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位于主机舱与分油机间之间的抗振加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9809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船舶设计制造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位于主机舱与分油机间之间的抗振加强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船舶主机舱与分油机间之间的纵向抗振墙,所述纵向抗振墙用于安装连接船舶主机舱内主机的辅助抗振支撑,所述纵向抗振墙包括一体化连接的上段墙体和下段墙体,所述上段墙体的上端与上甲板相连接,所述下段墙体的下端与下甲板相连接,所述下段墙体为若干个沿纵向间隔布置的桥墩,每一所述桥墩的中间开设有人员可以沿船舶纵向通过的腰形孔;所述相邻两桥墩之间形成作为横向通道的桥洞,各所述桥墩的所述腰形孔沿纵向形成纵向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保证结构强度、减少主机振动的同时,方便了船员的通行。方便了船员的通行。方便了船员的通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位于主机舱与分油机间之间的抗振加强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设计制造安装
,具体涉及一种位于主机舱与分油机间之间的抗振加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船舶主机在运行时会产生振动,从而影响船舶的舒适性和操控性。为了减少主机的振动,可以在主机安装后,在主机上设置横向辅助支撑。然而为了能够对横向辅助支撑加以固定,需要设置专门的支撑加强结构,而支撑加强结构的设置会对舱内的通道布置产生负面影响。例如某大型冷藏集装箱船,支撑加强结构设置在主机舱的靠分油机间一侧部位,挡住了甲板通道,人员只能从主机舱大开口的梯道上来进入分油机间,然后从分油机间出来,到达甲板通道,由此会导致人员在通行时需要在较短的距离内开门关门,且将分油机间作为主通道,会影响通行的方便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位于主机舱与分油机间之间的抗振加强结构,旨在保证结构强度、减少主机振动的同时,方便船员的通行。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4]一种位于主机舱与分油机间之间的抗振加强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船舶主机舱与分油机间之间的纵向抗振墙,所述纵向抗振墙用于安装连接船舶主机舱内主机的辅助抗振支撑,所述纵向抗振墙包括一体化连接的上段墙体和下段墙体,所述上段墙体的上端与上甲板相连接,所述下段墙体的下端与下甲板相连接,所述下段墙体为若干个沿纵向间隔布置的桥墩,每一所述桥墩的中间开设有人员可以沿船舶纵向通过的腰形孔;所述相邻两桥墩之间形成作为横向通道的桥洞,各所述桥墩的所述腰形孔沿纵向形成纵向通道
[0005]优选的,所述纵向抗振墙包括一对纵向墙板、设置在所述一对纵向墙板之间的水平连接板、沿上下方向竖立设置在所述一对纵向墙板之间且与所述水平连接板之间相互呈十字形交叉布置的若干数量的横向筋板;所述纵向抗振墙位于所述水平连接板以上的部分为所述上段墙体,所述纵向抗振墙位于所述水平连接板以下的部分为所述下段墙体;在位于所述下段墙体的所述纵向墙板上开设有作为所述桥洞的倒置U型孔,在位于所述下段墙体的所述横向筋板上开设有作为所述纵向通道的所述腰形孔。
[0006]优选的,在位于所述上段墙体的所述纵向墙板上开设有方便焊接的焊接施工孔,在位于所述上段墙体的所述横向筋板上开设有方便焊接的焊接施工孔。
[0007]本专利技术中,在所述纵向抗振墙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有用于分隔所述主机舱和分油机间的纵舱壁,所述纵舱壁连接在所述纵向抗振墙的靠所述分油机间一侧所述纵向抗振墙的端部。
[0008]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纵舱壁上开设有横向人行孔。
[0009]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辅助抗振支撑的一端与主机相连接,所述辅助抗振支撑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纵向抗振墙的上段墙体与下段墙体之间的部位。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纵向墙板的外墙面上靠所述水平连接板与所述横向筋板的十字形交叉部位还设置有吸振装置;所述吸振装置包括十字形吸振板和连接所述十字形吸振板的过渡连接盘;在所述十字形吸振板上且位于所述十字形吸振板的每一个十字头位置分别开设有一对径向槽,位于所述一对径向槽之间的板体部分形成简支梁式板弹簧,所述简支梁式板弹簧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十字形吸振板与所述纵向墙板固定连接,所述过渡连接盘通过连接所述螺纹孔的紧固螺钉固定在所述十字形吸振板的所述简支梁式板弹簧上。
[0011]优选的,所述十字形吸振板通过紧固螺栓与所述纵向墙板固定连接。
[0012]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十字形吸振板的每一个十字头位置的背面设置有沉槽,所述简支梁式板弹簧和径向槽设置在所述沉槽区域以内的范围,从而使得所述述简支梁式板弹簧的背部平面与所述纵向墙板之间相互不接触。
[0013]本专利技术中,在所述过渡连接盘与所述十字形吸振板之间的所述紧固螺钉连接处设置有垫圈而使得所述过渡连接盘与所述十字形吸振板之间形成相互不接触的空隙。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吸振装置还包括吸振频率调节装置,所述吸振频率调节装置包括沿径向移动设置在所述沉槽内的内夹板、设置在所述十字形吸振板的正面且位于与所述内夹板相对应位置的外夹板,所述内夹板与所述外夹板之间通过穿入所述径向槽的连接螺钉夹紧固定在所述十字形吸振板上,在所述外夹板上设置有用于顶住所述简支梁式板弹簧的顶紧螺钉。
