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开门液化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9234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41
一种双开门液化炉,包括液化炉本体,液化炉本体左侧设有左小车,液化炉本体的右侧设有右小车,液化炉本体的左侧和右侧均开设有开口,液化炉本体的左侧设有液化炉左侧门,液化炉本体的右侧设有液化炉右侧门,液化炉本体的左侧和右侧均设有升降机构,升降结构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梁的两端设有支撑柱,支撑梁的两端设有调节电机,调节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延伸到支撑梁的下方,调节电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调节丝杠的上端可拆卸固定连接,液化炉左侧门和液化炉右侧门的两侧均设有与调节丝杠一一对应设置的支撑块,支撑块上开设有有与调节丝杠对应设置的螺纹孔,支撑块与调节丝杠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开门液化炉


[0001]本技术属于液化炉
,尤其涉及一种双开门液化炉。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工厂实用的液化炉,大都只开设有一个送料口,冲过送料车将待液化的工件输送到液化炉内进行处理,工件处理完毕后,通过小车将工件取出,但是常规液化炉液化时,液化炉由于高温焙烧的缘故,液化炉型壳温度高达800度以上,工作人员装下一炉时会因为温度高而无法操作,必须等液化炉冷却到常温才能取下工件,装下一批工件,但是由于等待时间,液化炉内温度损失较大,不仅浪费了能耗,同时生产效率较低,因此现有的液化炉结构不合理,不能够满足工厂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液化炉结构不合理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双开门液化炉,包括液化炉本体,液化炉本体内的地面上铺设有行走轨道,行走轨道的左右两端均延伸出液化炉本体,且液化炉本体左侧设有左小车,液化炉本体的右侧设有右小车,左小车和右小车起到运送工件的作用,左小车和右小车均装配在行走轨道上,液化炉本体的左侧和右侧均开设有开口,液化炉本体的左侧设有液化炉左侧门,液化炉本体的右侧设有液化炉右侧门,液化炉本体的左侧和右侧均设有升降机构,升降结构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梁,支撑梁起到支撑作用,支撑梁位于液化炉本体的上方,且支撑梁的两端均设有竖直设置的支撑柱,两个支撑柱分别位于液化炉本体的两侧,支撑柱的底端固定在地面上,两个支撑柱与液化炉本体之间均设有竖直设置的调节丝杠,两个调节丝杠对称设置,且调节丝杠的下端均通过轴承座可转动设置在地面上,支撑梁的两端设有与调节丝杠一一对应设置的调节电机,调节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延伸到支撑梁的下方,调节电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调节丝杠的上端可拆卸固定连接,液化炉左侧门和液化炉右侧门的两侧均设有与调节丝杠一一对应设置的支撑块,支撑块上开设有有与调节丝杠对应设置的螺纹孔,支撑块与调节丝杠螺纹连接。液化炉本体左侧的两个调节电机同时启动,且两个调节电机均正时针转动,调节丝杠在调节电机的带动下正时针转动,液化炉左侧门沿调节丝杠匀速向上移动,两个调节电机逆时针转动,液化炉左侧门沿调节丝杠匀速向下移动;液化炉本体右侧的两个调节电机同时启动,且两个调节电机均正时针转动,调节丝杠在调节电机的带动下正时针转动,液化炉右侧门沿调节丝杠匀速向上移动,两个调节电机逆时针转动,液化炉右侧门沿调节丝杠匀速向下移动。
[0004]优选地,液化炉左侧门和液化炉右侧门均包括耐热层、隔热层和绝热层,耐热层设置在靠近液化炉本体的一侧,隔热层设置在耐热层与绝热层之间,支撑块与绝热层固连。
[0005]优选地,液化炉本体的外侧设有起防护作用的壳体。
[0006]优选地,液化炉左侧门和液化炉右侧门的横截面均大于液化炉本体左右两侧的开口。
[0007]优选地,行走轨道的顶端低于地面,液化炉左侧门和液化炉右侧门能够更好的封闭液化炉本体。
[0008]优选地,调节电机均通过线缆连接电源,调节电机均通过线缆连接PLC控制器。
