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部气囊、车辆和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70183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膝部气囊、车辆和控制方法。该膝部气囊包括:气袋,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子气袋和第二子气袋,并且所述第一子气袋和第二子气袋通过分隔布相隔离;及气体发生器,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子气袋和所述第二子气袋相连通,所述气体发生器用于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根据乘客的膝盖与仪表台之间的距离向所述第一子气袋和/或所述第二子气袋充气。在不同情况下均能够很好地保护驾、乘人员,避免在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造成二次伤害。生碰撞事故时造成二次伤害。生碰撞事故时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膝部气囊、车辆和控制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车辆安全
,尤其涉及一种膝部气囊、车辆和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气囊用于在发生车辆事故的情况下,通过适当地膨胀气囊来减轻对乘员的撞击,以降低或防止对乘员的伤害。多个气囊可以安装在乘员的周围,并以各种方式来膨胀和展开。车辆可以设置:基本的前气囊,其在司机座椅和乘客座椅的前方展开;帘式气囊和侧气囊,其在乘员的横侧方展开以保护乘员;膝部气囊,其用于保护乘员的膝部;等等。
[0003]传统的膝部气囊无法根据乘员膝部与仪表台之间的距离,来控制膝部气囊展开后的厚度,导致在发生碰撞时无法很好地保护乘员,甚至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膝部气囊、车辆和控制方法,在发生车辆碰撞时能够很好地保护驾、乘人员,避免在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造成二次伤害。
[0005]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膝部气囊。该膝部气囊包括:气袋,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子气袋和第二子气袋,并且所述第一子气袋和第二子气袋通过分隔布相隔离;及气体发生器,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膝部气囊,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气袋,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子气袋和第二子气袋,并且所述第一子气袋和第二子气袋通过分隔布相隔离;及气体发生器,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子气袋和所述第二子气袋相连通,所述气体发生器用于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根据乘客的膝盖与仪表台之间的距离向所述第一子气袋和/或所述第二子气袋充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器包括双极气体发生器,所述双极气体发生器与所述第一子气袋和所述第二子气袋相连通;或者,所述气体发生器包括第一气体发生器和第二气体发生器,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器与所述第一子气袋相连通,所述第二气体发生器与所述第二子气袋相连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气袋和/或所述第二子气袋内部设有连接布片,用于限定所述第一子气袋和/或所述第二子气袋在充满气体时的厚度和型状,所述连接布片设有通气孔;所述第一子气袋和/或所述第二子气袋内部或外部设有拉带,用于限定所述第一子气袋和/或所述第二子气袋在充满气体时的厚度和型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部气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囊控制模块,所述气囊控制模块与所述气体发生器连接,用以控制所述气体发生器动作。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气袋充满气体时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子气袋充满气体时的厚度;将乘客的膝盖与仪表台之间的最大距离由近至远划分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当乘客的膝盖与仪表台之间的距离位于第一区域时,所述气体发生器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向所述第一子气袋充气;当乘客的膝盖与仪表台之间的距离位于第二区域时,所述气体发生器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向所述第二子气袋充气;当乘客的膝盖与仪表台之间的距离位于第三区域时,所述气体发生器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同时向所述第一子气袋和所述第二子气袋充气。6.一种车辆,包括碰撞传感器和车身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宏民王芳张志飞吕茂奇赵智林尹刚
申请(专利权)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