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黑臭水体修复的生物膜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1865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黑臭水体修复的生物膜床,包括:膜床底座、迎水部、背水部和若干生物膜载体,所述迎水部的下端与所述膜床底座的一端连接,所述背水部的下端与所述膜床底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迎水部的上端和所述背水部的上端连接,所述迎水部和/或所述背水部上设置有若干所述生物膜载体。通过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且安装方便的生物膜床结构,保证了生物膜床上的生物膜载体与水体中的污染物可以良好接触,提高了生物膜床的抗水冲击力,增加了生物膜床对水体深度的适应能力,可以根据水体的实际深度进行高度方向上的调节。上的调节。上的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黑臭水体修复的生物膜床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膜床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黑臭水体修复的生物膜床。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向城市河道内排放,河道水体中有机碳污染物、有机氮污染物以及磷化合物负荷不断加大,污染物在水中分解时耗氧速率超过水生生物光合作用的复氧速率,导致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迅速下降,甚至消耗殆尽而出现无氧状态,有机物的分解从好氧转化为厌氧,最终导致出现水体黑臭现象,并使水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水体自净能力丧失,且无法自行恢复。而水生态修复一般包括物理、化学、生物膜法等方面的修复技术,其中生物膜法是指通过向水体中投放生物膜床,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环境,它利用微生物的自身代谢和繁殖,吸收和降解河道中的污染物,从而改善受污染水体。但是,在生物膜床的实际使用中,受到河床水体深度不一的影响,无法很好地调整生物膜床的安装,并且抗冲击能力较差,很容易被强水流冲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黑臭水体修复的生物膜床,包括:膜床底座、迎水部、背水部和若干生物膜载体,所述迎水部的下端与所述膜床底座的一端连接,所述背水部的下端与所述膜床底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迎水部的上端和所述背水部的上端连接,所述迎水部和/或所述背水部上设置有若干所述生物膜载体。
[0004]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膜床底座、所述迎水部和所述背水部共同形成一框架,所述框架于水流方向上的截面呈三角形设置。
[0005]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迎水部与所述膜床底座铰接,所述背水部与迎水部铰接,所述背水部与所述膜床底座可调节地相抵。
[0006]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膜床底座上形成有若干卡接部,若干所述卡接部沿所述膜床底座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背水部可操作地与任一所述卡接部相抵设置。
[0007]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膜床底座包括:底架、若干第一卡件和若干第二卡件,所述底架的一端与所述迎水部连接,所述底架的另一端的一侧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若干所述第一卡件,所述底架的另一端的另一侧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若干所述第二卡件,每一所述第一卡件均与一所述第二卡件相正对,所述背水部的下端的一侧可操作地抵于一所述第一卡件的一侧,所述背水部的下端的另一侧可操作地抵于一所述第二卡件的一侧。
[0008]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卡件的一端和每一所述第二卡件的一端均与所述底架的连接,每一所述第一卡件的另一端和每一所述第二卡件的另一端均向上延伸设置。
[0009]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底架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铰接件,所
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平行设置,所述铰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连接,所述迎水部的下端铰接于所述铰接件上,所述第一卡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卡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
[0010]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迎水部和所述背水部均呈框架结构设置。
[0011]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迎水部包括:第一连接条、第二连接条和第三连接条,所述第一连接条、所述第二连接条和所述第三连接条均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条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条的一端和所述第三连接条的一端均与所述膜床底座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条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条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连接条的另一端均与背水部铰接。
