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杆的自动加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72010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稳定杆的自动加工系统,属于汽车零部生产技术领域。包括压铸成型装置及其前方的辅助加工装置,压铸成型装置上由左至右等间距地设有三个模具,辅助加工装置包括进料结构、出料结构、定位结构、接力输送结构和三个支撑结构,三个支撑结构分别位于三个模具的正前方且其均包括可变支撑座和侧定位座;接力输送结构包括往复运动机构及其上左右并排且等间距设置的五个托举单元,第一个托举单元包括两个托举板,剩余的四个托举单元均包括两个气动夹,第二个至第四个托举单元分别正对三个模具,进料结构与出料结构分别位于接力输送结构的左右两侧;定位结构包括两个可调行程气动顶杆;可变支撑座包括支座及扁端支撑块和杆部支撑块。块和杆部支撑块。块和杆部支撑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定杆的自动加工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稳定杆的自动加工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行驶的速度不断提高,人们对车辆的行驶操纵稳定性及乘坐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其中,稳定杆是汽车悬架中的一种辅助弹性元件,作用是防止车身在转弯时发生过大的横向侧倾,防止汽车横向倾翻和改善平顺性。
[0003]稳定杆的两端通常扁平且设置安装孔,如申请号为CN201120428419.9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横向稳定杆总成,包括横向稳定杆,横向稳定杆的两端安装在稳定杆下支架上,横向稳定杆通过吊杆安装在稳定杆上支架上, 稳定杆下支架与车桥相连接,稳定杆上支架固定在车架或者车身骨架上,所述横向稳定杆的两端为扁平状并开设有安装孔,其扁平面与稳定杆下支架上开设有安装孔的平面相平行,横向稳定杆上的安装孔和稳定杆下支架上的安装孔上安装有连接螺栓或带有开口销孔的连接销。因此,稳定杆端部需要经过压扁、切边和冲孔加工,切边和冲孔根据需要可进行调整。
[0004]如申请号为CN201220118218.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稳定杆复合模具,包括后侧导柱导套标准模架,分为上模部分、下模部分,上模部分是在上底板的两边分别设有导套,两个导套之间设有上刀片刀架、冲头固定块、压扁上模垫板三个工位;上刀片刀架上设有上刀片;冲头固定块安装有冲头,压扁上模垫板设有压扁上模;下模部分是在下底板上设有下刀片、凹模固定块、压扁下模三个工位;下底板上开槽设有可重磨的下刀片,在下底板的两边对应上模板的导套设有导柱,在下刀片上直接安装有自动退料装置:切边退料板直接通过内六角螺钉装在下刀片的两侧,在下刀片前端设有可调节的定位支架,定位支架上设有定位螺杆;凹模固定块设有凹模,在凹模固定块上装有退料板,在凹模固定块的前端设有可调节的定位支架,定位支架上设有定位螺杆;压扁下模通过内六角螺钉固定在下底板上。
[0005]前述结构中需要人工将杆料在三个工位上进行转运,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稳定杆的自动加工系统,可自动化地实现在三个模具上的进料与出料,省时省力,提升生产效率。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稳定杆的自动加工系统,该系统包括压铸成型装置1及其前方的辅助加工装置,所述压铸成型装置1上由左至右依次设有三个模具;三个模具等间距设置且相邻模具之间的距离为L1,其上模均设于压铸成型装置1的升降块上;所述辅助加工装置包括进料结构、出料结构6、定位结构7、接力输送结构和三个支撑结构,三个支撑结构分别位于三个模具的正前方且其均包括前后并排设置的可变支撑座8和侧定位座9,所述侧定位座9位于杆料10的后部用于对杆料10进行左右侧定位,所述可变支撑座8用于支撑杆料10的前端,第一个侧定位座9的前方或后方沿左右向设有用于支撑杆料10的支撑轮
