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工中心冷却液降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8802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加工中心冷却液降温装置,涉及数控机床领域。该加工中心冷却液降温装置,包括循环筒,由于冷却机构的作用,小空腔一、小空腔二和小空腔三的温度较低;小空腔二的底部通过通孔和孔与承载槽连通,小空腔一与进料管对应,让叶片转动,小空腔二内的冷却液经过导管和固定环经外部循环泵通过进料管进入到小空腔一内,小空腔一的低温环境把较高的温度冷却液冷却,单独冷却相同体积的冷却液时间比冷却相同体积的空气慢,这样比较单独用外接降温装置降温时间缩短,比较单独用外接降温装置降底的温度更多。温装置降底的温度更多。温装置降底的温度更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工中心冷却液降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数控机床
,具体为一种加工中心冷却液降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机加工过程中,被加工的金属部件在摩擦作用下会产生大量热量,通常通过喷淋冷却液进行降温处理,一旦冷却液的温度升高,其冷却效果不足。冷却液循环大都循环使用,现有的冷却液降温装置降温效果主要对高温的冷却液进行降温,降温采用风冷或水冷降温,降温时间越快越好,温度降底的越低越好;降温时间的缩短和温度降底的大小改善是亟待提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亟待提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加工中心冷却液降温装置。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加工中心冷却液降温装置,包括循环筒;循环筒内部中轴线处具有套管,套管外壁固接若干个隔板,所述循环筒的内部被隔板分割成若干个小空腔,冷却机构固定套接在循环筒外壁;循环筒的底端开设有若干个通孔,通孔位于每个小空腔底壁;循环筒的顶端转动连接上盖板,循环筒的顶端具有上盖板;上盖板的上表面连贯通有进料管,进料管与小空腔对应;靠近循环筒的底端转动连接有下盖板,下盖板的底端与承载槽上部连通,承载槽为圆柱形,下盖板与承载槽连通处为孔,孔在下盖板上;承载槽通过孔与通孔贯通,套管套在中心轴外壁,套管与中心轴转动连接;中心轴贯穿承载槽两侧壁,中心轴与承载槽转动连接,位于承载槽内部的中心轴外表面固定有叶片;
[0005]所述承载槽的底端与导管一端接通,导管另一端贯穿套环,导管另一端与套环固定连接;套环的外部套接有固定环,套环与固定环转动连接;固定环内壁有凹槽,套环的上下端与凹槽上下端转动连接,套环的外侧壁与凹槽内壁间隙配合;固定环与外界循环泵连通,固定环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支撑套,上盖板的底壁中心固定在旋转轴上端;旋转轴的底端贯穿下盖板并延伸至下盖板的下方,下盖板与旋转轴固定连接,旋转轴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转动连接在支撑套的内部,套环在支撑板上部,循环筒的外表面上端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通过齿轮与上盖板传动连接。
[0006]所述支撑板的侧壁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顶珠,顶珠和凹槽之间通过拉伸弹簧固定连接,支撑套的中心是圆孔,圆孔壁具有滑槽,支撑板在滑槽内,支撑板与滑槽转动连接,滑槽上开设有与顶珠适配的定位槽。
[0007]所述固定环的上表面固定在支撑架下端,支撑架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环,支撑环套接在循环筒的外壁,支撑环与循环筒固定连接。
[0008]所述进料管和承载槽错位设置,承载槽位于进料管的下部。
[0009]所述冷却机构的进出端均位于循环筒的外侧。所述中心轴一端位于承载槽外侧,中心轴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连接金属触片,连接金
属触片的外表面套接有导电环,导电环与承载槽固定连接,导电环与电机控制连接。
[0010]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1]由于冷却机构的作用,小空腔一、小空腔二和小空腔三的温度较低;小空腔二的底部通过通孔和孔与承载槽连通,小空腔一与进料管对应,让叶片转动,小空腔二内的冷却液经过导管和固定环经外部循环泵通过进料管进入到小空腔一内,小空腔一的低温环境把较高的温度冷却液冷却,单独冷却相同体积的冷却液时间比冷却相同体积的空气慢,这样比较单独用外接降温装置降温时间缩短,比较单独用外接降温装置降底的温度更多。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循环筒连接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旋转轴连接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承载槽连接示意图。
[0016]其中,循环筒

