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椎间融合器,是一种采用镍钛记忆合金为材料,具有独特界面固定机制的用于脊柱外科椎间融合手术的融合器。
技术介绍
椎间融合器是20世纪7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一项界面固定和融合技术。其设计目的是为了克服以自体三面皮质骨块作为融合介质的传统融合技术存在的力学和生物学的缺陷。目前所有设计的椎间融合器,其固定椎体间隙的机制均基于Bagby提出的“支撑-压缩稳定”原理,即在融合节段的肌肉、韧带和纤维环的持续张力作用下,通过两个椎体间的压缩力与嵌合于其中的融合器的支撑力之间的平衡达到稳定。这是一种利用静力固定机制的界面固定技术,融合节段的稳定性取决于上下椎体及其间的融合器三者的相互作用。目前市售的具代表性的融合器有螺纹状椎间融合器和箱形融合器两大类。前者的支撑体为柱状体,表面有螺纹结构,通过旋入椎间隙并将螺纹嵌入上下终板后有自稳作用。螺纹状融合器具较好的力学稳定性和矫形能力,但其提供的植骨空间最小,并产生较大应力阻挡,对融合明显不利,且操作复杂,创伤大。箱形融合器的支撑体为长方形框架,在植骨空间上有所改善,但与终板接触面光滑或者依靠一些齿状突起嵌入终板,界面固定力弱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记忆合金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和至少三对由镍钛记忆合金制成的可形变翼板,可形变翼板对称固定于支撑框架的两侧支撑连杆上。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