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盐水生产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3645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除盐水生产方法和装置,本装置包括工业水提供装置和第一连接管路;第一连接管路顺着工业水提供装置出水的方向依次导通过滤杀菌装置、反渗透装置、中间水箱以及混床进水口;反渗透装置连接有第二连接管路,第二连接管路顺着其内流体流向依次导通有浓水箱、浓水回收装置、以及中间水箱;从过滤杀菌装置到反渗透装置之间的第一连接管路通过分流接头导通第三连接管路的一端,第三连接管路的另一端与浓水箱导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浓水回收装置对反渗透装置所产生的浓水进行回收,以减少浓水的浪费量;通过将经过杀菌的工业水直接导入浓水回收装置内,以使得浓水回收装置临时充当反渗透装置,则可以稳定地保障混床的供水。水。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盐水生产方法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除盐水生产方法和装置,属于锅炉供水


技术介绍

[0002]除盐水主要是为锅炉制造纯水,特别现是干熄焦锅炉对水质要求较高,现在全国各地多数除盐水处理工艺多为反渗透 / 混床复合处理系统,除盐水系统所供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干熄焦锅炉及汽轮机的正常生产,稍有疏忽都会给企业生产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其中,混床是除盐水系统工艺的最后一道控制工序,它能去除水中的各种阴阳离子,使得出水电导率控制在 0.2μs/cm 以下,满足干熄焦系统用水要求。
[0003]但是上述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反渗透装置会产生较多体积的浓水(即渗透压较高的废水),一般现有技术中,直接将浓水弃用了,从而造成较多的资源浪费;并且,当反渗透装置因故障而无法工作时,则会导致除盐水生产无法进行,从而使得锅炉所需的除盐水将无法供给,影响生产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盐水生产方法和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直接弃用浓水造成较多的资源浪费;并且,当反渗透装置因故障而无法工作时,则会导致除盐水生产无法进行,从而使得锅炉所需的除盐水将无法供给,影响生产进度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除盐水生产方法,包括当反渗透装置能够正常工作时:a. 将工业水先后进行过滤和杀菌;b. 将经过杀菌的工业水导入反渗透装置内;c. 将经反渗透装置处理后产生的第一淡水导入中间水箱;d. 将经反渗透装置处理后产生的第一浓水导入至浓水箱;e. 将浓水箱内的第一浓水导入至浓水回收装置;f. 将经浓水回收装置处理后产生的第二淡水导入中间水箱;g. 将中间水箱内第一淡水和第二淡水混合后导入混床内,并将经浓水回收装置处理后产生的第二浓水排出;h. 经混床处理后的淡水即是成品除盐水;当反渗透装置因故障而无法工作时:a. 将工业水先后进行过滤和杀菌;b. 将经过杀菌的工业水导入浓水回收装置内;c. 将经浓水回收装置处理后产生的淡水导入中间水箱;d 将中间水箱内淡水导入混床内,并将经浓水回收装置处理后产生的浓水排出;
e. 经混床处理后的淡水即是成品除盐水。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进一步提供下述技术方案:一种装置,包括工业水提供装置和第一连接管路;所述第一连接管路顺着工业水提供装置出水的方向依次导通过滤杀菌装置、反渗透装置、中间水箱以及混床进水口;所述反渗透装置连接有第二连接管路,所述第二连接管路顺着其内流体流向依次导通有浓水箱、浓水回收装置、以及中间水箱;从所述过滤杀菌装置到反渗透装置之间的第一连接管路通过分流接头导通第三连接管路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接管路的另一端与浓水箱导通。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反渗透装置具有进水口、淡水出口以及浓水出口,所述第一连接管路导通的是反渗透装置的进水口和淡水出口。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接管路的最上游端导通的是反渗透装置的浓水出口。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连接管路的两端均设有截止阀;当反渗透装置能够正常工作时,两个所述截止阀均关闭;当反渗透装置因故障而无法工作时,两个所述截止阀均打开。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浓水回收装置是反渗透纯水装置,所述第二连接管路导通其进水口和淡水出口;所述浓水回收装置的浓水出口连接有浓水排放部件。
