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集水井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78934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37
本申请涉及一种预制集水井结构,属于水井施工领域,包括有井本体,井本体包括有环形底座以及自下至上依次堆砌的砌块层,每层砌块层均包括有多块弧形的预制砌块,位于下层的砌块层与位于上层的砌块层的对接缝内设置有横向浇筑通道,在横向浇筑通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浇筑体,同一砌块层相邻的两个预制砌块之间的对接缝内设置有竖向浇筑通道,竖向浇筑通道内部设置有第二浇筑体,预制砌块上设置有与横向浇筑通道以及竖向浇筑通道内部相连通的注浆通道和排气通道,注浆通道和排气通道内可拆卸有封堵件。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预制集水井结构的施工方法。本申请具有降低集水井的预制砌块之间对接缝漏水情况的发生。间对接缝漏水情况的发生。间对接缝漏水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集水井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水井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制集水井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集水井,有时也称集水井,是在埋设地下管道时每隔一段距离,或在转弯处用砌块砌成上面加盖的圆形的井。便于平时管道检查和疏通。
[0003]现在对于集水井的建造普遍采用的是混凝土砌块,目前的这些混凝土砌块是通过多块混凝土砌块的配合安装组成一层圆柱体井身,然后通过一层一层的混凝土砌块将井身修砌拼装起来,形成具有一定深度的具有内外圆弧面的、整体为圆柱体的井身。
[0004]现有的集水井建造时大多仅在混凝土砌块的各接缝处表面涂覆一层混凝土层,防水效果一般,长期使用后砌块之间的对接缝处的混凝土容易出现腐蚀、碎裂甚至脱落的情况,从而使对接缝处出现漏水问题,后续维修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降低集水井的预制砌块之间对接缝漏水情况的发生,本申请提供一种预制集水井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预制集水井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预制集水井结构,包括有井本体,所述井本体包括有环形底座以及位于所述环形底座上方自下至上依次堆砌的砌块层,每层砌块层均包括有多块弧形的预制砌块,同一砌块层的预制砌块之间左右依次对接从而围成一个环形结构,位于下层的砌块层与位于上层的砌块层的对接缝内设置有横向浇筑通道,在所述横向浇筑通道的内部设置有由混凝土凝固而成的第一浇筑体,同一砌块层相邻的两个预制砌块之间的对接缝内设置有竖向浇筑通道,所述竖向浇筑通道内部设置有由混凝土凝固而成的第二浇筑体,所述横向浇筑通道与所述竖向浇筑通道相连通,所述预制砌块上设置有与横向浇筑通道以及竖向浇筑通道内部相连通的注浆通道和排气通道,所述注浆通道和排气通道内可拆卸有用于将注浆通道和排气通道封闭的封堵件。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集水井的建造的时候,通过在上下两层的砌块层之间设置横向浇筑通道,并向横向浇筑通道内部浇筑混凝土从而形成第一浇筑体,通过在同一砌块层相邻的两个预制砌块之间形成竖向浇筑通道,并在竖向浇筑通道内浇筑混凝土从而形成第二浇筑体,第一浇筑体和第二浇筑体能够将预制砌块之间的对接缝进行封堵,使预制砌块之间的对接缝之间不易出现漏水的情况。再有第一浇筑体和第二浇注体能够在预制砌块的内部形成一个整体结构,既能够起到减少预制砌块之间漏水情况的发生,同时能够增加最终成型的集水井的结构强度。
[0008]可选的,所述预制砌块包括同轴设置的内侧弧形部和外侧弧形部,所述内侧弧形部的顶端端面低于外侧弧形部的顶端端面,所述内侧弧形部的底端端面低于外侧弧形部的底端端面,所述内侧弧形部的顶端表面设置有第一顶端浇筑槽,所述内侧弧形部的底端表
面设置有第一底端浇筑槽,所述外侧弧形部的顶端表面设置有第二顶端浇筑槽,所述外侧弧形部的底端表面设置有第二底端浇筑槽,上下两层砌块层的预制砌块,上层的预制砌块的第一底端浇筑槽与下层的预制砌块的第一顶端浇筑槽对接,上层的预制砌块的第二底端浇筑槽与下层的预制砌块的第二砌块相对接从而形成两条所述的横向浇筑通道。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上下两层的砌块层之间形成两条高低不同的横向浇筑通道,当横向浇筑通道内的混凝土凝固成第一浇筑体的时候,能够更好的将上下两层砌块层之间的对接缝进行封堵,使上下两层砌块层之间的对接缝更加不易出现漏水的情况。
[0010]可选的,所述内侧弧形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将第一顶端浇筑槽和第一底端浇筑槽相连通的第一竖向浇筑槽;所述外侧弧形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将第二顶端浇筑槽和第二底端浇筑槽相连通的第二竖向浇筑槽;同一砌块层中相邻的两个预制砌块对接时,两个预制砌块相对的一侧侧壁面上的第一竖向浇筑槽之间相对,第二竖向浇筑槽之间相对从而形成两条所述的竖向浇筑通道。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同一砌块层相邻的两个预制砌块之间形成两条竖向浇筑槽,当竖向浇筑槽内的混凝土凝固成第二浇筑体的时候,能够更好的对同一砌块层相邻的两个预制砌块之间的对接缝进行封堵,使相邻的预制砌块之间的对接缝更加不易出现漏水的情况。
