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昌耘冰专利>正文

经椎间隙椎体复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780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经椎间隙椎体复位器,包括圆柱状空心手柄、提拉柄和夹柄,圆柱状空心手柄前端侧设有铰接座,其后端部内壁设有螺纹,所述夹柄铰接于所述的铰接座上,所述提拉柄穿插于空心手柄内,提拉柄的后段柄体与空心手柄后端的内壁螺纹连接,提拉柄的前杆与夹柄的撑开臂处于并排位置,所述前杆的顶部外侧与撑开臂的顶部外侧各设有方向相反的锯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可以完全避免复位时对椎弓螺钉的依赖和由此造成的螺钉松动,复位不全等缺点;同时由于复位完善,减少了术后不良应力和由此产生的内固定器松动作用,复位丢失等并发症。(*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腰椎滑脱复位手术的经椎间隙椎体复位器
技术介绍
腰椎滑脱为人群常见病种,发病率在5%。治疗不当,致残率高。腰椎滑脱致病机理复杂,分类繁多。但其病理生理基本一致,即为罹患椎节的上位椎体相对于下位椎体向前向下滑移,造成椎间隙丢失,椎体滑脱,腰椎矢状位畸形和由此造成神经损害等病理改变。对于II度以上的严重腰椎滑脱,临床趋向于手术治疗。手术通过开放复位,椎间融合和内固定治疗达到纠正畸形,恢复神经功能的目的。目前常用的复位方法是通过撑开和提拉椎弓螺钉,达到撑开塌陷的间隙、然后提升滑脱椎体完成复位的目的。该方法的复位和固定功能均由椎弓螺钉固定系统实现,器械与复位器械融为一体。经椎弓螺钉复位法的缺点是复位力臂短,复位力通过作用于椎弓根螺钉传导到椎体,力学机制上是一种间接提拉复位。同时撑开力作用于脊柱后柱,通过椎弓根螺钉传导到前柱,撑开效果差,预复位不佳。因此术中常常存在复位不完善、强行复位导致螺钉松动、术后椎弓螺钉周围骨质承受巨大压力,继发骨坏死导致复位丢失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完善复位,降低操作难度,降低术中椎弓螺钉松动率和术后复位丢失率的经椎间隙椎体复位器。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包括圆柱状空心手柄、提拉柄和夹柄,圆柱状空心手柄前端侧设有铰接座,其后端部内壁设有螺纹,所述夹柄铰接于所述的铰接座上,所述提拉柄穿插于空心手柄内,提拉柄的后段柄体与空心手柄后端的内壁螺纹连接,提拉柄的前杆与夹柄的撑开臂处于并排位置,所述前杆的顶部外侧与撑开臂的顶部外侧各设有方向相反的锯齿。使用时,将提拉柄的前杆与撑开臂插入椎间隙,拧动提拉柄,可以使提拉柄的前杆与撑开臂之间产生水平移位,把前杆调到脱位椎体的合适位置时,合拢夹柄的夹臂,使撑开臂撑开,通过撑开作用而使它们顶部的锯齿与椎体终板的界面产生摩擦力;再反向拧动提拉柄,提拉脱位椎体,最终达到复位。本技术所述空心手柄与夹柄的夹臂之间设有螺杆,螺杆设有调节和锁定撑开臂撑开大小的调节件。本技术所述空心手柄的后端部设有抓杆,方便操作。本技术所述提拉柄的后端设有拧杆,方便操作。本技术从复位理念上完全摒弃传统的椎弓螺钉复位技术,相比之下,具有以下优点1、撑开和复位过程直接在滑脱间隙进行,具有直接撑开脊柱前柱,撑开充分;2、提拉滑脱椎体在椎间隙进行,复位力臂短,复位强度大;3、不仅可以完全避免复位时对椎弓螺钉的依赖和由此造成的螺钉松动,复位不全等缺点;同时由于复位完善,减少了术后不良应力和由此产生的内固定器松动作用,复位丢失等并发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圆柱状空心手柄1、提拉柄2和夹柄3,圆柱状空心手柄1前端侧设有铰接座5,其后端部内壁设有螺纹,空心手柄的后端部设有方便操作抓杆6。夹柄3铰接于铰接座5上,提拉柄2穿插于空心手柄1内,提拉柄2的后段柄体与空心手柄1后端的内壁螺纹连接,提拉柄的后端设有方便操作的拧杆7,提拉柄的前杆8与夹柄的撑开臂9处于并排位置,前杆8的顶部外侧与撑开臂9的顶部外侧各设有方向相反的锯齿10。空心手柄1与夹柄3的夹臂11连接螺杆12,螺杆12上设有调节和锁定撑开臂撑开大小的调节螺母13。