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手安装组件以及商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6347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扶手安装组件以及商用车。所述扶手安装组件包括侧边座(30)、连接于所述侧边座(30)内的复合胶套组件(20)以及扶手(10),所述扶手(10)的一端插入所述复合胶套组件(20)内,所述复合胶套组件(20)包括塑料件(21)以及包覆于该塑料件(21)至少部分表面的胶套(2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在侧边座以及扶手之间设置复合胶套组件,使得该复合胶套组件保持有橡胶材料的压缩性能,提高了与扶手的配合度,同时又具有塑料材质的自润滑性能,降低了扶手与复合胶套组件之间的摩擦力,减小胶套所受的拉力,提高了胶套的可靠性,从而降低了扶手的晃动量,提高了乘客的舒适性和安全感,降低了乘客的投诉率。降低了乘客的投诉率。降低了乘客的投诉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扶手安装组件以及商用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地涉及一种扶手安装组件。在此基础之上,还涉及一种商用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客车公交车中门挡板位置扶手下方使用侧边座固定,因车顶中门位置布置有空调或比较重的零件,车辆行驶颠簸中,此处变形量比较大,扶手和侧边座活动连接,可以防止车辆颠簸过程扶手受力过大,导致扶手断裂。目前市场上侧边座结构有两种:1、如图1和图2所示,侧边座内部装一个橡胶套,安装时扶手直接插入胶套内,防止扶手和侧边座磕碰,产生磨损和异响。这种结构缺点是扶手与胶套摩擦力大,扶手上下移动胶套容易从侧边座出来,导致装配失效;2、如图3和图4所示,内部胶套在底部使用垫片和螺栓固定在侧边座主体底部,这种结构缺点是扶手上移动时胶套受向上摩擦拉力,扶手向下移动行程超出预留的空间,扶手壁厚部分切割胶套,长时间拉和切胶套破裂,导致装配失效。
[0003]胶套出来或破裂使扶手与侧边座配合有间隙,扶手固定不稳,晃动量大,给乘客带来不安全感,遭受乘客投诉。目前各主机厂都在着力研究此问题的改进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胶套可靠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扶手安装组件,该扶手安装组件具有能够提高胶套的可靠性。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扶手安装组件,所述扶手安装组件包括侧边座、连接于所述侧边座内的复合胶套组件以及扶手,所述扶手的一端插入所述复合胶套组件内,所述复合胶套组件包括塑料件以及包覆于该塑料件至少部分表面的胶套
[0006]可选地,所述侧边座的用于连接所述复合胶套组件的内壁上形成有凹槽,所述塑料件上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卡接于所述凹槽内,并且/或者,所述塑料件上形成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复合胶套组件通过穿设于该第一安装孔的第一紧固件连接于所述侧边座。
[0007]可选地,所述塑料件的外壁面上间隔地形成有多个第一环形凹槽,所述塑料件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彼此对称布置并分别与所述塑料件的上端面以及内壁面贯通的缺口,并且所述塑料件的底壁上形成有多个第一通孔。
[0008]可选地,所述胶套至少包覆于所述塑料件的上端面、外周面、底壁的下表面以及底壁的至少部分上表面,并且所述胶套填充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缺口以及所述第一通孔。
[0009]可选地,所述胶套的外壁面上间隔地形成有多个第二环形凹槽。
[0010]可选地,所述胶套顶部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能够限制所述复合胶套组件相对所述侧边座向下移动。
[0011]可选地,所述扶手的底面与所述复合胶套组件的底壁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至少为
10mm。
[0012]可选地,所述扶手包括中空的杆部以及封闭该杆部底面的底壁,所述底壁上形成有第二通孔。
[0013]可选地,所述侧边座包括具有安装槽的侧边座主体以及由该侧边座主体的侧壁向下延伸的安装板,所述复合胶套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板上形成有第二安装孔,所述侧边座通过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第二紧固件连接于车身。
[0014]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商用车,所述商用车包括上述的扶手安装组件,所述侧边座通过紧固件连接于所述商用车的台阶,所述扶手的另一端插入所述商用车的风道内。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中通过在侧边座以及扶手之间设置复合胶套组件,并且该复合胶套组件包括塑料件以及包覆于该塑料件部分表面的胶套,使得该复合胶套组件保持有橡胶材料的压缩性能,提高了与扶手的配合度,同时又具有塑料材质的自润滑性能,降低了扶手与复合胶套组件之间的摩擦力,减小胶套所受的拉力,有效地解决了胶套从侧边座内拉出或被拉破的问题,提高了胶套的可靠性,从而降低了扶手的晃动量,提高了乘客的舒适性和安全感,进一步降低了乘客的投诉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现有技术中扶手安装组件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0017]图2是图1的剖视图;
[0018]图3是现有技术中扶手安装组件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0019]图4是图3的剖视图;
[0020]图5是本技术中扶手安装组件的主视图;
[0021]图6是图5的剖视图;
[0022]图7是图6中I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3]图8是图6中II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4]图9是本技术中扶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是本技术中塑料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1是本技术中复合胶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2是本技术中侧边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3是本技术中扶手安装组件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0