[0009]采用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10]液化炉左侧门和液化炉右侧门在升降机的作用下,可以实现在竖直方向上自由升降,当左小车上的工件在液化炉内完成液化时,通过调节电机提升液化炉左侧门,将左小车从液化炉内移出,关闭液化炉左侧门,打开液化炉右侧门,将右小车送入液化炉内,关闭液化炉右侧门,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能耗;耐热层和隔热层均对液化炉内的高温起到隔绝作用,减少了液化炉内热量的散失,保护了调节丝杠,同时减小了能量的散失;液化炉本体外侧壳体的设置,起到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液化炉左侧门的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1、液化炉本体;2、行走轨道;3、左小车;4、右小车;5、液化炉左侧门;6、液化炉右侧门;7、升降机构;11、壳体;51、支撑块;52、耐热层;53、隔热层;54、绝热层;71、支撑框架;72、支撑柱;73、支撑梁;74、调节丝杠;75、轴承座;76、调节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

3所示,一种双开门液化炉,包括液化炉本体1,液化炉本体1内的地面上铺设有行走轨道2,行走轨道2的左右两端均延伸出液化炉本体1,且液化炉本体1左侧设有左小车3,液化炉本体1的右侧设有右小车4,左小车3和右小车4起到运送工件的作用,左小车3和右小车4均装配在行走轨道2上,液化炉本体1的左侧和右侧均开设有开口,液化炉本体1的左侧设有液化炉左侧门5,液化炉本体1的右侧设有液化炉右侧门6,液化炉本体1的左侧和右侧均设有升降机构7,升降结构7包括支撑框架71,支撑框架71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梁73,支撑梁73起到支撑作用,支撑梁73位于液化炉本体1的上方,且支撑梁73的两端均设有竖直设置的支撑柱72,两个支撑柱72分别位于液化炉本体1的两侧,支撑柱72的底端固定在地面上,两个支撑柱72与液化炉本体1之间均设有竖直设置的调节丝杠74,两个调节丝杠74对称设置,且调节丝杠74的下端均通过轴承座75可转动设置在地面上,支撑梁73的两端设有与调节丝杠74一一对应设置的调节电机76,调节电机76的动力输出轴延伸到支撑梁73的下方,调节电机76的动力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调节丝杠74的上端可拆卸固定连接,液化炉左侧门5和液化炉右侧门6的两侧均设有与调节丝杠74一一对应设置的支撑块51,支撑块51上开设有有与调节丝杠74对应设置的螺纹孔,支撑块51与调节丝杠74螺纹连接。液化炉本体1左侧的两个调节电机76同时启动,且两个调节电机76均正时针转动,调节丝杠74在调节电机76的带动下正时针转动,液化炉左侧门5沿调节丝杠74匀速向上移动,两个调节电机76逆时针转动,液化炉左侧门5沿调节丝杠74匀速向下移动;液化炉本体1右侧的两个调节电机76同时启动,且两个调节电机76均正时针转动,调节丝杠74在调节电机76的带动下正时针转动,液化炉右侧门6沿调节丝杠74匀速向上移动,两个调节电机76逆时针转动,液化炉
右侧门5沿调节丝杠74匀速向下移动。
[0016]优选地,液化炉左侧门5和液化炉右侧门6均包括耐热层52、隔热层53和绝热层54,耐热层52设置在靠近液化炉本体1的一侧,隔热层53设置在耐热层52与绝热层54之间,支撑块51与绝热层54固连。
[0017]优选地,液化炉本体1的外侧设有起防护作用的壳体11。
[0018]优选地,液化炉左侧门5和液化炉右侧门6的横截面均大于液化炉本体1左右两侧的开口。
[0019]优选地,行走轨道2的顶端低于地面,液化炉左侧门5和液化炉右侧门6能够更好的封闭液化炉本体1。
[0020]优选地,调节电机76均通过线缆连接电源,调节电机均通过线缆连接PLC控制器。
[0021]使用过程:
[0022]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将待液化的工件搬运到左小车3上,而后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开门液化炉,包括液化炉本体,液化炉本体内的地面上铺设有行走轨道,行走轨道的左右两端均延伸出液化炉本体,且液化炉本体左侧设有左小车,液化炉本体的右侧设有右小车,左小车和右小车均装配在行走轨道上,其特征在于:液化炉本体的左侧和右侧均开设有开口,液化炉本体的左侧设有液化炉左侧门,液化炉本体的右侧设有液化炉右侧门,液化炉本体的左侧和右侧均设有升降机构,升降结构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梁,支撑梁位于液化炉本体的上方,且支撑梁的两端均设有竖直设置的支撑柱,两个支撑柱分别位于液化炉本体的两侧,支撑柱的底端固定在地面上,两个支撑柱与液化炉本体之间均设有竖直设置的调节丝杠,两个调节丝杠对称设置,且调节丝杠的下端均通过轴承座可转动设置在地面上,支撑梁的两端设有与调节丝杠一一对应设置的调节电机,调节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延伸到支撑梁的下方,调节电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调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守军李云飞段德永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天缘精工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