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生物的水生态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4010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微生物的水生态修复装置,本装置包括透明软管,透明软管上设置有若干出水孔,光催化结构设置在透明软管内,微生物载体固定架设置在透明软管上。本装置不仅节约了空间面积,还能增强微生物的光合作用,提高微生物的污水处理效率。高微生物的污水处理效率。高微生物的污水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微生物的水生态修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修复装置,具体涉及基于微生物的水生态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城市湖泊污染类型主要以富营养化为主,而受污染缓流水体底泥中污染物质的长期缓慢释放是水体生态修复的难点。现有湖泊治理、修复的方法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大类型。物理法主要以工程疏浚为主,具有见效快的优点,但投资大,并且由于富有养分的底泥被挖走后不利于其后的生态系统恢复,化学法主要以投放试剂为主,能有针对性地控制某些污染指标,但不能从根本上控制水体污染,且给水体带入了新的化学物质。
[0003]微生物固定化技术是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技术,它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游离微生物细胞、细胞器、酶或动植物细胞固定在某一特定空间范围内,使其高度聚集,并使其保留固有的活性,能在环境中连续和重复使用的技术,这种技术在诸多废水处理中体现出了非常大的优势。光催化技术由于其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具有节能绿色环保等效果,受到广泛关注,也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
[0004]近年来采用光催化技术与微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的装置来同步处理污水方法被广泛使用,例如申请号为CN202110656935.5的一种光催化联合微生物处理技术的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其采用可渗水和可透气的阻隔部件阻隔形成所述光催化处理段和所述微生物处理段,使污水先进入所述光催化处理段经历光催化反应之后,再流入所述微生物处理段经历微生物处理,以同步去除重金属、有机物和营养元素。再例如申请号为CN202121007560.1的一种光催化与微生物组合处理污水的装置,光催化和微生物处理各自可设为多级,实现对水体污染物的多元、深度降解,提高净化处理效果。
[0005]现有技术中,光催化和微生物处理分段设置,不能同时对污水进行光催化和微生物处理,且光催化装置和微生物处理装置的占地面积大,且污水在处理的过程中,需要从光催化和微生物光催化装置中流动,长期使用下,容易在光催化和微生物装置内造成堵塞,影响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基于微生物的水生态修复装置,通过将光催化结构设置在透明软管内,微生物处理结构设置在透明软管上,缩小了本装置占地面积,同时流入透明软管内的污水能够通过出水孔排出,避免污泥堵塞在透明软管内,且流动的水进一步的增加微生物的对污水的处理效率。
[0007]该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光催化结构和微生物处理结构,微生物处理结构包括微生物载体固定架和用于固定微生物的微生物载体,所述微生物载体固定在微生物载体固定架上,微生物载体固定架、固定微生物的微生物载体为现有的材料,只要能够实现对微生物进行吸附固定即可,用于处理污水的微生物也为现有的菌种,国内外有很多微
生物固定载体、微生物载体固定架以及用于处理污水的微生物的研究,本专利并没有对其进行改进,直接使用具有相应功能的微生物、固定载体、以及固定架即可,本专利技术人在此不做过多的阐述。
[0008]在进行污水处理时,现有专利通常将用于固定微生物的微生物载体设置在微生物载体固定架上,然后将微生物载体固定架设置在污水处理段上进行污水处理,上述方案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现有专利还有将固定有微生物的微生物载体放置在一个第一反应器内,将光催化处理结构放置在第二反应器中,污水分别流动到第一反应器、第二反应器内进行处理,上述方案存在所占空间面积大,且污水分别流动到第一反应器、第二反应器内时容易发生堵塞,影响使用效率。
[0009]基于此,本专利技术人设计了光催化结构、微生物处理结构相结合的装置,不仅能避免光催化结构和微生物处理结构堵塞的问题,同时能达到更好的污水处理效果。