[0012]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背水部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和若干支撑条,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首尾依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迎水部铰接,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两端均与所述膜床底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均呈弧形设置,每一所述支撑条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每一所述支撑条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四连接件连接。
[0013]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通过对本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且安装方便的生物膜床结构,保证了生物膜床上的生物膜载体与水体中的污染物可以良好接触,提高了生物膜床的抗水冲击力,增加了生物膜床对水体深度的适应能力,可以根据水体的实际深度进行高度方向上的调节。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黑臭水体修复的生物膜床的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中:
[0016]1、膜床底座;2、迎水部;3、背水部;4、卡接部;11、底架;12、第一卡件;13、第二卡件;111、第一支撑件;112、第二支撑件;113、铰接件;21、第一连接条;22、第二连接条;23、第三连接条;31、第一连接件;32、第二连接件;33、第三连接件;34、第四连接件;35、支撑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
[0018]如图1所示,示出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用于黑臭水体修复的生物膜床,包括:膜床底座1、迎水部2、背水部3和若干生物膜载体,迎水部2的下端与膜床底座1的一端连接,背水部3的下端与膜床底座1的另一端连接,迎水部2的上端和背水部3的上端连接,迎水部2和/或背水部3上设置有若干生物膜载体。进一步地,本生物膜床的膜床底座1应紧贴河道的河床底部设置,且使得迎水部2朝向水流的来向设置,并且可在迎水部2和/或净水部上安装预制好的生物膜载体,通过迎水部2和背水部3形成对生物膜载体的稳定安装;同时,本说明中所出现的连接并不局限于是固定连接或是活动连接。
[0019]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膜床底座1、迎水部2和背水部3均采用不锈钢镀锌钢管焊接制成。
[0020]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膜床底座1、迎水部2和背水部3共同形成一框架,框架于水流方向上的截面呈三角形设置。进一步地,迎水部2的上端相对于下端朝向靠近膜
床底座1的另一端的方向倾斜设置,背水部3的上端相对于下端朝向靠近膜床底座1的一端的方向倾斜设置。
[0021]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迎水部2与膜床底座1铰接,背水部3与迎水部2铰接,背水部3与膜床底座1可调节地相抵。进一步地,背水部3的下端在沿水流的方向上可水平移动地调节安装至膜床底座1的不同位置,进而带动迎水部2和背水部3做转动,使得整个生物膜床的最上端的高度进行相应的上升或下降,从而适配不同深度的水体。
[0022]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膜床底座1上形成有若干卡接部4,若干卡接部4沿膜床底座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背水部3可操作地与任一卡接部4相抵设置。进一步地,卡接部4用于提供一与水流方向相反的阻挡以使得背水部3的下端受到水平反向上的限位,从而使得背水部3的下端在远离迎水部2的一侧上与卡接部4相抵。
[0023]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膜床底座1包括:底架11、若干第一卡件12和若干第二卡件13,底架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黑臭水体修复的生物膜床,其特征在于,包括:膜床底座、迎水部、背水部和若干生物膜载体,所述迎水部的下端与所述膜床底座的一端连接,所述背水部的下端与所述膜床底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迎水部的上端和所述背水部的上端连接,所述迎水部和/或所述背水部上设置有若干所述生物膜载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黑臭水体修复的生物膜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床底座、所述迎水部和所述背水部共同形成一框架,所述框架于水流方向上的截面呈三角形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黑臭水体修复的生物膜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迎水部与所述膜床底座铰接,所述背水部与迎水部铰接,所述背水部与所述膜床底座可调节地相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黑臭水体修复的生物膜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床底座上形成有若干卡接部,若干所述卡接部沿所述膜床底座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背水部可操作地与任一所述卡接部相抵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黑臭水体修复的生物膜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床底座包括:底架、若干第一卡件和若干第二卡件,所述底架的一端与所述迎水部连接,所述底架的另一端的一侧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若干所述第一卡件,所述底架的另一端的另一侧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若干所述第二卡件,每一所述第一卡件均与一所述第二卡件相正对,所述背水部的下端的一侧可操作地抵于一所述第一卡件的一侧,所述背水部的下端的另一侧可操作地抵于一所述第二卡件的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黑臭水体修复的生物膜床,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卡件的一端和每一所述第二卡件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满红徐健胡翰林陈长航卞虎雷李永超杨亚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达华测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