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高强度高韧性管线钢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64230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备高强度高韧性管线钢的方法,采用低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备高强度高韧性管线钢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备高强度高韧性管线钢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管线钢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石油、天然气其开采区一般在偏远地区,环境比较恶劣,运输到工业发达地区距离长,地貌结构复杂,服役条件日益恶化,如:石油出产地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地处严寒地区,对材料的低温韧性提出较高的要求,同时为减少管道工程的造价,长距离管线向高压、大口径发展,这样采用高钢级管线钢更经济合理。以上两个因素决定管线钢朝着厚规格、高钢级方向发展。
[0003]现有的X70、X80管线钢成分是以Mn、Nb、V、Cu、Ni、Ti复合强化。首先使用的合金种类多,填加量大,钢材成本高,其次由于Nb、Cu等裂纹敏感性元素的大量加入,连铸板坯的内在偏析和表面质量(主要是板坯的角部裂纹出现的频率增大)难以保证,增大了板坯的清理量和能源的消耗量,带来了物流不畅、交货周期延长等一系列问题,降低了钢材的成材率,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高强度高韧性管线钢的方法,通过优化化学成分设计,并采用微量的Nb、V、Ti微合金化强化和控轧控冷工艺(TMCP)生产出厚规格、高强度、高韧性管线钢热轧卷。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备高强度高韧性管线钢的方法,1)、高强度、高韧性管线钢采用低C

Mn

Nb
ꢀ‑
Cr系微合金化系设计方案,成分控制质量百分含量为:C:0.03~0.06 wt%,Si:0.12~0.22 wt%,Mn:1.6~1.7wt%,P≤0.015wt%,S≤0.002wt%,Nb:0.065~0.075wt%,V:0.04~0.05wt%,Ti:0.010~0.015wt%,Mo:0.15~0.20wt%,Cr:0.25~0.35wt%,N:≤0.0040wt%,H:≤1.0PPm,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2)、控制轧制及控制冷却,板坯厚度220mm,板坯加热温度1180~1200℃,粗轧五道次轧制,每道次最大压下量为60mm,采用六机架连轧,入精轧的中间坯厚度≥48mm,精轧入口温度980~1000℃,精轧终轧温度855~860℃,层流冷却冷却模式采用前段强冷,卷取温度530~550℃;3)、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步骤包括铁水脱硫预处理

转炉吹炼

LF精炼

RH真空精炼

板坯连铸

板坯再加热

1750mm控制轧制与冷却

成品检验;a、炼钢熔炼:
①ꢀ
铁水预处理后的[S]含量小于0.001wt%;转炉出钢时[N]的含量小于0.0025wt%;
②ꢀ
转炉吹炼时,参数为供氧压力0.8~0.85MPa,流量32000~33000m3/h,强度为0.4~0.6Nm3/t
·
min,吹氧时间16~18min;底吹氩搅拌供气强度为0.05~0.08Nm3/t.min,压力为1.0~1.2Mpa;转炉出钢温度为1650~1670℃,转炉 [C]含量小于0.03wt%,[P]含量小于0.008wt%;转炉出钢过程加入高碳铬铁,加入时间分别在出钢量1/4、1/2、3/4分三次加
入铬铁,其目的不仅是给钢水预脱氧,还可以防止铬铁合金增碳;硅锰合金在出钢量1/2时一次性连续加入,加入量为吨钢11.1kg,硅锰合金中硅含量17%,锰含量为65%,钢水中锰含量不足部分采用烧结锰球补足;出钢过程吨钢加入电石1kg进行预脱氧;
③ꢀ
LF精炼及造渣、脱硫,需添加Al

