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型机器人地面行走第七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1457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第七轴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重型机器人地面行走第七轴,包括轨道和箱体,箱体上设置有受力机构,受力机构包括:支撑板,固定安装在箱体的内壁,支撑板是“工”型结构,减震器,固定安装在支撑板的“工”型内壁,六个撑脚,其中三个固定安装在箱体的外壁正面,且另外三个固定安装在箱体的外壁背面,六个钉孔,分别开设在六个撑脚上,四个延伸板,分别固定安装在每两个撑脚之间。通过排列的减震器进行缓冲,增强承重支撑,依靠延伸板的面积来增大箱体接触地面的面积,握住握把沿着滑槽拉开内板,再度增大受力面积,进行受力分担,可以根据机器人的数量和重量来扩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分担受力,减轻倒塌的风险。减轻倒塌的风险。减轻倒塌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型机器人地面行走第七轴


[0001]本技术涉及第七轴
,具体为一种重型机器人地面行走第七轴。

技术介绍

[0002]机器人通常只有六个轴运动方向,在某些特殊的使用场合,机器人的六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机器人第七轴又称机器人行走轴,机器人轨道等,该结构能够增加机器人一个方向的轴向运动,实现机器人位置的柔性切换,扩大机器人作业半径,主要应用于焊接、铸造、机械加工、智能仓储、汽车、航天等行业领域,因此各大零部件制造厂商积极开发机器人的第七轴结构。
[0003]但是目前的第七轴无法根据机器人的数量和重量的不同来调整适配受力面积,会有不匹配,倒塌的风险,重量大的机器人会对第七轴造成损伤,而且第七轴长期固定在地面不容易打扫底部,容易积灰腐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重型机器人地面行走第七轴,解决上述背景提到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重型机器人地面行走第七轴,包括轨道和箱体,所述箱体上设置有受力机构,所述受力机构包括:
[0006]支撑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内壁,所述支撑板是“工”型结构;
[0007]减震器,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板的“工”型内壁;
[0008]六个撑脚,其中三个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外壁正面,且另外三个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外壁背面;
[0009]六个钉孔,分别开设在六个所述撑脚上;
[0010]四个延伸板,分别固定安装在每两个所述撑脚之间,且四个所述延伸板上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数量为四个;
[0011]四个内板,分别活动连接在四个所述滑槽的内壁;
[0012]四个握把,均是“U”型结构,且四个所述握把的“U”型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四个内板上:
[0013]优选的,所述轨道的底部与箱体的外壁顶部固定连接。通过箱体对轨道进行支撑。
[0014]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外壁左侧依次固定安装有两个卡套。
[0015]优选的,两个所述卡套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数量为两个。
[0016]优选的,两个所述液压杆的内杆底端均设置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的数量为两个。
[0017]优选的,两个所述卡套、液压杆、防滑垫组成一个单边支撑机构,所述单边支撑机构的数量为两个,并且另一个所述单边支撑机构对称设置在箱体的外壁右侧。通过控制卡套中的液压杆的内杆延伸,依靠防滑垫接触地面撑起箱体。
[001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重型机器人地面行走第七轴。该一种重型机器人地面行走
第七轴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9](1)、该一种重型机器人地面行走第七轴,通过排列的减震器进行缓冲,增强承重支撑,依靠延伸板的面积来增大箱体接触地面的面积,握住握把沿着滑槽拉开内板,再度增大受力面积,进行受力分担,可以根据机器人的数量和重量来扩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分担受力,减轻倒塌的风险;
[0020](2)、该一种重型机器人地面行走第七轴,通过卸下钉孔中的钉子,然后控制卡套中的液压杆的内杆延伸,依靠防滑垫接触地面撑起箱体,即可对箱体的底部脏污进行清洁打扫,避免第七轴长期固定打扫不便的问题,减轻第七轴底部积灰腐蚀的程度。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正视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箱体的剖面正视图;
[0023]图3为本技术顶视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箱体的剖面左视图。
[0025]图中:1、轨道;2、箱体;3、受力机构;301、支撑板;302、减震器;303、撑脚;304、钉孔;305、延伸板;306、内板;307、握把;4、卡套;5、液压杆;6、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7]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0]实施例一:
[0031]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重型机器人地面行走第七轴,包括轨道1和箱体2,箱体2上设置有受力机构3,受力机构3包括:支撑板301,固定安装在箱体2的内壁,支撑板301是“工”型结构,减震器302,固定安装在支撑板301的“工”型内壁,六个撑脚
303,其中三个固定安装在箱体2的外壁正面,且另外三个固定安装在箱体2的外壁背面,六个钉孔304,分别开设在六个撑脚303上,四个延伸板305,分别固定安装在每两个撑脚303之间,且四个延伸板305上均开设有滑槽,滑槽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内板306,分别活动连接在四个滑槽的内壁,四个握把307,均是“U”型结构,且四个握把307的“U”型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四个内板306上,轨道1的底部与箱体2的外壁顶部固定连接;
[003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机器人设置在轨道1上进行工作,通过箱体2对轨道1进行支撑,通过支撑板301对轨道1和机器人进行承重,当改变机器人数量已经重量时,通过排列的减震器302进行缓冲,增强承重支撑,防止重量过大产生导致轨道1断裂,将钉子穿过钉孔304把撑脚303固定在地面上,依靠延伸板305的面积来增大箱体2接触地面的面积,当机器人较大,数量较多时,握住握把307沿着滑槽拉开内板306,再度增大受力面积,进行受力分担。
[0033]实施例二:
[0034]如图1

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箱体2的外壁左侧依次固定安装有两个卡套4,两个卡套4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液压杆5,液压杆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液压杆5的内杆底端均设置有防滑垫6,防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型机器人地面行走第七轴,包括轨道(1)和箱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上设置有受力机构(3),所述受力机构(3)包括:支撑板(301),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2)的内壁,所述支撑板(301)是“工”型结构;减震器(302),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板(301)的“工”型内壁;六个撑脚(303),其中三个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2)的外壁正面,且另外三个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2)的外壁背面;六个钉孔(304),分别开设在六个所述撑脚(303)上;四个延伸板(305),分别固定安装在每两个所述撑脚(303)之间,且四个所述延伸板(305)上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内板(306),分别活动连接在四个所述滑槽的内壁;四个握把(307),均是“U”型结构,且四个所述握把(307)的“U”型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四个内板(306)上。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孟南邵国臣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盈中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