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的电池包防护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0621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的电池包防护结构及汽车,涉及电池包防护技术领域,其包括:传力框架组件,其包括至少一组传力框架单元和两根第二传力梁,两根第二传力梁沿汽车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传力框架单元设于两根第二传力梁之间,传力框架单元与每根第二传力梁的两端均相连,传力框架单元和第二传力梁均与汽车的电池包间隔设置;至少四个第二连接头组件,其组设于汽车的车架,且每个第二连接头组件均与一个第二传力梁和传力框架单元相连;防护板,其贴设于传力框架单元和第二传力梁底部,且电池包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处于防护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之中。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传力框架结构,将底部防护板所受的碰撞力分散传递到车架上,使电池包得到保护。使电池包得到保护。使电池包得到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的电池包防护结构及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包防护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的电池包防护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是当今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电动汽车是其重要组成。而在电动汽车中,电池包作为供能装置一般为布置于汽车中部、地板下方,即位于汽车的底部。这种类型的电动汽车,在一些工况多、路况较为复杂的路段行驶时,经常遇到触底、磕碰情况,从而导致电池包受到撞击、挤压,并产生严重变形,导致电池包破裂、电解液泄漏、电池起火及爆炸等危险。因此,从业人员会在电池包上设置防护结构,但相关技术中的防护结构防撞吸能的性能不足,容易造成电池包与防护结构同时变形,使得电池包有损坏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电池包防护结构由于防撞吸能性能不足,使得车体底部在受到触底、磕碰情况时,电池包与防护结构同时变形造成电池包损坏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的电池包防护结构,其包括:传力框架组件、至少四个第二连接头组件和防护板;其中,
[0004]传力框架组件,其包括至少一组传力框架单元和两根第二传力梁,两根所述第二传力梁沿所述汽车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传力框架单元设于两根所述第二传力梁之间,且所述传力框架单元与每根所述第二传力梁的两端均相连,所述传力框架单元和所述第二传力梁均与所述汽车的电池包间隔设置;
[0005]至少四个第二连接头组件,其用于组设于所述汽车的车架,且每个所述第二连接头组件均与一个所述第二传力梁和所述传力框架单元相连;
[0006]防护板,其贴设于所述传力框架单元和所述第二传力梁底部,且所述电池包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处于所述防护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之中。
[000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力框架单元包括:至少四根第一传力梁,每根所述第一传力梁的一端均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头组件与所述车架和所述第二传力梁相连,另一端通过一第一连接头与其余三个所述第一传力梁相连成一X型结构。
[000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力框架组件包括:
[0009]两组所述传力框架单元,两组所述传力框架单元在所述汽车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
[0010]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头组件通过一第三传力梁相连。
[00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力梁和第二传力梁均采用铝材料制成。
[00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头组件包括:
[0013]第二接头,其与所述第二传力梁和所述传力框架单元均相连;
[0014]第二千斤顶支架,其组设于所述第二接头上,且所述第二千斤顶支架用于与所述车架相连。
[001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头和所述第二千斤顶支架均采用铸铝材料制成。
[001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板采用铝合金钢板制成。
[001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板强度不低于2000MPa。
[0018]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其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防护结构。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中的防护结构与电池包相互独立,且两者在高度方向上间隙配合,当汽车底部遇到触底或磕碰的情况时,即使防护板发生变形,也难以影响到电池包。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传力框架结构,将底部防护板所受的碰撞力分散传递到车架上,从而使电池包得到保护。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电池包防护结构安装在汽车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图1中A处的局部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电池包防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传力框架组件与车架连接状态下的示意图。
[0025]图中:1、传力框架组件;11、传力框架单元;111、第一传力梁;12、第二传力梁;13、第一连接头;131、套筒;14、第二连接头组件;141、第二接头;15、第三传力梁;2、车架;3、电池包;4、防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电池包防护结构由于防撞吸能性能不足,使得车体底部在受到触底、磕碰情况时,电池包与防护结构同时变形造成电池包损坏的问题,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的电池包防护结构,其包括:传力框架组件1、防护板4;其中,
[0028]传力框架组件1,其用于与汽车的车架2相连,且所述传力框架组件1部分间隔设置在电池包3的下方;防护板4,其贴设于所述传力框架组件1底部,且所述电池包3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处于所述防护板4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之中。
[0029]需要说明的是,防护板4、传力框架组件1应将电池包3完全包覆,以抵御来自各方向的撞击,最终将力分散传递到车架2上以此保护电池包3。
[0030]可以理解的是,传力框架组件1与所述电池包3独立且间隔设置,两者并不存在直接连接关系。当汽车底部受到碰撞后,所述防护板4首先受到冲击和碰撞力。若是轻微碰撞(如路面石子碰撞等),防护板4结构强度足以对电池包底部进行防护。若是碰撞较为剧烈(如触底或磕碰),导致防护板4变形,由于传力框架组件1和所述电池包3之间预留一定安全
间隙且并没有直接连接关系,因此防护板4形变对电池包影响较小,而防护板4所受的局部碰撞力经过传力框架组件1的框架结构分散吸能并通过连接关系传递到车架2上。从而使得电池包得到保护。
[0031]优选地,电池包防护结构的传力框架组件1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而防护板4则可以采用2000MPa超高强度铝合金钢板。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采用铝材料制作,铝材不易锈蚀,可有效延长防护结构使用寿命。
[0032]具体地,所述传力框架组件1包括:至少四个第二连接头组件14和至少一组传力框架单元11;其中,
[0033]至少一组传力框架单元11,其贴设于所述防护板4的内侧面;两根第二传力梁12,两根所述第二传力梁12沿所述汽车的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传力框架单元11所述汽车的长度方向两侧,且所述第二传力梁12的两端通过一第二连接头组件14与所述车架2和所述传力框架单元11均相连;至少四个第二连接头组件14,其用于组设于所述汽车的车架2,且每个所述第二连接头组件14均与一个所述第二传力梁12和所述传力框架单元11相连。
[0034]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的电池包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力框架组件(1),其包括至少一组传力框架单元(11)和两根第二传力梁(12),两根所述第二传力梁(12)沿所述汽车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传力框架单元(11)设于两根所述第二传力梁(12)之间,且所述传力框架单元(11)与每根所述第二传力梁(12)的两端均相连,所述传力框架单元(11)和所述第二传力梁(12)均与所述汽车的电池包(3)间隔设置;至少四个第二连接头组件(14),其用于组设于所述汽车的车架(2),且每个所述第二连接头组件(14)均与一个所述第二传力梁(12)和所述传力框架单元(11)相连;防护板(4),其贴设于所述传力框架单元(11)和所述第二传力梁(12)底部,且所述电池包(3)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处于所述防护板(4)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之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框架单元(11)包括:至少四根第一传力梁(111),每根所述第一传力梁(111)的一端均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头组件(14)与所述车架(2)和所述第二传力梁(12)相连,另一端通过一第一连接头(13)与其余三个所述第一传力梁(111)相连成一X型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立军方杭朱俅李乔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