Ca精炼剂,控制时间为15~20分钟;精炼的终渣Al2O
3 的含量为29~31wt%;LF精炼渣中配入MgO的含量为3.5~6.5wt%,配入原料为使用过废弃的连铸中间包涂料;钢水N含量小于0.0050wt%,铌铁和钒铁全部在LF精炼过程加入,并符合成品含量要求,精炼过程底吹氩全程搅拌;
④ꢀ
RH真空精炼,最低真空度200Pa,保持时间大于15min,钛铁在RH处理结束一次性加入钢水中,钢包吹氩搅拌促使熔化和成分均匀,钢水中H:≤1.0PPm,N:0.0035wt%;
⑤ꢀ
连铸保护浇铸,大包长水口采用石棉密封圈+氩气封闭,浸入式水口采用板间、塞棒吹氩保护浇铸;连铸时钢水N增量小于0.0005wt%,中间包钢水过热度控制范围是18℃~28℃,连铸拉坯速度控制范围在0.85m/min~0.95m/min,采用扇形段辊缝收缩的方法进行铸坯压下,从第六段开始压,第九段结束,下总量大于6mm,同一炉钢拉速恒定,板坯宽度1550mm、1560mm、1570mm分别对应的恒拉速为0.95m/min、0.90m/min、0.85m/min,板坯中心偏析不大于2.0级曼标,对一个浇次的头坯、尾坯下线清理,并进行低倍热酸浸湿检测,中心偏析不大于2.0级曼标冷装轧制,其余板坯热送热装轧制,连铸产出后没有及时入炉加热轧制生产的板坯必须保温缓冷,禁止动火二次切割;b、热轧轧制:
①ꢀ
为保证Nb、V等合金的固溶,充分发挥合金的轧后析出、固溶、细晶等强化效果,加热均热段保证炉膛温度在1220℃
±
15℃,且保证均热时间在30分钟以上,保证板坯的出钢温度在1180℃以上;
②ꢀ
增加第二阶段轧制的总压缩比,结合1750mm轧机的设计能力,中间坯厚度≥48mm;
③ꢀ
控制奥氏体未再结晶区的温度控制,保证进精轧温度1010℃以下,终轧温度855~860℃,卷曲温度530~550℃。
[0006]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提供的厚规格高韧性管线钢热轧卷,采用低碳、高Mn, Nb、V、Ti、Cr复合强化,并加入微量的Mo,提高钢材组织中的针状铁素体和多边形铁素体含量比例,并含有少量的贝氏体,使M/A组织弥散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使钢材强度提高并能得到较好的低温韧性。
[0007]微合金化元素的设计方案科学合理,其冶炼方法简单易行,既降低成本又增加了品质,效果十分显著。为了获得高的韧性,添加Nb使奥氏体晶粒尽量细化,C 的质量分数应该保持在<0.06%或更低一些,制备厚度15.9mm,宽度1550mm的高强度、高韧性管线钢1.7万吨,钢材抗拉强度(Rm/MPa)在605Mpa~670Mpa;屈服强度(R
t0.5
/MPa)在550~590Mpa;屈强比(R
t0.5/
Rm)在0.83~0.87范围内,-20℃冲击功285~330J,-25℃的DWTT韧性指标在98%~100%。(备注:以上性能的试样取样方向与轧制方向成45度角);钢质纯净度抽检,最大夹杂物为B类细系夹杂0.5级,DS类细0.5级。材料的组织为针状铁素体并含少量的贝氏体,M/A组织弥散分布于铁素体基体上。
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高强度高韧性管线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高强度、高韧性管线钢采用低C

Mn

Nb
ꢀ‑
Cr系微合金化系设计方案,成分控制质量百分含量为:C:0.03~0.06 wt%,Si:0.12~0.22 wt%,Mn:1.6~1.7wt%,P≤0.015wt%,S≤0.002wt%,Nb:0.065~0.075wt%,V:0.04~0.05wt%,Ti:0.010~0.015wt%,Mo:0.15~0.20wt%,Cr:0.25~0.35wt%,N:≤0.0040wt%,H:≤1.0PPm,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2)、控制轧制及控制冷却,板坯厚度220mm,板坯加热温度1180~1200℃,粗轧五道次轧制,每道次最大压下量为60mm,采用六机架连轧,入精轧的中间坯厚度≥48mm,精轧入口温度980~1000℃,精轧终轧温度855~860℃,层流冷却冷却模式采用前段强冷,卷取温度530~550℃;3)、本发明的实施步骤包括铁水脱硫预处理

转炉吹炼

LF精炼

RH真空精炼

板坯连铸

板坯再加热

1750mm控制轧制与冷却

成品检验;a、炼钢熔炼:
①ꢀ
铁水预处理后的[S]含量小于0.001wt%;转炉出钢时[N]的含量小于0.0025wt%;
②ꢀ
转炉吹炼时,参数为供氧压力0.8~0.85MPa,流量32000~33000m3/h,强度为0.4~0.6Nm3/t
·
min,吹氧时间16~18min;底吹氩搅拌供气强度为0.05~0.08Nm3/t.min,压力为1.0~1.2Mpa;转炉出钢温度为1650~1670℃,转炉 [C]含量小于0.03wt%,[P]含量小于0.008wt%;转炉出钢过程加入高碳铬铁,加入时间分别在出钢量1/4、1/2、3/4分三次加入铬铁,其目的不仅是给钢水预脱氧,还可以防止铬铁合金增碳;硅锰合金在出钢量1/2时一次性连续加入,加入量为吨钢11.1kg,硅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吾塔雷洪赵亮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