1、隔板

2、冷却机构

3、通孔

4、上盖板

5、进料管

6、下盖板

7、承载槽

8、中心轴

9、叶片

10、连接杆

11、连接金属触片

12、导电环

13、导管

14、套环

15、固定环

16、齿轮

17、支撑套

18、旋转轴

19、支撑板

20、顶珠

21、支撑架

22、支撑环

23、电机

24、套管

25、孔

26,小空腔

27,凹槽

28,滑槽

29,定位槽

30,小空腔一

271,小空腔二

272。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加工中心冷却液降温装置:
[0019]实施例一,如图1

4所示,包括循环筒1,循环筒1的内部通过隔板2分割成中部中空的小空腔,循环筒1每个小空腔内固定安装有冷却机构3,冷却机构3的进出端均位于循环筒1的外侧,冷却机构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支架,支架位于循环筒1内底壁的上方,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对每个小空腔27进行冷却,冷却机构3为现有装置。循环筒1的底端开设有通孔4,循环筒1的顶端转动连接有上盖板5,上盖板5的上表面连接并贯通有进料管6,进料管6与沉淀池的输出端连接并贯通,循环筒1的底端转动连接有下盖板7,下盖板7的底端连接并贯通有承载槽8,承载槽8与通孔4贯通,进料管6和承载槽8错位设置;承载槽8位于进料管6的前方。
[0020]小空腔27包括小空腔一271、小空腔二272和小空腔三,按顺时针排序分别为小空腔二272、小空腔一271和小空腔三,小空腔二272、小空腔一271和小空腔三相邻设置,小空腔三未在图上标号;小空腔一271和小空腔三为空腔,小空腔二272装满冷却液;由于冷却机构3的作用,小空腔一271、小空腔二272和小空腔三的温度较低;小空腔二272的底部通过通孔4和孔26与承载槽8连通,小空腔一271与进料管6对应,让叶片10转动,小空腔二272内的冷却液经过导管14和固定环16经外部循环泵通过进料管6进入到小空腔一271内,小空腔一
271的低温环境把较高的温度冷却液冷却,冷却机构3并能保持降低后的温度,单独冷却相同体积冷却液时间比冷却相同体积的空气慢,这样比较单独用外接降温装置降温时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工中心冷却液降温装置,包括循环筒(1),其特征在于:循环筒(1)内部中轴线处具有套管(25),套管(25)外壁固接若干个隔板(2),所述循环筒(1)的内部被隔板(2)分割成若干个小空腔(27),冷却机构(3)固定套接在循环筒(1)外壁;循环筒(1)的底端开设有若干个通孔(4),通孔(4)位于每个小空腔(27)底壁;循环筒(1)的顶端转动连接上盖板(5),循环筒(1)的顶端具有上盖板(5);上盖板(5)的上表面连贯通有进料管(6),进料管(6)与小空腔(27)对应;靠近循环筒(1)的底端转动连接有下盖板(7),下盖板(7)的底端与承载槽(8)上部连通,承载槽(8)为圆柱形,下盖板(7)与承载槽(8)连通处为孔(26),孔(26)在下盖板(7)上;承载槽(8)通过孔(26)与通孔(4)贯通,套管(25)套在中心轴(9)外壁,套管(25)与中心轴(9)转动连接;中心轴(9)贯穿承载槽(8)两侧壁,中心轴(9)与承载槽(8)转动连接,位于承载槽(8)内部的中心轴(9)外表面固定有叶片(10);所述承载槽(8)的底端与导管(14)一端接通,导管(14)另一端贯穿套环(15),导管(14)另一端与套环(15)固定连接;套环(15)的外部套接有固定环(16),套环(15)与固定环(16)转动连接;固定环(16)内壁有凹槽(28),套环(15)的上下端与凹槽(28)上下端转动连接,套环(15)的外侧壁与凹槽(28)内壁间隙配合;固定环(16)与外界循环泵连通,固定环(16)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支撑套(18),上盖板(5)的底壁中心固定在旋转轴(19)上端;旋转轴(19)的底端贯穿下盖板(7)并延伸至下盖板(7)的下方,下盖板(7)与旋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福祥张洪菊高荣婷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佳森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