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车及其支撑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9367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衡车及其支撑骨架,包括用于与车轮连接的车轮连接部和用于供骑乘者踩踏承载的支撑部,该支撑骨架具有用于分别形成两个脚踏区域的两个板状支撑部,两个板状支撑部之间是用于连接两个板状支撑部的的中间连接部,该支撑骨架的两端为车轮连接部,在两个车轮连接部之间设置有横跨两个板状支撑部的加强槽。本方案简化了平衡车车体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低了制造成本。低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衡车及其支撑骨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平衡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两轮驱动的平衡车及其支撑骨架。

技术介绍

[0002]两轮电动平衡车,又叫人机互动体感车、思维车,其运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的基本原理上,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统,精确地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
[0003]现有的人机互动体感车一般分为有操作杆和无操作杆这两类,其中带操作杆的人机互动体感车,其人机互动体感车的前进、后退及转向均由操作杆来进行具体操作控制。而不带操作杆的人机互动体感车为脚控平衡车,其前进、后退是由车体的整体倾斜来控制,现有脚控平衡车控制转弯的原理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传统的扭扭车结构(公开号为CN104029769A 等专利文献),通过感测两个脚踏的转动角度的差别,控制轮毂电机的转速差实现控制车辆转弯,此种方式其车体结构必然包含复杂的转动机构、限制踏板组件转动角度的限位机构、两组感测角度的陀螺仪、加速度传感器等组件,骑乘者操控时通过以不同幅度扭动两侧踏板组件,进而实现转弯控制,结构相对复杂;另一种是支撑骨架为一整体结构,两侧脚踏组件无法相对转动,也称为体感车,通过应变片感测两个脚踏部位由脚步姿态产生的差别,控制轮毂电机的转速差实现控制车辆转弯,其中,由脚步姿态产生差别方式又包括以下几种:
[0004]1)如CN205396356U、CN110641594A、CN212354251U、CN110641593A、CN208393563U、 US10843765B2等专利文献所公开的,骑乘者通过调整左右两只脚的重心,施加给两个踏板组件不同的重力/压力,通过检测踏板组件的重力/压力差,并由控制器控制轮毂电机驱动车辆转弯;需要剔除一部分骑行时的波动导致重力/压力变化的数据。
[0005]2)如CN208216900U、CN110758620A、CN111591382A等专利文献所公开的,通过感测骑乘者两只脚的前、后脚掌之间的重力/压力变化,判定骑乘者意图,并根据两脚之间的变化差,并由控制器控制轮毂电机驱动车辆转弯。
[0006]现有技术中,车体为一个整体结构的平衡车,一般采用金属支撑骨架,采用金属材质的支撑骨架可以具有较高的支撑强度,承重能力强,但是也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0007]1、金属材质的支撑骨架不易外观装饰,造型加工成本高,只适合隐藏于车体内部,不适合暴露于车体外面,因此,大都需要外部壳体包覆。
[0008]2、金属材质的支撑骨架的材料成本和制造加工成本高,使得平衡车制造成本较高。
[0009]3、金属材质的支撑骨架重量较重,导致平衡车的整车质量较大。
[0010]4、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金属管材作为支撑骨架的,但金属管件与车轮轴连接部位需要通过加强结构或加强件特别加强,导致结构复杂,加工制造成本还是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11]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衡车及其支撑骨架,简化平衡车车体结构,降低制造成本。
[0012]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0013]一种平衡车的支撑骨架,包括用于与车轮连接的车轮连接部和用于供骑乘者踩踏承载的支撑部,该支撑骨架为一整体结构,该支撑骨架具有用于分别形成两个脚踏区域的两个板状支撑部,两个板状支撑部之间是用于连接两个板状支撑部的的中间连接部,该支撑骨架的两端为车轮连接部,在两个车轮连接部之间设置有横跨两个板状支撑部的加强槽。这样简化了车体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
[0014]作为优选,该支撑骨架为一体成型的硬质塑料结构。硬质塑料为具有一定刚性能够承受所需重量的塑料材质:如PP、ABS、PC、PVC等或由其中一种或多种复合而成的塑料。
[0015]作为优选,车轮连接部通过车轮轴固定板和车轮轴压板上下配合夹持固定车轮轴。
[0016]作为优选,支撑骨架上面设有用于嵌设车轮轴固定板的固定板安装槽和用于骑乘者踩踏防滑的防滑结构。
[0017]作为优选,加强槽位于车轮轴线上。
[0018]作为优选,在加强槽内填充设置有刚性的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包括金属管件、金属杆件、塑料管件、塑料杆件或木质杆件。
[0019]作为优选,所述加强件为金属方管。
[0020]作为优选,所述加强槽深度不少于3cm。
[0021]作为优选,在车轮连接部和加强槽之间的部位设置有由多个加强筋和加强槽间隔分布形成的筋槽结构。
[0022]作为优选,中间连接部相对于板状支撑部有宽度收缩,该支撑骨架在靠近车轮的前后两侧延伸形成有车轮侧挡部,这样整个支撑骨架呈现类似X形的蝶翼造型;每个脚踏区域内设置若干个用于检测承载压力的传感器,该支撑骨架上面固定安装有遮盖所述传感器的脚踏面板,两个脚踏区域中的脚踏面板连为一体,一体成型制造的脚踏面板设置在支撑骨架的中间并遮盖加强槽和车轮连接部;脚踏面板采用具有柔韧性或弹性的塑料和/或橡胶制成薄板状。
[0023]一种平衡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支撑骨架。
[0024]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支撑骨架为一体成型的硬质塑料结构,这样支撑骨架可暴露于车体外面,可有更多的外观造型,车体内部结构更加简单,空间更大,采用加强槽结构在保证车体承重能力的情况下,降低了平衡车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2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平衡车的爆炸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平衡车的立体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平衡车的结构示意图(去除一体式脚踏面板);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平衡车的结构示意图(去除下壳体);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支撑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安装有传感器和加强件);
[0031]图6为图5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32]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支撑骨架的结构示意图(未安装有传感器和加强件);
[0033]图8为图7的B处局部放大图;
[0034]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支撑骨架的局部剖视图;
[0035]图10为本专利技术脚踏面板的底部示意图;
[0036]图11为图10的C处放大图;
[0037]图12为本专利技术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3为本专利技术平衡车的俯视图;
[0039]图14为图13的I

I剖视图;
[0040]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1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42]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43]1、车轮;101、车轮轴固定板;102、车轮轴压板;103、紧固件;2、脚踏面板;3、加强件;4、传感器;401、固定部;4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衡车的支撑骨架,包括用于与车轮连接的车轮连接部和用于供骑乘者踩踏承载的支撑部,其特征在于,该支撑骨架为一整体结构,该支撑骨架具有用于分别形成两个脚踏区域的两个板状支撑部,两个板状支撑部之间是用于连接两个板状支撑部的的中间连接部,该支撑骨架的两端为车轮连接部,在两个车轮连接部之间设置有横跨两个板状支撑部的加强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衡车的支撑骨架,其特征在于,该支撑骨架为一体成型的硬质塑料结构;车轮连接部通过车轮轴固定板和车轮轴压板上下配合夹持固定车轮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衡车的支撑骨架,其特征在于,支撑骨架上面设有用于嵌设车轮轴固定板的固定板安装槽和用于骑乘者踩踏防滑的防滑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衡车的支撑骨架,其特征在于,加强槽位于车轮轴线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衡车的支撑骨架,其特征在于,在加强槽内填充设置有刚性的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包括金属管件、金属杆件、塑料管件、塑料杆件或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丹胡新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骑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