[0011]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浓水回收装置对反渗透装置所产生的浓水(高渗透压废水)进行回收,以减少浓水的浪费量,从而浓水回收装置形成对反渗透装置的节水机构,浓水回收装置的产水与除盐水站反渗透产水共同用于后续混床进水,当浓水的储存量达到阈值时,浓水回收装置开启,而当浓水的储存量下降至阈值以下时,浓水回收装置关闭;当反渗透装置故障时,浓水的储存量将逐渐下降至阈值以下,则浓水回收装置关闭,而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将经过杀菌的工业水直接导入浓水回收装置内,以使得浓水回收装置临时充当反渗透装置,则可以稳定地保障混床的供水,从而保证锅炉的生产。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工业水提供装置;2、第一连接管路;3、过滤杀菌装置;4、反渗透装置;5、中间水箱;6、混床;7、浓水箱;8、浓水回收装置;9、浓水排放部件;10、第二连接管道;11、第三连接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除盐水生产方法,包括
当反渗透装置能够正常工作时:a. 将工业水先后进行过滤和杀菌;b. 将经过杀菌的工业水导入反渗透装置内;c. 将经反渗透装置处理后产生的第一淡水导入中间水箱;d. 将经反渗透装置处理后产生的第一浓水导入至浓水箱;e. 将浓水箱内的第一浓水导入至浓水回收装置;f. 将经浓水回收装置处理后产生的第二淡水导入中间水箱;g. 将中间水箱内第一淡水和第二淡水混合后导入混床内,并将经浓水回收装置处理后产生的第二浓水排出;h. 经混床处理后的淡水即是成品除盐水;当反渗透装置因故障而无法工作时:a. 将工业水先后进行过滤和杀菌;b. 将经过杀菌的工业水导入浓水回收装置内;c. 将经浓水回收装置处理后产生的淡水导入中间水箱;d 将中间水箱内淡水导入混床内,并将经浓水回收装置处理后产生的浓水排出;e. 经混床处理后的淡水即是成品除盐水。
[0016]通过反渗透装置和浓水回收装置的相互配合,相当于使工业水渗透过滤两次,从而降低排废量,能够更加节约能源。
[0017]而且,浓水回收装置的开启和关闭被设置于与反渗透装置的浓水储量有关,能够在反渗透装置正常工作时,与反渗透装置可同步开启和关闭,避免额外的人为控制。
[0018]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实施本方法的装置,包括工业水提供装置1和第一连接管路2;所述第一连接管路2顺着工业水提供装置1出水的方向依次导通过滤杀菌装置3、反渗透装置4、中间水箱5以及混床6进水口;所述反渗透装置4连接有第二连接管路10,所述第二连接管路10顺着其内流体流向依次导通有浓水箱7、浓水回收装置8、以及中间水箱5;从所述过滤杀菌装置3到反渗透装置4之间的第一连接管路2通过分流接头导通第三连接管路11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接管路11的另一端与浓水箱7导通。
[0019]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反渗透装置4具有进水口、淡水出口以及浓水出口,所述第一连接管路2导通的是反渗透装置4的进水口和淡水出口。所述第二连接管路10的最上游端导通的是反渗透装置4的浓水出口。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三连接管路11的两端均设有截止阀;当反渗透装置4能够正常工作时,两个所述截止阀均关闭;当反渗透装置4因故障而无法工作时,两个所述截止阀均打开。
[0020]截止阀可以通过是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盐水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当反渗透装置能够正常工作时:a. 将工业水先后进行过滤和杀菌;b. 将经过杀菌的工业水导入反渗透装置内;c. 将经反渗透装置处理后产生的第一淡水导入中间水箱;d. 将经反渗透装置处理后产生的第一浓水导入至浓水箱;e. 将浓水箱内的第一浓水导入至浓水回收装置;f. 将经浓水回收装置处理后产生的第二淡水导入中间水箱;g. 将中间水箱内第一淡水和第二淡水混合后导入混床内,并将经浓水回收装置处理后产生的第二浓水排出;h. 经混床处理后的淡水即是成品除盐水;当反渗透装置因故障而无法工作时:a. 将工业水先后进行过滤和杀菌;b. 将经过杀菌的工业水导入浓水回收装置内;c. 将经浓水回收装置处理后产生的淡水导入中间水箱;d 将中间水箱内淡水导入混床内,并将经浓水回收装置处理后产生的浓水排出;e. 经混床处理后的淡水即是成品除盐水。2.一种用于实施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业水提供装置(1)和第一连接管路(2);所述第一连接管路(2)顺着工业水提供装置(1)出水的方向依次导通过滤杀菌装置(3)、反渗透装置(4)、中间水箱(5)以及混床(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林张云峰杨宏美仲严龚苏滨尹振中于小平周晖黄俊张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索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