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0541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01
本申请涉及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体,包括外墙层、中墙层和内墙层,外墙层设置于中墙层靠近室外的一面,内墙层设置于中墙层靠近室内的一面,内墙层上设置有通风孔,中墙层远离地面的一面转动设置有通风槽,通风槽内设置有风桨,中墙层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中墙层的内部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上设置有第一风口,第一风口用于连通第一腔室与室外,第一风口上设置有干燥管,第二腔室上设置有第二风口,第二风口用于连通第二腔室与室外,第一腔室内设置有第一风机,第二腔室内设置有第二风机,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旋转方向相反。本申请具有减少室内除湿过程中的电能消耗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体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构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体。

技术介绍

[0002]在日常生活中,墙体作为房屋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墙体通过围挡使室内和室外分隔开来,形成一个独立安全的生活空间。墙体不仅对房屋整体起着支撑保护作用,还具有防潮作用,但每逢梅雨季节或者南风天时节,由于空气湿度大,一些地区会有室内返潮出水现象,室内墙层表面容易出现渗水,容易导致衣物、家具潮湿发霉,需要进行除湿。
[0003]在相关技术中,墙体除湿需要依赖除湿机对室内进行空气循环,吸收空气中的水汽,降低空气中的水分子浓度,从而达到室内除湿的效果。墙体依赖除湿机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持续消耗电能,存在室内除湿消耗电能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减少室内除湿过程中的电能消耗,本申请提供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体。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体,包括外墙层、中墙层和内墙层,所述外墙层设置于中墙层靠近室外的一面,所述内墙层设置于所述中墙层靠近室内的一面,所述内墙层上设置有通风孔,所述中墙层远离地面的一面转动设置有通风槽,所述通风槽内设置有风桨,所述中墙层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中墙层的内部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上设置有第一风口,所述第一风口用于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室外,所述第一风口上设置有干燥管,所述第二腔室上设置有第二风口,所述第二风口用于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室外;所述风桨的转轴上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穿设于所述隔板,所述传动轴上设置有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有第一风机,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风机将所述第一腔室内的空气吹向所述内墙层,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有第二风机,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风机将所述第二腔室内的空气吹向所述外墙层,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的旋转方向相反。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梅雨季节和南风天需要室内除湿时,自然风进入通风槽内驱动风桨的叶片转动,风桨带动传动轴旋转,传动轴通过第一传动组件带动第一风机转动,将第一腔室内的空气通过内墙层的通风孔排至室内,第一腔室形成负压,室外空气经过第一风口的干燥管干燥后被吸入第一腔室;传动轴通过第二传动组件带动第二风机转动,将第二腔室内的空气通过第二风口排至室外,第二腔室形成负压,将室内空气吸入通过内墙层的通风孔,从而可以使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通过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形成空气循环,利用自然风代替了除湿机加速室内的空气流动,降低室内的空气湿度,进而减少墙体除湿过程中的电能消耗。
[0007]可选的,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主动锥齿轮、第一中心轴和第一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锥齿轮套设在所述传动轴的周侧,所述第一中心轴设置于所述中墙层靠近所
述外墙层的一面,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和所述第一风机均套设于所述第一中心轴的周侧,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设置于所述传动轴靠近所述外墙层的一面,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的斜齿面啮合于所述第一主动锥齿轮的斜齿面;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二主动锥齿轮、第二中心轴和第二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锥齿轮套设在所述传动轴的周侧,所述第二中心轴设置于所述中墙层靠近所述外墙层的一面,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和所述第二风机均套设于所述第二中心轴的周侧,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设置于所述传动轴远离所述外墙层的一面,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的斜齿面啮合于所述第二主动锥齿轮的斜齿面。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驱动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转动时,传动轴带动第一主动锥齿轮和第二主动锥齿轮转动,第一从动锥齿轮与第一主动锥齿轮靠近外墙层的斜齿面啮合,第一从动锥齿轮转动使第一中心轴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风机转动;第二从动锥齿轮与第二主动锥齿轮远离外墙层的斜齿面啮合,使第二从动锥齿轮沿与第一从动锥齿轮的方向转动,第二锥齿轮转动使第二中心轴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风机转动,使第二风机与第一风机的旋转方向相反,进而通过同一传动轴带动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以相反的方向旋转。
