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孔加工用复合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1035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轴承孔加工用复合刀具,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该刀具包括刀柄和刀体,刀柄与刀体同轴设置。刀体上设有相互对应的第一凸环与第二凸环,第一凸环上设有第一刀片,第二凸环上设有第二刀片,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均为锪平刀片。第一凸环与第二凸环之间的刀体上还设有镗孔刀片和/或倒角刀片。该复合刀具将多把刀片复合在同一刀体上,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轴承孔加工成本,且使得生产加工过程更加可控。加工过程更加可控。加工过程更加可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孔加工用复合刀具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轴承孔加工用复合刀具。

技术介绍

[0002]气缸体轴承孔在加工过程中通常利用镗孔刀具进行粗镗、精镗加工,为了保证加工的精度,通常对刀具的要求都是非常严格。而且轴承孔加工过程中包括粗镗孔、精镗孔、铣上平面、反铣平面、上倒角、反倒角等不同的工序,每道不同的工序所需要的刀具也不一样,因此在加工轴承孔过程中需要更换六把不同的刀具。频繁更换刀具不仅增加产品加工的时间,降低生产效率,而且也增加了刀具的成本,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0003]现有技术CN110883346A公开了一种多台阶内孔加工用多功能镗刀,该镗刀包括刀柄和刀座,刀柄和刀座同轴设置。刀座包括固定在刀柄远端的第三刀体、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三刀体远端的第二刀体和固定在第二刀体远端的第一刀体,第二刀体的外径大于第一刀体,第三刀体的外径大于第二刀体;第一刀体的远端部设置有第一刀片,第一刀体的外周设置有第二刀片;第二刀体的远端部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三刀片;第三刀体的远端部设置有第四刀片,第三刀体的外周设置有第五刀片。该镗刀可以提高加工效率及加工精度、降低生产成本。然而该镗刀是用于加工多台阶内孔的,不能满足气缸体轴承孔不同位置、不同精度的加工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承孔加工用复合刀具,该复合刀具将多把刀片复合在同一刀体上,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轴承孔加工成本,且使得生产加工过程更加可控。
[0005]一种轴承孔加工用复合刀具,包括刀柄和刀体,所述刀柄与所述刀体同轴设置,所述刀体上设有相互对应的第一凸环与第二凸环,所述第一凸环上设有第一刀片,所述第二凸环上设有第二刀片,所述第一刀片与所述第二刀片均为锪平刀片;所述第一凸环与所述第二凸环之间的所述刀体上还设有镗孔刀片和/或倒角刀片。
[0006]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凸环与所述第二凸环之间设置的镗孔刀片和/或倒角刀片,具体为:若所述第一凸环与所述第二凸环之间的所述刀体上同时设有镗孔刀片和倒角刀片,则所述第一凸环与所述第二凸环之间设置的刀片包括:第三刀片、第四刀片、第五刀片以及第六刀片;
[0007]若所述第一凸环与所述第二凸环之间的所述刀体上设有镗孔刀片,则所述第一凸环与所述第二凸环之间设置的刀片包括:第三刀片和第四刀片;
[0008]若所述第一凸环与所述第二凸环之间的所述刀体上设有倒角刀片,则所述第一凸环与所述第二凸环之间设置的刀片包括:第五刀片和第六刀片;
[0009]其中,所述第三刀片为粗镗孔刀片;所述第四刀片为精镗孔刀片;所述第五刀片为下倒角刀片;所述第六刀片为上倒角刀片。
[0010]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刀片、所述第四刀片的切削部均突出于所述刀体侧壁且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第三刀片与所述第四刀片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切削部相互背离,所述第三刀片在竖直方向上的所在高度低于所述第四刀片的所在高度。
[0011]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五刀片靠近所述第二凸环设置,所述第六刀片靠近所述第一凸环设置;所述第五刀片与所述第六刀片的切削部均为倒角切削边,所述倒角切削边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
[0012]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刀体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刀片的第一装夹槽、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刀片的第二装夹槽、用于安装所述第三刀片的第三装夹槽、用于安装所述第四刀片的第四装夹槽、用于安装所述第五刀片的第五装夹槽、用于安装所述第六刀片的第六装夹槽;
[0013]任意一个所述装夹槽中均可通过三个侧壁对安装在其中的刀片进行定位。
[0014]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装夹槽上开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二装夹槽上开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三装夹槽上开有第三螺孔、所述第四装夹槽上开有第四螺孔、所述第五装夹槽上开有第五螺孔、所述第六装夹槽上开有第六螺孔;
[0015]每一把所述刀片中均开设有刀片螺孔,所述刀片通过螺栓固定在装夹槽的螺孔上,实现刀片的可拆卸固定。
[0016]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复合刀具所加工的轴承孔的直径为D,孔高度为H;所述第一螺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三螺孔的轴线在竖直方向之间的距离为A3,所述第一螺孔的轴线与所述第四螺孔的轴线在竖直方向之间的距离为A5,所述第三螺孔的轴线与所述第四螺孔的轴线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为A4;所述第三刀片固定在所述刀体上后切削部与所述刀体轴线之间的距离为A1;所述第四刀片固定在所述刀体上后切削部与所述刀体轴线之间的距离为A2;
[0017]其中,A1