[0012]可选的,所述第一顶端浇筑槽、第二顶端浇筑槽、第一底端浇筑槽以及第二底端浇筑槽均为燕尾槽。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横向浇筑通道内的混凝土凝固的时候,成型的第一浇筑体将上下相邻的预制砌块之间固定死,使集水井在后期使用的时候上下相邻的预制砌块之间不易出现分离、错位的情况。
[0014]可选的,每层砌块层的内侧均设置有内撑环。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砌块层的结构进行加固,使集水井在建造的过程中砌块层之间不易发生变形。
[0016]可选的,所述预制砌块的外侧设置有凸柱,上下相连的砌块层之间,位于下层的预制砌块的凸柱与位于上层的预制砌块的凸柱之间设置有绑绳。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绑绳将上下的预制砌块之间绑固在一起,从而在向横向浇筑通道以及竖向浇筑通道内注入混凝土的时候,预制砌块之间的位置不易发生移动。
[0018]可选的,所述预制砌块的左右两侧的侧壁面上,其中一侧的侧壁面上设置有插接槽,另一侧的侧壁面上设置有插接块。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相邻的预制砌块对接的时候,将插接块插入到相邻的预制砌块的插接槽内,从而能够更好的将相邻的预制砌块进行对接,保证相邻的预制砌块之间相对位置的稳定性,降低出现前后错位的情况。
[0020]可选的,所述井本体的外侧还设置有保温层。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集水井的保温能力,是集水井内部的井水在寒冷天气下不易出现冻结的情况。
[002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施工所述的预制集水井结构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
方案:一种用于施工所述的预制集水井结构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平整工作井的井底地面;第二步、在平整好的工作井的井底地面上根据设计位置首先放置环形底座,并将环形底座固定在工作井的井底地面上;第三步、在环形底座的顶部首先码放第一层的砌块层;第四步、通过注浆装置向预制砌块的注浆通道内注入混凝土砂浆,直至混凝土砂浆自排气通道中流出,然后通过封堵件将注浆通道和换气通道封闭,然后开始码放上一层的砌块层;重复第四步、直至井本体达到设计高度。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集水井的建造的时候,通过在上下两层的砌块层之间设置横向浇筑通道,并向横向浇筑通道内部浇筑混凝土从而形成第一浇筑体,通过在同一砌块层相邻的两个预制砌块之间形成竖向浇筑通道,并在竖向浇筑通道内浇筑混凝土从而形成第二浇筑体,第一浇筑体和第二浇筑体能够将预制砌块之间的对接缝进行封堵,使预制砌块之间的对接缝之间不易出现漏水的情况。再有第一浇筑体和第二浇注体能够在预制砌块的内部形成一个整体结构,既能够起到减少预制砌块之间漏水情况的发生,同时能够增加最终成型的集水井的结构强度。
[0024]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集水井结构,包括有井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井本体(1)包括有环形底座(11)以及位于所述环形底座(11)上方自下至上依次堆砌的砌块层(12),每层砌块层(12)均包括有多块弧形的预制砌块(121),同一砌块层(12)的预制砌块(121)之间左右依次对接从而围成一个环形结构,位于下层的砌块层(12)与位于上层的砌块层(12)的对接缝内设置有横向浇筑通道,在所述横向浇筑通道的内部设置有由混凝土凝固而成的第一浇筑体(3),同一砌块层(12)相邻的两个预制砌块(121)之间的对接缝内设置有竖向浇筑通道,所述竖向浇筑通道内部设置有由混凝土凝固而成的第二浇筑体(4),所述横向浇筑通道与所述竖向浇筑通道相连通,所述预制砌块(121)上设置有与横向浇筑通道以及竖向浇筑通道内部相连通的注浆通道(1219)和排气通道(12110),所述注浆通道(1219)和排气通道(12110)内可拆卸有用于将注浆通道(1219)和排气通道(12110)封闭的封堵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集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砌块(121)包括同轴设置的内侧弧形部(1211)和外侧弧形部(1212),所述内侧弧形部(1211)的顶端端面低于外侧弧形部(1212)的顶端端面,所述内侧弧形部(1211)的底端端面低于外侧弧形部(1212)的底端端面,所述内侧弧形部(1211)的顶端表面设置有第一顶端浇筑槽(1213),所述内侧弧形部(1211)的底端表面设置有第一底端浇筑槽(1215),所述外侧弧形部(1212)的顶端表面设置有第二顶端浇筑槽(1214),所述外侧弧形部(1212)的底端表面设置有第二底端浇筑槽(1216),上下两层砌块层(12)的预制砌块(121),上层的预制砌块(121)的第一底端浇筑槽(1215)与下层的预制砌块(121)的第一顶端浇筑槽(1213)对接,上层的预制砌块(121)的第二底端浇筑槽(1216)与下层的预制砌块(121)的第二砌块相对接从而形成两条所述的横向浇筑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集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弧形部(121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将第一顶端浇筑槽(1213)和第一底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伯乐王福新朱亚楠马新慧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碧鑫水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