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制动压力产生装置、集成式制动助力器和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5290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48
本文提供一种液压制动压力产生装置、集成式制动助力器和车辆。液压制动压力产生装置包括:缸筒,具有一端开口的活塞腔;活塞,可轴向移动地设于活塞腔内、并具有一端开口的安装腔,安装腔的开口背向活塞腔的腔底;传动丝杠,可转动地设于安装腔内;传动螺母组件,安装于传动丝杠上、并与活塞固定连接,传动螺母组件、传动丝杠和活塞之间形成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与外界连通。传动丝杠正向转动,驱动传动螺母组件和活塞的组合结构朝向活塞腔的腔底移动而进行动作,此过程第一腔体的体积增大,外界空气会进入第一腔体中,使得第一腔体内部的压力与外界压力始终相当、不会大幅度减小,这样液压制动压力产生装置在动作时的响应速度更快。快。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制动压力产生装置、集成式制动助力器和车辆


[0001]本文涉及车辆技术,尤指一种液压制动压力产生装置、一种集成式制动助力器和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动制动助力器已经广泛应用在传统燃油车尤其新能源汽车上,电动制动助力器相较传统的真空助力器不再需要真空源,完全依靠电机提供制动助力,成为替代真空助力器的必然趋势。
[0003]随着电动化及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本领域技术人员将ABS防抱死系统/ESC车身稳定系统以及电动制动助力器系统相结合,制成了集成式制动助力器。集成式制动助力器主要包括液压控制阀块、脚感模拟器部分、液压制动压力产生装置、控制单元和传感器部分以及驱动电机,既可以实现助力器的功能,也可以实现防抱死及车辆稳态控制的功能。
[0004]如何更好地提升集成式制动助力器的性能,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压制动压力产生装置,其响应更迅速,应用于集成式制动助力器,可更好地提升集成式制动助力器的性能。
[0006]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集成式制动助力器和一种车辆。
[000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压制动压力产生装置,包括:缸筒,具有一端开口的活塞腔;活塞,可轴向移动地设于所述活塞腔内、并具有一端开口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开口背向所述活塞腔的腔底;传动丝杠,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传动螺母组件,安装于所述传动丝杠上、并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螺母组件、所述传动丝杠和所述活塞之间形成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外界连通。
[0008]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螺母组件和所述活塞之间设有第一过气通道,所述第一过气通道连通外界和所述第一腔体。
[0009]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螺母组件包括插入段和外露段,所述插入段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外露段位于所述安装腔外,所述插入段的外周面和所述安装腔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过气缝隙,所述外露段和所述安装腔的外端面之间形成有第三过气缝隙,所述插入段设有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二连通孔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一过气缝隙,所述第三过气缝隙连通外界和所述第一过气缝隙。
[0010]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螺母组件和所述活塞的组合结构同所述缸筒之间设有第二过气通道,所述第二过气通道连通外界和所述第一过气通道。
[0011]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组合结构的外周面设有凸台,所述缸筒的内周面设有朝向所述凸台的轴肩,所述凸台位于所述活塞腔内,所述轴肩位于所述凸台和所述活塞腔的腔底之间,所述轴肩和所述凸台之间形成有第二过气缝隙,所述缸筒设有第三连通孔,所
述第二过气缝隙与所述第一过气缝隙连通,所述第三连通孔连通外界和所述第二过气缝隙,所述第二过气通道包括所述第二过气缝隙和所述第三连通孔。
[0012]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凸台位于所述第三连通孔和所述轴肩之间、并设有第四连通孔,所述第四连通孔连通所述第三连通孔和所述第二过气缝隙,所述第二过气通道还包括所述第四连通孔。
[0013]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液压制动压力产生装置还包括:止动挡圈,固定在所述活塞腔内,所述传动螺母组件和所述活塞的组合结构位于所述止动挡圈和所述活塞腔的腔底之间,用于在轴向上止挡所述组合结构。
[0014]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螺母组件和所述传动丝杠构成行星滚柱丝杠传动机构。
[00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成式制动助力器,包括液压控制阀块、驱动电机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液压制动压力产生装置,所述液压控制阀块密封套设于所述缸筒外,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所述液压控制阀块上、并与所述传动丝杠相连接。
[001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集成式制动助力器。
[001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压制动压力产生装置,传动丝杠正向转动时,会驱动传动螺母组件和活塞的组合结构朝向活塞腔的腔底移动而进行动作,使缸筒和活塞之间的液压油的压力增大,产生制动压力,此过程第一腔体的体积增大,因第一腔体与外界连通,外界空气会进入第一腔体中来补充第一腔体增大的体积,使得第一腔体内部的压力与外界压力始终相当、不会大幅度减小,这样液压制动压力产生装置在动作时的响应速度更快,该液压制动压力产生装置应用于集成式制动助力器,可以更好地提升集成式制动助力器的响应速度。
[0018]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描述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液压制动压力产生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所示液压制动压力产生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所示液压制动压力产生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集成式制动助力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4所示集成式制动助力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5]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26]10缸筒,11活塞腔,12轴肩,13第一油孔,14第二油孔,20活塞,21安装腔,30传动丝杠,40传动螺母组件,41插入段,42外露段,43凸台,51第一腔体,52液压腔,61第一过气缝隙,62第三过气缝隙,63第二连通孔,64第二过气缝隙,65第三连通孔,66第四连通孔,70导向限位销,80止动挡圈,90轴承,100螺塞,110液压控制阀块,120驱动电机,130固定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申请描述了多个实施例,但是该描述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并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
[0028]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0029]如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压制动压力产生装置,包括:缸筒10,具有一端开口的活塞腔11;活塞20,可轴向移动地设于活塞腔11内、并具有一端开口的安装腔21,安装腔21的开口和活塞腔11的开口朝向相同;传动丝杠30,可转动地设于安装腔21内;和传动螺母组件40,安装于传动丝杠30上、并与活塞20固定连接,传动螺母组件40、传动丝杠30和活塞20之间形成有第一腔体51,第一腔体51与外界连通。
[0030]该液压制动压力产生装置,传动丝杠30正向转动时,会驱动传动螺母组件40和活塞20的组合结构朝向活塞腔11的腔底移动而进行动作,使缸筒10和活塞20之间的液压油的压力增大,产生制动压力,此过程第一腔体51的体积增大,因第一腔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制动压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缸筒,具有一端开口的活塞腔;活塞,可轴向移动地设于所述活塞腔内、并具有一端开口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开口背向所述活塞腔的腔底;传动丝杠,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传动螺母组件,安装于所述传动丝杠上、并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螺母组件、所述传动丝杠和所述活塞之间形成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外界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制动压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螺母组件和所述活塞之间设有第一过气通道,所述第一过气通道连通外界和所述第一腔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制动压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螺母组件包括插入段和外露段,所述插入段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外露段位于所述安装腔外,所述插入段的外周面和所述安装腔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过气缝隙,所述外露段和所述安装腔的外端面之间形成有第三过气缝隙,所述插入段设有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二连通孔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一过气缝隙,所述第三过气缝隙连通外界和所述第一过气缝隙。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液压制动压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螺母组件和所述活塞的组合结构同所述缸筒之间设有第二过气通道,所述第二过气通道连通外界和所述第一过气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制动压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结构的外周面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一润刘东孙旭东苏朋远李金鸽高建鹏于红胜赵福成王瑞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