[0010]具体的,本专利技术人将光催化结构设置在透明软管内,微生物载体固定架设置在透明软管上,且透明软管上设置有若干出水孔,微生物载体固定架上的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处理,光催化剂固定在透明软管内对污水进行处理,在本装置中光催化结构和微生物处理结构能够同时对污水进行处理,没有先后顺序,同时水在流动时,透明软管内的水还可以通过透明软管上的出水孔流出,在流出时,水对透明软管上的出水孔进行冲刷,避免污泥堵塞在出水孔上,使透明软管保持透明,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能够保证光催化结构对水污染的处理效果。其次,水在从出水孔流出的过程中,由于微生物载体固定架设置在透明软管上,出水孔流出的水还可以进一步的增加微生物载体固定架周围水流的流动方向和流动速率,通过增加水的流动方向和速率,对微生物载体固定架上的微生物不断碰撞,提高微生物的释放效率。
[0011]在此基础上,本装置的微生物载体固定架可以为任意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环形、三角形、矩形、网状结构,其中,当微生物载体固定架为网状结构时,可固定更多的微生物在其上,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具体的,微生物载体固定架还可以为闭合的网状结构,在本专利中,闭合的网状结构,可以为网状结构任一两处边缘处连通,也可以为多处边缘处连通的结构,还可以为边缘处完全闭合的结构。例如网状结构组成的圆筒形状,再例如三角形状的网状结构的任意两个角相互连接组成的闭合的网状结构,还可以为三角形状的网状结构的三个角相互连接组成的闭合的网状结构、在例如网状空心球体结构,网状空心球体结构为网状结构包裹成球形,该球形内部为空心。
[0012]其次,微生物载体固定架可连接在透明软管的任一位置,当微生物载体固定架为三角形的网状结构时,微生物载体固定架可以为其一端连接在透明软管上,还可以为透明软管垂直穿过微生物载体固定架所在平面并与微生物载体固定架连接,优选的,透明软管穿过微生物载体固定架内部,在本专利中,穿过微生物载体固定架内部指透明软管与微生物载体固定架所在平面之间具有角度,当透明软管穿过微生物载体固定架并与之连接时,透明软管从出水孔流出的水与微生物载体固定架更接近,因此出水孔流出的水能以更快的流速与微生物载体固定架发生碰撞,进而提高微生物的释放,其次,光催化结构上的光源能促进微生物的光合作用,进一步提高微生物的污水处理效率。优选的,微生物载体固定架为网状空心球体结构,透明软管与微生物载体固定架的轴线重合。即透明软管位于微生物载体固定架的内部,水从透明软管的出水孔流出后,流出的水对出水孔、微生物载体固定架进
行不断的冲刷,提高微生物的释放,且使透明软管保持干净避免堵塞,光催化结构中的光源对光催化剂进行照射使光催化剂对污水进行处理,同时光源还能有效的对微生物载体固定架上的微生物进行照射,提高微生物的光合作用,进一步的提高微生物的污水处理效率。
[0013]同时,在透明软管上可以设置若干微生物载体固定架,在节约空间的情况下,还能有效的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0014]对于光催化结构,本装置的光催化结构包括光导纤维层和光催化剂层,透明软管内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所述光导纤维层和所述光催化剂层。光导纤维层在内,光催化剂层包裹在光导纤维层外,光导纤维层发出光源时,能够更好的对光催化剂进行照射,光照充足且均匀,相对于现有技术在光催化剂一侧提供光源的技术而言,本方案的光催化剂能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微生物的水生态修复装置,包括光催化结构和微生物处理结构,微生物处理结构包括微生物载体固定架(4)和用于固定微生物的微生物载体,所述微生物载体固定在微生物载体固定架(4)上,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软管(1),透明软管(1)上设置有若干出水孔(11),光催化结构设置在透明软管(1)内,微生物载体固定架(4)设置在透明软管(1)上,微生物载体固定架(4)为网状结构,透明软管(1)上设置有循环泵(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生物的水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微生物载体固定架(4)为闭合的网状结构,透明软管(1)穿过微生物载体固定架(4)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微生物的水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微生物载体固定架(4)为网状空心球体结构,透明软管(1)与微生物载体固定架(4)的轴线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生物的水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光催化结构包括光导纤维层(3)和光催化剂层(2),透明软管(1)内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所述光导纤维层(3)和所述光催化剂层(2)。5.根据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秋实李谦罗业富任耕北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市靓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