[0009]可选的,所述外墙层内设置有第一水轮和第二水轮,所述第一水轮的轮轴连接于所述第一中心轴远离所述内墙层的一端,所述第二水轮的轮轴连接于所述第二中心轴远离所述内墙层的一端。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梅雨季节和南风天需要除湿时,雨水掉落在第一水轮和第二水轮的桨叶上,雨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第一水轮和第二水轮的动能,可以驱动第一水轮和第二水轮转动,第一水轮转动有助于驱动第一中心轴转动,第二水轮转动有助于驱动第二中心轴转动,第一中心轴转动可以带动第一风机,第二中心轴的转动可以带动第二风机的转动,从而可以进一步驱动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转动,进而加速第一腔室内和第二腔室内的空气循环,有利于进一步减少室内的空气湿度。
[0011]可选的,外墙层远离地面的一端设置有蓄水箱,所述蓄水箱用于收集雨水,所述蓄水箱靠近底面的一面设置有漏水口,所述漏水口朝向所述第一水轮的一侧的桨叶,所述漏水口上设置有柱塞。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量较小需要驱动第一水轮转动时,柱塞堵住漏水口,雨水掉落在蓄水箱中进行收集,积聚雨水势能,在积聚雨水一段时间后,拔开柱塞,大量雨水通过漏水口掉落在第一水轮一侧的桨叶上,大量的雨水势能转化成为第一水轮的动能,驱动第一水轮转动,可以增加第一水轮的转速,从而加快第一中心轴和第一风机的转速,有利于进一步加速第一腔室内的空气循环。
[0013]可选的,所述第一水轮远离所述蓄水箱的一面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上设置有导流口,所述导流口朝向所述第二水轮远离漏料口一侧的桨叶。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需要驱动第二水轮转动时,雨水从第一水轮桨叶上落到导流板上,导流板将雨水汇集导向另一侧的导流口,雨水沿导流口下落到第二风轮远离漏料口一侧的桨叶上,从而驱动第二水轮沿第一水轮的相反的方向转动,进而可以使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旋转方向相反。
[0015]可选的,所述柱塞上设置有浮球,所述漏水口上设置有导向柱,所述柱塞和所述浮球均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柱的内壁。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蓄水箱需要蓄水时,落在通风槽的外侧壁上的雨水沿
弧形板导入蓄水箱中,可以增加蓄水箱中的雨水总量,从而增加蓄水箱中积聚雨水的重力势能,有利于增加第一水轮的动能。
[0017]可选的,所述通风槽的远离所述地面的一端设置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用于将所述内墙层顶面的雨水导入所述蓄水箱。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蓄水箱需要掉落雨水时,雨水掉落在蓄水箱中,液面上升,驱动浮球上升,浮球牵引柱塞脱离漏水口,打开漏水口,使积聚的雨水通过漏水口掉落在第一水轮的桨叶上;蓄水箱中液面下降时,浮球沿导向柱的轴线方向下降,使柱塞插接入漏水口,关闭漏水口,从而可以实现通过蓄水箱中的液面自动控制蓄水箱的漏水口的开闭。
[0019]可选的,所述导向柱的侧壁靠近所述漏水口的一端设置有低位孔,所述导向柱的侧壁靠近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墙层(1)、中墙层(2)和内墙层(3),所述外墙层(1)设置于中墙层(2)靠近室外的一面,所述内墙层(3)设置于所述中墙层(2)靠近室内的一面,所述内墙层(3)上设置有通风孔(31),所述中墙层(2)远离地面的一面转动设置有通风槽(20),所述通风槽(20)内设置有风桨(4),所述中墙层(2)内设置有隔板(21),所述隔板(21)将所述中墙层(2)的内部分为第一腔室(22)和第二腔室(23),所述第一腔室(22)上设置有第一风口(221),所述第一风口(221)用于连通所述第一腔室(22)与室外,所述第一风口(221)上设置有干燥管(222),所述第二腔室(23)上设置有第二风口(231),所述第二风口(231)用于连通所述第二腔室(23)与室外;所述风桨(4)的转轴上连接有传动轴(5),所述传动轴(5)穿设于所述隔板(21),所述传动轴(5)上设置有第一传动组件(6)和第二传动组件(8),所述第一腔室(22)内设置有第一风机(7),所述第一传动组件(6)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风机(7)将所述第一腔室(22)内的空气吹向所述内墙层(3),所述第二腔室(23)内设置有第二风机(9),所述第二传动组件(8)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风机(9)将所述第二腔室(23)内的空气吹向所述外墙层(1),所述第一风机(7)和所述第二风机(9)的旋转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6)包括第一主动锥齿轮(61)、第一中心轴(63)和第一从动锥齿轮(62),所述第一主动锥齿轮(61)套设在所述传动轴(5)的周侧,所述第一中心轴(63)设置于所述中墙层(2)靠近所述外墙层(1)的一面,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62)和所述第一风机(7)均套设于所述第一中心轴(63)的周侧,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62)设置于所述传动轴(5)靠近所述外墙层(1)的一面,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62)的斜齿面啮合于所述第一主动锥齿轮(61)的斜齿面;所述第二传动组件(8)包括第二主动锥齿轮(81)、第二中心轴(83)和第二从动锥齿轮(82),所述第二主动锥齿轮(81)套设在所述传动轴(5)的周侧,所述第二中心轴(83)设置于所述中墙层(2)靠近所述外墙层(1)的一面,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82)和所述第二风机(9)均套设于所述第二中心轴(83)的周侧,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82)设置于所述传动轴(5)远离所述外墙层(1)的一面,所述第二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焱林海燕高叶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明润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