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排乘客头部保护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5650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驾乘安全技术领域的汽车后排乘客头部保护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汽车后排乘客头部保护装置的控制方法。后排座椅头枕(6)的后排头枕发泡(3)内设置后排头枕气囊(1),后排座椅头枕(6)每侧分别设置缺口部,气囊控制部件控制后排头枕气囊(1)启动后,充气后的后排头枕气囊(1)每侧分别从一个对应的缺口部向后排座椅头枕(6)外部冲出,从而在后排座椅头枕(6)外部每侧分别形成后排乘客头部保护凸部(11)的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后排乘客头部保护装置及控制方法,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后,能够隔离后排乘员头部,并且在发生撞击时对头部提供缓冲保护,降低后排乘员头部伤害风险,提高驾乘人员安全和整车安全性能。提高驾乘人员安全和整车安全性能。提高驾乘人员安全和整车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后排乘客头部保护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驾乘安全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汽车后排乘客头部保护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汽车后排乘客头部保护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大幅提高,每年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随之大幅增加。汽车的被动安全性能也就自然而然的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表明,在侧面碰撞事故中,后排乘员有效佩戴安全带的情况下,帘式气囊可更好的保护人体与车体结构发生碰撞,减少伤害。但后排乘员在车辆发生撞击后,回弹过程中由于没有其他有效约束,存在和车内其他乘员或物体发生撞击的风险。现有技术的缺陷是:在侧面碰撞事故中,后排乘员有效佩戴安全带的情况下,帘式气囊可更好的保护人体与车体结构发生碰撞,减少伤害。但后排乘员在车辆发生撞击后,回弹过程中由于没有其他有效约束,存在和车内其他乘员或物体发生撞击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后,能够有效隔离后排乘员头部,并且在发生撞击时对头部提供缓冲保护,降低后排乘员头部伤害风险,提高驾乘人员安全和整车安全性能的汽车后排乘客头部保护装置。
[0004]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汽车后排乘客头部保护装置,包括后排座椅靠背,后排座椅靠背上安装后排座椅头枕,后排座椅头枕内设置后排头枕发泡,后排头枕发泡内设置后排头枕气囊,后排头枕气囊与气囊控制部件连接,后排座椅头枕每侧分别设置缺口部,后排座椅头枕外部套装头枕面套,气囊控制部件控制后排头枕气囊启动后,充气后的后排头枕气囊每侧分别从一个对应的缺口部向后排座椅头枕外部冲出,从而在后排座椅头枕外部每侧分别形成长方形或椭圆形的后排乘客头部保护凸部的结构。
[0006]所述的后排座椅头枕外部每侧分别形成长方形或椭圆形的后排乘客头部保护凸部时,长方形或椭圆形的后排乘客头部后排乘客头部保护凸部同时在车辆的X方向和Y方向延伸,后排乘客头部保护凸部在车辆的X方向延伸时,每侧的后排乘客头部保护凸部分别向车头方向延伸,后排乘客头部保护凸部在车辆的X方向延伸时,一个后排乘客头部保护凸部向车辆的左车门方向延伸,另一个后排乘客头部保护凸部向车辆的右车门方向延伸。
[0007]所述的后排座椅头枕外部每侧分别形成长方形或椭圆形的后排乘客头部保护凸部时,每个后排座椅靠背上分别形成在水平方向呈n字形的保护结构,保护结构开口朝向车头方向。
[0008]所述的气囊控制部件未控制后排头枕气囊启动时,后排头枕气囊设置为能够处于受到后排头枕发泡包裹状态的结构。
[0009]所述的汽车后排乘客头部保护装置的后排座椅靠背通过后排头枕套管与后排座椅头枕连接。
[0010]所述的头枕面套封闭包裹后排座椅头枕。
[0011]所述的后排座椅靠背位置设置后排安全带。
[0012]所述的后排座椅靠背设置多个,每个后排座椅靠背上方分别通过一个后排头枕套管连接一个后排座椅头枕。
[0013]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步骤简单,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后,能够有效隔离后排乘员头部,并且在发生撞击时对头部提供缓冲保护,降低后排乘员头部伤害风险,提高驾乘人员安全和整车安全性能的汽车后排乘客头部保护装置的控制方法。
[0014]所述的汽车后排乘客头部保护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步骤为:
[0015]S1.在后排座椅靠背上安装后排座椅头枕,后排座椅头枕内设置后排头枕发泡,后排头枕发泡内设置后排头枕气囊,后排头枕气囊与气囊控制部件连接,后排座椅头枕每侧分别设置缺口部;
[0016]S2.车辆未发生侧面碰撞时,气囊控制部件不会向头枕气囊发出点火信号,气囊控制部件不会控制后排头枕气囊启动时,此时后排头枕气囊不会进行充气,后排头枕气囊处于受到后排头枕发泡包裹的状态;
[0017]S3.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气囊控制部件向头枕气囊发出点火信号,气囊控制部件控制后排头枕气囊启动,后排头枕气囊进行充气,充气后的后排头枕气囊每侧分别从一个对应的缺口部向后排座椅头枕外部冲出,从而在后排座椅头枕外部每侧分别形成长方形或椭圆形的后排乘客头部保护凸部;