上述各部件的材料采用医用316L不锈钢或钛合金。使用时,将提拉柄的前杆与撑开臂插入椎间隙,拧动提拉柄,可以使提拉柄的前杆与撑开臂之间产生水平移位,把前杆调到脱位椎体的合适位置时,合拢夹柄的夹臂,使撑开臂撑开,通过撑开作用而使它们顶部的锯齿与椎体终板的界面产生摩擦力;再反向拧动提拉柄,提拉脱位椎体,最终达到复位。具体操作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为撑开滑脱间隙。将提拉柄的前杆与撑开臂插入椎间隙,插入时提拉柄的前杆处于上位,撑开臂处于下位,由于滑脱间隙上下终板不在同一位置,因此插入后先通过向前拧动提拉柄,将处于上位的前杆水平滑移至上位终板下方;然后合拢夹柄的夹臂,使撑开臂撑开椎间隙,完成预复位。在撑开达到椎间隙具有一定张力时,前杆和撑开臂经其顶部的锯齿与上下终板产生强大摩擦力后,开始向后拧动提拉柄,通过螺纹旋转产生的强大提升力,使得处于上位的前杆带动上位椎体一起向后提拉。注意在提拉的过程中调整撑开臂的撑开力,维持其对上下终板的锚固力量,防止撑开臂在终板上的滑移。达到满意复位后固定脱位节段。必要时可以在左右椎间隙同时使用两把复位器,交替进行复位,以达到充分复位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经椎间隙椎体复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状空心手柄、提拉柄和夹柄,圆柱状空心手柄前端侧设有铰接座,其后端部内壁设有螺纹,所述夹柄铰接于所述的铰接座上,所述提拉柄穿插于空心手柄内,提拉柄的后段柄体与空心手柄后端的内壁螺纹连接,提拉柄的前杆与夹柄的撑开臂处于并排位置,所述前杆的顶部外侧与撑开臂的顶部外侧各设有方向相反的锯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椎间隙椎体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手柄与夹柄的夹臂之间设有螺杆,螺杆设有调节和锁定撑开臂撑开大小的调节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椎间隙椎体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手柄的后端部设有抓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椎间隙椎体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柄的后端设有拧杆。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经椎间隙椎体复位器,包括圆柱状空心手柄、提拉柄和夹柄,圆柱状空心手柄前端侧设有铰接座,其后端部内壁设有螺纹,所述夹柄铰接于所述的铰接座上,所述提拉柄穿插于空心手柄内,提拉柄的后段柄体与空心手柄后端的内壁螺纹连接,提拉柄的前杆与夹柄的撑开臂处于并排位置,所述前杆的顶部外侧与撑开臂的顶部外侧各设有方向相反的锯齿。本技术不仅可以完全避免复位时对椎弓螺钉的依赖和由此造成的螺钉松动,复位不全等缺点;同时由于复位完善,减少了术后不良应力和由此产生的内固定器松动作用,复位丢失等并发症。文档编号A61B17/56GK2681691SQ20042004342公开日2005年3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2日专利技术者昌耘冰 申请人:昌耘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经椎间隙椎体复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状空心手柄、提拉柄和夹柄,圆柱状空心手柄前端侧设有铰接座,其后端部内壁设有螺纹,所述夹柄铰接于所述的铰接座上,所述提拉柄穿插于空心手柄内,提拉柄的后段柄体与空心手柄后端的内壁螺纹连接,提拉柄的前杆与夹柄的撑开臂处于并排位置,所述前杆的顶部外侧与撑开臂的顶部外侧各设有方向相反的锯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昌耘冰
申请(专利权)人:昌耘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