11;所述接力输送结构包括能左右向与竖向往复运动的往复运动机构12及其上左右并排且等间距设置的五个托举单元,所述接力输送结构位于可变支撑座8和侧定位座9之间且其左右向运动的距离为L2,相邻两个托举单元的距离为L3,第一个托举单元包括前后并排设置且能支撑杆料10的两个托举板13,剩余的四个托举单元均包括前后并排设置且能夹紧杆料10的两个气动夹14,第二个、第三个和第四个托举单元分别正对三个模具,所述进料结构与出料结构6分别位于接力输送结构的左右两侧,所述进料结构的顶部左右并排设有两个能支撑杆料10的托举缺口16,两个托举缺口16之间的距离为L4,右侧的托举缺口16位于第一个托举单元的正上方;所述出料结构6位于最后一个托举单元的正上方;所述L1=L2=L3=L4;所述托举单元位于低位时,所述托举单元较可变支撑座8、进料结构和出料结构6低,所述杆料10的加工端能落入对应的模具中;所述托举单元位于高位时,所述托举单元较可变支撑座8、进料结构和出料结构6高,所述杆料10的加工端能向上离开对应模具的下模;所述接力输送结构不停地左右向与竖向往复运动,让杆料10由进料结构由左至右依次至三个模具和出料结构;所述定位结构7包括左右并排设置的两个可调行程气动顶杆,所述可调行程气动顶杆位于杆料10的正前方且其能前后向运动,两个可调行程气动顶杆分别正对左端的两个托举单元设置以分别对杆料10于前后向进行粗定位和精定位;所述可变支撑座8包括支座17及其上前后并排设置的扁端支撑块18和杆部支撑块19,所述杆部支撑块19用于支撑杆料10,所述扁端支撑块18转动设于支座17上且其较杆部支撑块19高;在杆料10加工一端的加工端时,所述扁端支撑块18放倒;在杆料10加工另一端的加工端时,调整定位结构7的位置、定位结构7的行程和/或可变支撑座8的位置,所述扁端支撑块18立起,加工后的加工端平放在扁端支撑块18的顶部以保证两端的加工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0008]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三个模具平齐且由左至右依次为压扁模具3、冲孔模具4和切边模具5。
[0009]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侧定位座9的顶部沿前后向设有与杆料10配合的矩形槽,所述杆料10位于矩形槽中且其底部悬空;所述杆部支撑块19的顶部沿前后向设有与杆料10配合的第一V形槽,所述第一V形槽与模具的下模平齐;所述气动夹14沿前后向设置,其顶部左右并排设有两个能相向运动的夹爪;所述夹爪的内侧沿前后向设有与杆料10配合的第二V形槽;所述托举板13的顶部沿竖直方向设有与杆料10配合的第一U形槽;所述第二V形槽与第一U形槽平齐,右侧的托举缺口16为竖向设置且与杆料10配合的第二U形槽;所述托举单元位于低位时,所述第一U形槽较第二U形槽和第一V形槽低,所述杆料10落入出料结构6、托举缺口16或支撑结构上;所述托举单元位于高位时,所述第一U形槽较第二U形槽和第一V形槽高,所述托举单元上的杆料10位于进料结构、出料结构6和支撑结构的上方。
[0010]优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侧定位座9和支撑轮11均位于压铸成型装置1的工作台2上且其位于对应模具的正前方;所述进料结构、出料结构6和接力输送结构均位于移动小车20上,所述定位结构7和可变支撑座8均设于纵向滑板24上,所述纵向滑板24可前后调整地设于移动小车20上。
[0011]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往复运动机构12包括沿左右向设于移动小车20后部的横向滑轨、滑动设于横向滑轨上的横向滑板、横向滑板正上方且沿左右向设置的升降板、升降板下侧且竖向设置的多根导向滑杆、移动小车20与横向滑板之间且用于驱动横向滑板左右向运动的平移气缸和横向滑板与升降板之间且用于驱动升降板竖向的升降气缸,所述
导向滑杆的下部滑动设于横向滑板上,所述平移气缸沿左右向设置且其伸展让升降板左右向往复运动,所述升降气缸竖向设置且其伸展让升降板竖向往复运动,所述升降板为矩形板,同一托举单元的两个托举板13分别位于升降板的前后两侧,同一托举单元的两个气动夹14分别位于升降板的前后两侧。
