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悬置的解耦膜、液压悬置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2741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悬置的解耦膜、液压悬置和车辆,液压悬置的解耦膜上设置有充气口,解耦膜内形成有腔室,腔室填充有非氧化气体,腔室与充气口相连通。可以通过控制腔室内的充气气压,来调整解耦膜的整体气压强度,从而可以调整液压悬置的阻尼和动刚度,实现对液压悬置的性能的精准控制,另外,腔室填充非氧化气体,这样在达到充气的效果的同时,也可以防止材质氧化。以防止材质氧化。以防止材质氧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悬置的解耦膜、液压悬置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液压悬置的解耦膜、液压悬置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大家对车辆的驾驶体验和乘坐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安全,还要求舒适性,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对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降低噪声的作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003]相关技术中,液压悬置内部液体流动会产生阻尼,液压悬置的阻尼对车辆振动的衰减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很难对液压悬置的性能进行精准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液压悬置的解耦膜,该液压悬置的解耦膜可以调整液压悬置阻尼和动刚度,实现对悬置性能的精准控制。
[0005]本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液压悬置。
[0006]本技术还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0007]根据本技术的液压悬置的解耦膜,所述解耦膜上设置有充气口,所述解耦膜内形成有腔室,所述腔室填充有非氧化气体,所述腔室与所述充气口相连通。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悬置的解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耦膜(1)上设置有充气口,所述解耦膜(1)内形成有腔室,所述腔室填充有非氧化气体,所述腔室与所述充气口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悬置的解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耦膜(1)包括:解耦膜内圈(2)和解耦膜外圈(4),所述解耦膜外圈(4)套设在所述解耦膜内圈(2)的外周上,所述解耦膜内圈(2)上设置有第一充气口,所述解耦膜内圈(2)内形成有第一腔室(3),所述第一腔室(3)填充有非氧化气体,所述第一腔室(3)与所述第一充气口相连通,所述解耦膜外圈(4)上设置有第二充气口,所述解耦膜外圈(4)内形成有第二腔室(5),所述第二腔室(5)填充有非氧化气体,所述第二腔室(5)与所述第二充气口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悬置的解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耦膜内圈(2)包括:内圈上膜片(201)和内圈下膜片(202),所述内圈上膜片(201)和所述内圈下膜片(202)的边缘固定连接且内部形成有所述第一腔室(3),所述第一充气口设置于所述内圈上膜片(201)或所述内圈下膜片(202);和/或所述解耦膜外圈(4)包括:外圈上膜片(401)和外圈下膜片(402),所述外圈上膜片(401)和所述外圈下膜片(402)的边缘固定连接且内部形成有所述第二腔室(5),所述第二充气口设置于所述外圈上膜片(401)或所述外圈下膜片(40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悬置的解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耦膜内圈(2)还包括:第一弹性连接结构(203),所述第一弹性连接结构(203)连接于所述内圈上膜片(201)和所述内圈下膜片(202)之间,所述第一弹性连接结构(203)为第一网状结构;和/或所述解耦膜外圈(4)还包括:第二弹性连接结构(403),所述第二弹性连接结构(403)连接于所述外圈上膜片(401)和所述外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洋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