[0018]S4.后排座椅头枕外部每侧分别形成长方形或椭圆形的后排乘客头部保护凸部时,每个后排座椅靠背上分别形成在水平方向呈n字形的保护结构,保护结构开口朝向车头方向。
[0019]所述的后排座椅头枕外部每侧分别形成长方形或椭圆形的后排乘客头部保护凸部时,长方形或椭圆形的后排乘客头部保护凸部同时在车辆的X方向和Y方向延伸,后排乘客头部保护凸部在车辆的X方向延伸时,每侧的后排乘客头部保护凸部分别向车头方向延伸,后排乘客头部保护凸部在车辆的X方向延伸时,一个后排乘客头部保护凸部向车辆的左车门方向延伸,另一个后排乘客头部保护凸部向车辆的右车门方向延伸。
[0020]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所述:
[002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后排乘客头部保护装置及控制方法,控制步骤为:在后排座椅靠背上安装后排座椅头枕,后排座椅头枕内设置后排头枕发泡,后排头枕发泡内设置后排头枕气囊,后排头枕气囊与气囊控制部件连接,后排座椅头枕每侧分别设置缺口部;车辆未发生侧面碰撞时,气囊控制部件不会向头枕气囊发出点火信号,气囊控制部件不会控制后排头枕气囊启动时,此时后排头枕气囊不会进行充气,后排头枕气囊处于受到后排头枕发泡包裹的状态;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气囊控制部件向头枕气囊发出点火信号,气囊控制部件控制后排头枕气囊启动,后排头枕气囊进行充气,充气后的后排头枕气囊每侧分别从一个对应的缺口部向后排座椅头枕外部冲出,从而在后排座椅头枕外部每侧分别形成长方形或椭圆形的后排乘客头部保护凸部;后排座椅头枕外部每侧分别形成长方形或椭圆形的后排乘客头部保护凸部时,每个后排座椅靠背上分别形成在水平方向呈n字形的保护结构,保
护结构开口朝向车头方向,而后排乘员头部刚好卡装在n字形的保护结构内,实现保护。这样,当未发生侧面碰撞时,后排头枕气囊不会动作,布置在发泡内,而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后排头枕气囊接收气囊控制部件发出的到点火信号,气囊点火,高压气体充入气囊内部,后排头枕气囊从后来座椅头枕两侧分别冲破头枕面套,在乘员两侧展开,形成缓冲区域,进而保护后排乘员头部,规避和车内其他乘员或物体发生撞击的风险。这样,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后排乘客头部保护装置及控制方法,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后,能够隔离后排乘员头部,并且在发生撞击时对头部提供缓冲保护,降低后排乘员头部伤害风险,提高驾乘人员安全和整车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0022]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的A

A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排乘客头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排座椅靠背(5),后排座椅靠背(5)上安装后排座椅头枕(6),后排座椅头枕(6)内设置后排头枕发泡(3),后排头枕发泡(3)内设置后排头枕气囊(1),后排头枕气囊(1)与气囊控制部件连接,后排座椅头枕(6)每侧分别设置缺口部,后排座椅头枕(6)外部套装头枕面套(2),气囊控制部件控制后排头枕气囊(1)启动后,充气后的后排头枕气囊(1)每侧分别从一个对应的缺口部向后排座椅头枕(6)外部冲出,从而在后排座椅头枕(6)外部每侧分别形成长方形或椭圆形的后排乘客头部保护凸部(11)的结构;所述的后排座椅头枕(6)外部每侧分别形成长方形或椭圆形的后排乘客头部保护凸部(11)时,长方形或椭圆形的后排乘客头部后排乘客头部保护凸部(11)同时在车辆的X方向和Y方向延伸,后排乘客头部保护凸部(11)在车辆的X方向延伸时,每侧的后排乘客头部保护凸部(11)分别向车头方向延伸,后排乘客头部保护凸部(11)在车辆的X方向延伸时,一个后排乘客头部保护凸部(11)向车辆的左车门方向延伸,另一个后排乘客头部保护凸部(11)向车辆的右车门方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排乘客头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排座椅头枕(6)外部每侧分别形成长方形或椭圆形的后排乘客头部保护凸部(11)时,每个后排座椅靠背(5)上分别形成在水平方向呈n字形的保护结构(12),保护结构(12)开口朝向车头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后排乘客头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控制部件未控制后排头枕气囊(1)启动时,后排头枕气囊(1)设置为能够处于受到后排头枕发泡(3)包裹状态的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后排乘客头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车后排乘客头部保护装置的后排座椅靠背(5)通过后排头枕套管(4)与后排座椅头枕(6)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后排乘客头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头枕面套(2)封闭包裹后排座椅头枕(6)。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后排乘客头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排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震界卢映辉杜燕军徐晓波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凯翼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