[0015]吸振频率调节装置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调整一对夹板(包括外夹板和内夹板)的径向位置,可以改变简支梁式板弹簧的两端固定点位置之间的长度,从而改变简支梁式板弹簧的刚性和吸振频率。
[0016]优选的,所述顶紧螺钉上还设置有防松用的锁紧螺母。
[0017]优选的,所述过渡连接盘上可设置多个螺纹连接孔,以方便辅助抗振支撑的安装固定。
[0018]上述吸振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船舶主机舱内的主机安装后,将辅助抗振支撑连接在吸振装置的过渡连接盘与主机之间,主机开车试机,使用测振仪测量主机振动情况,通过调节吸振装置上的一对夹板(共四处)的径向位置,使得主机的振动最小。调试完成后将外夹板进行点焊固定。
[0019]优选的,各螺栓、螺钉可采用常规的防松结构进行加固处理。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第一,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位于主机舱与分油机间之间的抗振加强结构,采用桥墩式墙体作为抗振加强结构,桥墩式墙体的横向筋板上开设有腰形孔作为纵向通道。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大大方便了船员的通行。
[0022]第二,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位于主机舱与分油机间之间的抗振加强结构,桥墩式墙体上设置有吸振装置,船舶主机的振动通过辅助抗振支撑传递到简支梁式板弹簧上,从而能够有效减少主机的振动,使得主机的工作平稳。
[0023]第三,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位于主机舱与分油机间之间的抗振加强结构,吸振装置通过吸振频率调节装置实现吸振频率的可调节,从而可以最优化吸振频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主机工作的平稳性。
[0024]第四,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位于主机舱与分油机间之间的抗振加强结构,位于十字形吸振板上四个位置的吸振频率调节装置可分别单独调整,可最大限度实现非对称激振力情况下的振动消除。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位于主机舱与分油机间之间的抗振加强结构的位置示意图;
[0026]图2是图1中涉及涉及抗振加强结构部分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视图;
[0028]图4是图2及图3的纵向抗振墙上设置吸振装置后的二维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是图4中的十字形吸振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是图5的A

A视图。
[0031]图中:1、船舶主机舱,2、分油机间,3、纵向抗振墙,4、上段墙体,5、下段墙体,6、上甲板,7、下甲板,8、桥墩,9、腰形孔,10、辅助抗振支撑,11、纵向通道,12、纵向墙板,13、水平连接板,14、横向筋板,15、桥洞(倒置U型孔),16、焊接施工孔,17、纵舱壁,18、横向人行孔,19、吸振装置,20、十字形吸振板,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位于主机舱与分油机间之间的抗振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所述船舶主机舱与分油机间之间的纵向抗振墙,所述纵向抗振墙用于安装连接船舶主机舱内主机的辅助抗振支撑,所述纵向抗振墙包括一体化连接的上段墙体和下段墙体,所述上段墙体的上端与上甲板相连接,所述下段墙体的下端与下甲板相连接,所述下段墙体为若干个沿纵向间隔布置的桥墩,每一所述桥墩的中间开设有人员可以沿船舶纵向通过的腰形孔;所述相邻两桥墩之间形成作为横向通道的桥洞,各所述桥墩的所述腰形孔沿纵向形成纵向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位于主机舱与分油机间之间的抗振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抗振墙包括一对纵向墙板、设置在所述一对纵向墙板之间的水平连接板、沿上下方向竖立设置在所述一对纵向墙板之间且与所述水平连接板之间相互呈十字形交叉布置的若干数量的横向筋板;所述纵向抗振墙位于所述水平连接板以上的部分为所述上段墙体,所述纵向抗振墙位于所述水平连接板以下的部分为所述下段墙体;在位于所述下段墙体的所述纵向墙板上开设有作为所述桥洞的倒置U型孔,在位于所述下段墙体的所述横向筋板上开设有作为所述纵向通道的所述腰形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位于主机舱与分油机间之间的抗振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所述上段墙体的所述纵向墙板上开设有方便焊接的焊接施工孔,在位于所述上段墙体的所述横向筋板上开设有方便焊接的焊接施工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位于主机舱与分油机间之间的抗振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纵向抗振墙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有用于分隔所述主机舱和分油机间的纵舱壁,所述纵舱壁连接在所述纵向抗振墙的靠所述分油机间一侧所述纵向抗振墙的端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位于主机舱与分油机间之间的抗振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舱壁上开设有横向人行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位于主机舱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相华严兴春蒋明华李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