一方面也能防止镍豆直接放置于反应器底部造成的堆积在底部的镍豆反应不充分;所述底部回流进液区3的侧壁上设置有酸进料口、纯水进料口和回流入口,所述酸进料口外接酸进料管18,酸进料管18 上设置有酸进料阀;纯水进料口外接纯水进料管19,纯水进料管19上设置有纯水进料阀,酸溶液和纯水从主反应器的底部自下而上进料,然后经承托板9的孔渗透到堆积其上的镍豆中并于镍豆发生反应,可以使中部堆积反应区2堆积的镍豆都能充分与酸溶液接触,使反应效率更高。所述沉降器4的侧壁上部相对的方向上分别设置有溢流液入口和出液口,溢流液入口内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挡流板 10,挡流板10的上端与沉降器4的顶端连接,挡流板10的下端延伸到沉降器4 的中部以下的位置,溢流液入口与出液口设置于沉降器4侧壁相对的两侧,并在溢流液入口设置挡流板10,可以对从溢流液入口进入沉降器4的溢流液起到导流的作用,有效防止从溢流液入口流入的夹杂着镍粉的溢流液直接从出液口流出;沉降器4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11,搅拌装置11缓慢搅拌,既可以防止镍粉沉淀,也可以防止因搅拌过快导致的镍粉进入上清液从出料口跑出;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沉降器的循环式溶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反应器、沉降器、溢流管、清液回流管、出料管和镍粉回流管,所述主反应器包括上部缓冲区、中部堆积反应区和底部回流进液区,所述上部缓冲区的侧壁上设置有溢流液出口;所述中部堆积反应区和底部回流进液区之间设置有多孔的承托板,承托板的四周与主反应器的内壁连接;所述底部回流区的侧壁上设置有酸进料口、纯水进料口和回流入口;所述沉降器的侧壁上部相对的方向上分别设置有溢流液入口和出液口,溢流液入口内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挡流板,挡流板的上端与沉降器的顶端连接,挡流板的下端延伸到沉降器的中部以下的位置;沉降器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沉降器的底端设置有镍粉回流出口;所述主反应器的溢流液出口与沉降器的溢流液入口之间通过溢流管连接;主反应器的回流入口与沉降器的出液口之间通过清液回流管连接;清液回流管上设置有回流泵,清液回流管上回流泵与主反应器回流入口之间设置有镍粉回流入口,沉降器的镍粉回流出口与清液回流管的镍粉回流入口之间通过镍粉回流管连接;沉降器的出液口还与出料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沉降器的循环式溶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反应器溢流液出口的高度高于沉降器溢流液入口的高度,所述溢流管上设置有溢流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沉降器的循环式溶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器的底部为从上到下逐渐收窄的漏斗状,镍粉回流出口设置于沉降器漏斗状底部的漏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重阳李炳忠许开华毕凡马兴兴叶圣毅蒋珮琪朱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格林美江苏钴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