扶手;11

杆部;12

底壁;13

第二通孔;20

复合胶套组件;21

塑料件;211

卡扣;212

第一环形凹槽;213

缺口;214

第一通孔;215

第一安装孔;216

上端面;217

外周面;22

胶套;221

第二环形凹槽;30

侧边座;31
‑ꢀ
凹槽;32

侧边座主体;33

安装板;331

第二安装孔;41

第一紧固件;42
‑ꢀ
第二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实
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参照附图所示的方位,“内、外”通常是指参照各部件轮廓本身的内、外。
[0032]如图5和图6所示,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扶手安装组件,该扶手安装组件包括侧边座30、连接于该侧边座30内的复合胶套组件20以及扶手 10,扶手10的一端插入复合胶套组件20内,复合胶套组件20包括塑料件 21以及包覆于该塑料件21至少部分表面的胶套22。其中,塑料件21优选为通过聚甲醛(POM)材料注塑而成。
[0033]本技术中通过在侧边座30以及扶手10之间设置复合胶套组件20,并且该复合胶套组件20包括塑料件21以及包覆于该塑料件21部分表面的胶套22,使得该复合胶套组件20保持有橡胶材料的压缩性能,提高了与扶手10的配合度,同时又具有塑料材质的自润滑性能,降低了扶手10与复合胶套组件20之间的摩擦力,减小胶套22所受的拉力,有效地解决了胶套22 从侧边座30内拉出或被拉破的问题,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扶手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安装组件包括侧边座(30)、连接于所述侧边座(30)内的复合胶套组件(20)以及扶手(10),所述扶手(10)的一端插入所述复合胶套组件(20)内,所述复合胶套组件(20)包括塑料件(21)以及包覆于该塑料件(21)至少部分表面的胶套(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座(30)的用于连接所述复合胶套组件(20)的内壁上形成有凹槽(31),所述塑料件(21)上设置有卡扣(211),所述卡扣(211)卡接于所述凹槽(31)内,并且/或者,所述塑料件(21)上形成有第一安装孔(215),所述复合胶套组件(20)通过穿设于该第一安装孔(215)的第一紧固件(41)连接于所述侧边座(3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件(21)的外壁面上间隔地形成有多个第一环形凹槽(212),所述塑料件(21)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彼此对称布置并分别与所述塑料件(21)的上端面以及内壁面贯通的缺口(213),并且所述塑料件(21)的底壁上形成有多个第一通孔(21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扶手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套(22)至少包覆于所述塑料件(21)的上端面(216)、外周面(217)、底壁的下表面以及底壁的至少部分上表面,并且所述胶套(22)填充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21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官义刚覃琼波王大海陈绵聪邹家健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