A2=0.5cm;A3=H+5cm;A3=A4+A5。
[0018]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螺孔的轴线与所述刀体轴线之间的距离为A6,其中:A6=D+10cm。
[0019]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螺孔的轴线与所述第六螺孔的轴线在竖直方向之间的距离为A7,所述第六刀片所加工的倒角的尺寸为C*45
°
,其中A7=C+1cm。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轴承孔加工用复合刀具,该刀具在刀体上复合多把刀片,各刀片的作用互不相同,因此各把刀片可分别满足轴承孔不同位置、不同工艺的加工需要,因此在轴承孔加工过程中无需进行换刀操作,这可以大大节省轴承孔的加工时间,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刀体上设有两个凸环,两个凸环上分别安装有锪平刀片,凸环的设置不仅为锪平刀片提供安装位置,且两个凸环之间的距离与所加工的轴承孔相对应,两个凸环上的锪平刀片分别用于锪平轴承孔的上下平面,改善了现有轴承孔加工中铣轴承孔上下平面分两道工艺路线实现的缺陷,使得轴承孔加工过程更可控,进而提高生产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轴承孔加工用复合刀具第三刀片一侧的立体图;
[0023]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轴承孔加工用复合刀具第六刀片一侧的立体图;
[0024]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轴承孔加工用复合刀具没有安装刀片时的立体图;
[0025]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各螺孔相对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第一螺孔与第六螺孔相对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1、刀柄;2、刀体;21、第一凸环;22、第二凸环;23、第三装夹槽;100、第一刀片;110、第一螺孔;200、第二刀片;210、第二螺孔;300、第三刀片;310、第三螺孔;400、第四刀片;410、第四螺孔;500、第五刀片;510、第五螺孔;600、第六刀片;610、第六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孔加工用复合刀具,包括刀柄和刀体,所述刀柄与所述刀体同轴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体上设有相互对应的第一凸环与第二凸环,所述第一凸环上设有第一刀片,所述第二凸环上设有第二刀片,所述第一刀片与所述第二刀片均为锪平刀片;所述第一凸环与所述第二凸环之间的所述刀体上还设有镗孔刀片和/或倒角刀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孔加工用复合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环与所述第二凸环之间设置的镗孔刀片和/或倒角刀片,具体为:若所述第一凸环与所述第二凸环之间的所述刀体上同时设有镗孔刀片和倒角刀片,则所述第一凸环与所述第二凸环之间设置的刀片包括:第三刀片、第四刀片、第五刀片以及第六刀片;若所述第一凸环与所述第二凸环之间的所述刀体上设有镗孔刀片,则所述第一凸环与所述第二凸环之间设置的刀片包括:第三刀片和第四刀片;若所述第一凸环与所述第二凸环之间的所述刀体上设有倒角刀片,则所述第一凸环与所述第二凸环之间设置的刀片包括:第五刀片和第六刀片;其中,所述第三刀片为粗镗孔刀片;所述第四刀片为精镗孔刀片;所述第五刀片为下倒角刀片;所述第六刀片为上倒角刀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孔加工用复合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刀片、所述第四刀片的切削部均突出于所述刀体侧壁且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第三刀片与所述第四刀片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切削部相互背离,所述第三刀片在竖直方向上的所在高度低于所述第四刀片的所在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孔加工用复合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刀片靠近所述第二凸环设置,所述第六刀片靠近所述第一凸环设置;所述第五刀片与所述第六刀片的切削部均为倒角切削边,所述倒角切削边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孔加工用复合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体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斌郭江波杨俊卿陕进军李占雷白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格力武安精密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