[0012]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移动小车20的前部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杆的自动加工系统,包括压铸成型装置(1),所述压铸成型装置(1)上由左至右依次设有三个模具;其特征在于,三个模具等间距设置且相邻模具之间的距离为L1,其上模均设于压铸成型装置(1)的升降块上;该自动加工系统还包括压铸成型装置(1)前方的辅助加工装置,所述辅助加工装置包括进料结构、出料结构(6)、定位结构(7)、接力输送结构和三个支撑结构,三个支撑结构分别位于三个模具的正前方且其均包括前后并排设置的可变支撑座(8)和侧定位座(9),所述侧定位座(9)位于杆料(10)的后部用于对杆料(10)进行左右侧定位,所述可变支撑座(8)用于支撑杆料(10)的前端,第一个侧定位座(9)的前方或后方沿左右向设有用于支撑杆料(10)的支撑轮(11);所述接力输送结构包括能左右向与竖向往复运动的往复运动机构(12)及其上左右并排且等间距设置的五个托举单元,所述接力输送结构位于可变支撑座(8)和侧定位座(9)之间且其左右向运动的距离为L2,相邻两个托举单元的距离为L3,第一个托举单元包括前后并排设置且能支撑杆料(10)的两个托举板(13),剩余的四个托举单元均包括前后并排设置且能夹紧杆料(10)的两个气动夹(14),第二个、第三个和第四个托举单元分别正对三个模具,所述进料结构与出料结构(6)分别位于接力输送结构的左右两侧,所述进料结构的顶部左右并排设有两个能支撑杆料(10)的托举缺口(16),两个托举缺口(16)之间的距离为L4,右侧的托举缺口(16)位于第一个托举单元的正上方;所述出料结构(6)位于最后一个托举单元的正上方;所述L1=L2=L3=L4;所述托举单元位于低位时,所述托举单元较可变支撑座(8)、进料结构和出料结构(6)低,所述杆料(10)的加工端能落入对应的模具中;所述托举单元位于高位时,所述托举单元较可变支撑座(8)、进料结构和出料结构(6)高,所述杆料(10)的加工端能向上离开对应模具的下模;所述接力输送结构不停地左右向与竖向往复运动,让杆料(10)由进料结构由左至右依次至三个模具和出料结构;所述定位结构(7)包括左右并排设置的两个可调行程气动顶杆,所述可调行程气动顶杆位于杆料(10)的正前方且其能前后向运动,两个可调行程气动顶杆分别正对左端的两个托举单元设置以分别对杆料(10)于前后向进行粗定位和精定位;所述可变支撑座(8)包括支座(17)及其上前后并排设置的扁端支撑块(18)和杆部支撑块(19),所述杆部支撑块(19)用于支撑杆料(10),所述扁端支撑块(18)转动设于支座(17)上且其较杆部支撑块(19)高;在杆料(10)加工一端的加工端时,所述扁端支撑块(18)放倒;在杆料(10)加工另一端的加工端时,调整定位结构(7)的位置、定位结构(7)的行程和/或可变支撑座(8)的位置,所述扁端支撑块(18)立起,加工后的加工端平放在扁端支撑块(18)的顶部以保证两端的加工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杆的自动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三个模具平齐且由左至右依次为压扁模具(3)、冲孔模具(4)和切边模具(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定杆的自动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定位座(9)的顶部沿前后向设有与杆料(10)配合的矩形槽,所述杆料(10)位于矩形槽中且其底部悬空;所述杆部支撑块(19)的顶部沿前后向设有与杆料(10)配合的第一V形槽,所述第一V形槽与模具的下模平齐;所述气动夹(14)沿前后向设置,其顶部左右并排设有两个能相向运动的夹爪;所述夹爪的内侧沿前后向设有与杆料(10)配合的第二V形槽;所述托举板(13)的顶部沿
竖直方向设有与杆料(10)配合的第一U形槽;所述第二V形槽与第一U形槽平齐,右侧的托举缺口(16)为竖向设置且与杆料(10)配合的第二U形槽;所述托举单元位于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庆魁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顺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