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河道淤泥生态修复的菌种胶囊发射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2272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河道淤泥生态修复的菌种胶囊发射组件,涉及淤泥处理领域,浮板上设置有伸缩机构,伸缩机构的下端设置有投放腔,投放腔内设置有第一移动杆和两个第二移动杆,第一移动杆的下端穿过载物板,载物板与微生物菌种连接;投放腔内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使两个第二移动杆向下移动,第一移动杆向上移动,使两个第二移动杆的下端位于投放腔外,与载物板接触,第一移动杆与载物板分离。本装置通过伸缩机构能够直接将微生物菌种通过载物板投放到投放区域,能够准确的将微生物菌种投入淤泥中,且本装置与微生物菌种能够快速分离,不会将微生物菌种从淤泥中抽出,影响后续的淤泥处理效率。影响后续的淤泥处理效率。影响后续的淤泥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河道淤泥生态修复的菌种胶囊发射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淤泥处修复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河道淤泥生态修复的菌种胶囊发射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河流湖泊淤泥的修复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物理方式和生物方式。物理修复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机械干化、土工布袋干化或者淤泥自然干化的方法对河流湖泊淤泥进行脱水处理,然后进行后续处理。生物修复技术是指通过微生物、植物等的生命代谢活动来降解、吸收、转化河流湖泊淤泥中有害物质,从而达到河流湖泊淤泥中有害物质去除的目的。微生物治理技术操作简单,可以进行大量的河流湖泊淤泥治理。
[0003]申请号为CN202010299465.7的一种用于水生态治理的微生物投放装置,微生物菌种投放单元通过GPS定位模块、动力模块将该装置移动至设定的微生物菌种投放位置,移动到位后控制电磁阀进行微生物菌种投放。
[0004]但是,现有的投放结构通常通过喷射枪对微生物菌种进行投放,但是在水中,使用喷射枪投放不能确保微生物菌种准确投放在所需区域,并且若喷射枪喷射作用力较大,微生物菌种作用在淤泥上时,容易对微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河道淤泥生态修复的菌种胶囊发射组件,发射组件的下端与微生物菌种连接,其特征在于,发射组件包括伸缩机构,伸缩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8)和第二连接板(17),第一连接板(8)上设置有两个相互啮合的第一旋转齿轮(9),第二连接板(17)上设置有两个相互啮合的第二旋转齿轮(18),两个第一旋转齿轮(9)分别与两个第一作用杆(10)的一端连接,两个第一作用杆(10)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二作用杆(11)的一端铰链连接,两个第二作用杆(11)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旋转齿轮(18)连接,第一旋转齿轮(9)上连接有旋转杆,旋转杆用于带动第一旋转齿轮(9)周向旋转,第一旋转齿轮(9)旋转带动伸缩机构伸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淤泥生态修复的菌种胶囊发射组件,其特征在于,发射组件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伸缩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淤泥生态修复的菌种胶囊发射组件,其特征在于,若干伸缩机构沿竖直方向依次连接,相邻两个伸缩机构中,两个第一旋转齿轮(9)分别与两个第二旋转齿轮(18)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淤泥生态修复的菌种胶囊发射组件,其特征在于,伸缩机构的下端设置有投放腔(19),投放腔(19)内设置有第一移动杆(23)和第二移动杆(22),第一移动杆(23)的下端穿过载物板(16),载物板(16)与微生物菌种连接;投放腔(19)内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使第二移动杆(22)向下移动,第一移动杆(23)向上移动,使第二移动杆(22)的下端位于投放腔(19)外,与载物板(16)接触,第一移动杆(23)与载物板(16)分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淤泥生态修复的菌种胶囊发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投放腔(19)内设置有两个第二移动杆(22),第一移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秋实李谦罗业富任耕北常文辉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市靓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