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悬置的解耦膜、液压悬置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2741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悬置的解耦膜、液压悬置和车辆,液压悬置的解耦膜上设置有充气口,解耦膜内形成有腔室,腔室填充有非氧化气体,腔室与充气口相连通。可以通过控制腔室内的充气气压,来调整解耦膜的整体气压强度,从而可以调整液压悬置的阻尼和动刚度,实现对液压悬置的性能的精准控制,另外,腔室填充非氧化气体,这样在达到充气的效果的同时,也可以防止材质氧化。以防止材质氧化。以防止材质氧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悬置的解耦膜、液压悬置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液压悬置的解耦膜、液压悬置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大家对车辆的驾驶体验和乘坐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安全,还要求舒适性,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对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降低噪声的作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003]相关技术中,液压悬置内部液体流动会产生阻尼,液压悬置的阻尼对车辆振动的衰减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很难对液压悬置的性能进行精准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液压悬置的解耦膜,该液压悬置的解耦膜可以调整液压悬置阻尼和动刚度,实现对悬置性能的精准控制。
[0005]本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液压悬置。
[0006]本技术还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0007]根据本技术的液压悬置的解耦膜,所述解耦膜上设置有充气口,所述解耦膜内形成有腔室,所述腔室填充有非氧化气体,所述腔室与所述充气口相连通。
[0008]根据本技术的液压悬置的解耦膜,可以通过控制腔室内的充气气压,来调整解耦膜的整体气压强度,从而可以调整液压悬置的阻尼和动刚度,实现对液压悬置的性能的精准控制,另外,腔室填充非氧化气体,这样在达到充气的效果的同时,也可以防止材质氧化。
[0009]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解耦膜,包括:解耦膜内圈和解耦膜外圈,所述解耦膜外圈套设在所述解耦膜内圈的外周上,所述解耦膜内圈上设置有第一充气口,所述解耦膜内圈内形成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填充有非氧化气体,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一充气口相连通,所述解耦膜外圈上设置有第二充气口,所述解耦膜外圈内形成有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填充有非氧化气体,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二充气口相连通。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解耦膜内圈包括:内圈上膜片和内圈下膜片,所述内圈上膜片和所述内圈下膜片的边缘固定连接且内部形成有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一充气口设置于所述内圈上膜片或所述内圈下膜片;和/或所述解耦膜外圈包括:外圈上膜片和外圈下膜片,所述外圈上膜片和所述外圈下膜片的边缘固定连接且内部形成有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二充气口设置于所述外圈上膜片或所述外圈下膜片。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解耦膜内圈还包括:第一弹性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弹性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内圈上膜片和所述内圈下膜片之间,所述第一弹性连接结构为第一网状结构;和/或所述解耦膜外圈还包括:第二弹性连接结构,所述第二弹性连接结构
连接于所述外圈上膜片和所述外圈下膜片之间,所述第二弹性连接结构为第二网状结构。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网状结构包括:第一网板和多个第一连接丝,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丝连接于所述第一网板的两侧且分别连接于所述内圈上膜片和所述内圈下膜片上;和/或所述第二网状结构包括:第二网板和多个第二连接丝,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丝连接于所述第二网板的两侧且分别连接于所述外圈上膜片和所述外圈下膜片上。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网板还包括:第三连接丝和多个第四连接丝,多个所述第四连接丝沿径向延伸且沿周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三连接丝呈环形且连接于多个所述第四连接丝上;和/或所述第二网板还包括:第五连接丝和多个第六连接丝,多个所述第六连接丝沿径向延伸且沿周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五连接丝呈环形且连接于多个所述第六连接丝上。
[0014]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解耦膜内圈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呈点状或条状;和/或所述解耦膜外圈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呈点状或条状。
[0015]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解耦膜内圈的外周边缘和所述解耦膜外圈的内周边缘热熔连接。
[0016]根据本技术的液压悬置,包括:以上所述的液压悬置的解耦膜。
[0017]根据本技术的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液压悬置。
[0018]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9]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0]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解耦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解耦膜的的剖视图;
[0022]图3是流道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1、解耦膜;
[0025]2、解耦膜内圈;201、内圈上膜片;202、内圈下膜片;203、第一弹性连接结构;204、第一凸起;206、第一网板;207、第一连接丝;208、第三连接丝;209、第四连接丝;3、第一腔室;4、解耦膜外圈;401、外圈上膜片;402、外圈下膜片;403、第二弹性连接结构;404、第二凸起;406、第二网板;407、第二连接丝;408、第五连接丝;409、第六连接丝;5、第二腔室;6、流道板;7、上流道板;8、下流道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0027]下面参考图1

