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部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6445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内部部件,包括用于提供承载力的骨架,所述骨架包括网格状的吸能结构,所述吸能结构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子单元,每个所述子单元包括相对延伸的第一拱形和第二拱形,第一拱形或第二拱形的至少部分区段具有弧形轮廓,每个所述子单元在第一方向上的跨度大于第二方向上的跨度以便于第一拱形和第二拱形朝向彼此内凹变形以吸收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作用力。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车内部部件,每个所述子单元的拱形具有弧形轮廓,该拱形的内凹变形借助于弧形轮廓而提供均匀的受力过渡,避免在受到侧撞力时由于应力集中而发生局部断裂的情形,从而提供优越的吸能效果。从而提供优越的吸能效果。从而提供优越的吸能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内部部件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内部部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的日益普及,人们提出了侧撞安全性概念。例如,扶手在沿着车身宽度方向上的弱化设计进入人们视线,据此降低侧撞过程中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已知的侧撞扶手的弱化结构为平行四边形结构单元,其完全由直线段组合提供。在受到侧撞力时,各直线段容易由于应力集中而发生局部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直线段弱化结构的应力集中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内部部件。
[0004]根据本技术的汽车内部部件,包括用于提供承载力的骨架,所述骨架包括网格状的吸能结构,所述吸能结构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子单元,每个所述子单元包括相对延伸的第一拱形和第二拱形,第一拱形或第二拱形的至少部分区段具有弧形轮廓,每个所述子单元在第一方向上的跨度大于第二方向上的跨度以便于第一拱形和第二拱形朝向彼此内凹变形以吸收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作用力。
[0005]优选地,每个所述子单元由首尾连接的第一壁、第二壁、第三壁和第四壁形成,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连接形成所述第一拱形,所述第三壁和所述第四壁连接形成所述第二拱形。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关于所述第二方向对称。
[0007]优选地,所述第二壁和所述第三壁关于所述第一方向对称。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三壁和所述第四壁关于所述第二方向对称。
[0009]优选地,所述第四壁和所述第一壁关于所述第一方向对称。
[0010]优选地,第一壁、第二壁、第三壁或第四壁为直线段、折线段或弧线段。
[0011]优选地,所述吸能结构包括不同的所述子单元。
[0012]优选地,第一拱形和第二拱形具有不同的曲率半径。
[0013]优选地,相邻的所述子单元之间提供空腔。
[0014]优选地,相邻的所述子单元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对齐。
[0015]优选地,所述骨架还包括包围所述吸能结构的框架,所述汽车内部部件还包括包覆在所述框架上的表皮。
[0016]优选地,所述吸能结构由结构筋提供,所述汽车内部部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结构筋上的密封层和填充在所述密封层和所述表皮之间以提供舒适性的发泡层。
[0017]优选地,所述密封层位于所述结构筋的上方、下方或中间。
[0018]根据本技术的汽车内部部件,每个所述子单元的拱形具有弧形轮廓,该拱形的内凹变形借助于弧形轮廓而提供均匀的受力过渡,避免在受到侧撞力时由于应力集中而
发生局部断裂的情形,从而提供优越的吸能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A是具有根据本技术的汽车内部部件的车辆的示意图;
[0020]图1B是图1A的车辆的内部的局部示意图;
[0021]图2A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图1A

图1B的汽车内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B是图2A的爆炸图;
[0023]图2C是图2A的剖视图;
[0024]图2D对应于图2C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汽车内部部件的剖视图;
[0025]图2E对应于图2C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汽车内部部件的剖视图;
[0026]图2F对应于图2C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汽车内部部件的剖视图;
[0027]图3A是图2B的骨架的俯视图;
[0028]图3B是图3A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3C对应于图3A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汽车内部部件的骨架的俯视图;
[0030]图3D对应于图3A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汽车内部部件的骨架的俯视图;
[0031]图3E对应于图3A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汽车内部部件的骨架的俯视图;
[0032]图3F对应于图3A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汽车内部部件的骨架的俯视图;
[0033]图3G对应于图3A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汽车内部部件的骨架的俯视图;
[0034]图3H对应于图3A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汽车内部部件的骨架的俯视图;
[0035]图3I对应于图3A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汽车内部部件的骨架的俯视图;
[0036]图3J对应于图3A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汽车内部部件的骨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
[0038]如图1A

图1B所示,根据本技术的汽车内部部件F安装在车辆V的内部I。在本实施例中,汽车内部部件F为安装在车门内侧的侧碰扶手,其大致沿着车身的长度方向y延伸并呈现为长条状,其大致沿着车身的高度方向z具有一定的厚度以对用户的手臂提供竖
直方向的承载力。当发生侧撞事故时,即车体受到大致沿着车身的宽度方向x的外力时,侧碰扶手可发生x向变形,在x向变形的过程中,侧撞力转化为热能而耗散掉,避免因为侧撞力通过扶手直接传递到用户的身体上而造成伤害。
[0039]如图2A

图2C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侧碰扶手包括骨架1、发泡层2、表皮3和密封层4,其中,骨架1包括限定边界的框架11和位于框架11的内部的吸能结构,该吸能结构为由结构筋12组成的网格结构,框架11和结构筋12在z向上的厚度对用户的手臂提供支撑力以保证承载强度,表皮3包覆接合在骨架1的框架11上以提供扶手使用过程中的外观面,密封层4覆盖在骨架1的结构筋12上以便于发泡层2填充在密封层4和表皮3之间以提供扶手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层4和骨架1为分体式结构。应该理解,该密封层也可以与骨架1一体成型,如图2D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层4位于骨架1的结构筋12的上方。应该理解,密封层40也可以位于骨架1的结构筋12的下方,如图2E所示;密封层400还可以位于骨架1的结构筋12的中间,如图2F所示,这里的中间指的是立体空间的内部,并不局限于中间位置。
[0040]如图3A所示,吸能结构的网格在xy平面上铺开,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子单元13,每个子单元13在y向上的跨度大于x向上的跨度。在侧撞力的传递过程中,每个子单元13总体在x向上折叠,以提供类似弹簧的吸能效果。一个子单元13变形达到一定程度时进入相邻的子单元13,造成相邻的子单元的变形,以此类推。在一个接一个的子单元13受力过程中能够消耗更多的能量,防止用户受到伤害。
[0041]在本实施例中,子单元13的大小相等、形状相同、在宽度方向x对齐、在长度方向y也对齐。由于每个单元大小都一样,力分布的均匀性比较好,不太会出现单个子单元13直接破坏的情况,即使出现了单个子单元13的破坏也马上有周围的单元承担遭到破坏的那个子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部部件,包括用于提供承载力的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包括网格状的吸能结构,所述吸能结构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子单元,每个所述子单元包括相对延伸的第一拱形和第二拱形,第一拱形或第二拱形的至少部分区段具有弧形轮廓,每个所述子单元在第一方向上的跨度大于第二方向上的跨度以便于第一拱形和第二拱形朝向彼此内凹变形以吸收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作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部部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子单元由首尾连接的第一壁、第二壁、第三壁和第四壁形成,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连接形成所述第一拱形,所述第三壁和所述第四壁连接形成所述第二拱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内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关于所述第二方向对称。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内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和所述第三壁关于所述第一方向对称。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内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壁和所述第四壁关于所述第二方向对称。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内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壁和所述第一壁关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慧翔何修亮
申请(专利权)人:延锋汽车饰件系统合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