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液压悬置的解耦膜1,解耦膜1设置于液压装置的流道板6内。
[0028]根据本技术的液压悬置的解耦膜1,解耦膜1上设置有充气口,这样可以通过充气口向解耦膜1的内部进行充气,而且,需要说明的是,充气口对解耦膜1整体的影响度较低,一般可以通过热熔封口,可以设置在解耦膜1的任意位置。
[0029]如图1和图2所示,解耦膜1内形成有腔室,腔室填充有非氧化气体,例如氮气,这样可以达到充气的效果,也可以防止材质氧化,腔室与充气口相连通,这样在非氧化气体通过充气口充入后,可以进入到腔室内,从而使解耦膜1内部充满气体。
[0030]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液压悬置包括:上流道板7和下流道板8,解耦膜1可以在上流道板7和下流道板8之间浮动,可以调整解耦膜1的气压强度,从而调整液压悬置的阻尼和动刚度,实现对液压悬置的性能的精准控制。
[0031]其中,液压悬置内部液体流动会产生阻尼,通过控制上流道板7和下流道板8的距离控制解耦膜1的缝隙,从而调整液压悬置的阻尼。
[0032]在低频(0

20Hz)大振幅振动时,液体通过惯性通道在上流道板7和下流道板8之间流动,在流动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沿程能量损失和局部能量损失,产生大阻尼效应。
[0033]在高频(20Hz

250Hz)小振幅振动时,惯性通道的内阻力较大,液体不通过惯性通道流动,而通过解耦膜1的缝隙进行流动,产生阻尼效应。
[0034]由此,可以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悬置的解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耦膜(1)上设置有充气口,所述解耦膜(1)内形成有腔室,所述腔室填充有非氧化气体,所述腔室与所述充气口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悬置的解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耦膜(1)包括:解耦膜内圈(2)和解耦膜外圈(4),所述解耦膜外圈(4)套设在所述解耦膜内圈(2)的外周上,所述解耦膜内圈(2)上设置有第一充气口,所述解耦膜内圈(2)内形成有第一腔室(3),所述第一腔室(3)填充有非氧化气体,所述第一腔室(3)与所述第一充气口相连通,所述解耦膜外圈(4)上设置有第二充气口,所述解耦膜外圈(4)内形成有第二腔室(5),所述第二腔室(5)填充有非氧化气体,所述第二腔室(5)与所述第二充气口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悬置的解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耦膜内圈(2)包括:内圈上膜片(201)和内圈下膜片(202),所述内圈上膜片(201)和所述内圈下膜片(202)的边缘固定连接且内部形成有所述第一腔室(3),所述第一充气口设置于所述内圈上膜片(201)或所述内圈下膜片(202);和/或所述解耦膜外圈(4)包括:外圈上膜片(401)和外圈下膜片(402),所述外圈上膜片(401)和所述外圈下膜片(402)的边缘固定连接且内部形成有所述第二腔室(5),所述第二充气口设置于所述外圈上膜片(401)或所述外圈下膜片(40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悬置的解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耦膜内圈(2)还包括:第一弹性连接结构(203),所述第一弹性连接结构(203)连接于所述内圈上膜片(201)和所述内圈下膜片(202)之间,所述第一弹性连接结构(203)为第一网状结构;和/或所述解耦膜外圈(4)还包括:第二弹性连接结构(403),所述第二弹性连接结构(403)连接于所述外圈上膜片(401)和所述外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洋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